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 》教案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 》教案 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4 16: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古诗三首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诵读古诗至少5遍,读准字音,读正确节奏停顿。2.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建议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古诗大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3.初步了解古诗背景资料。
教学内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陆游忧国忧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等,正确理解诗的意思。2.会写“仞、岳、摩、遗”四个字,能正确背诵、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能体会陆游收复失地的豪情,对北方同胞的牵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等,正确理解诗的意思。正确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能体会陆游收复失地的豪情,对北方同胞的牵挂。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引入
新授
探究一:初读古诗,读好字音节奏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探究二:再读古诗,体会遗民苦恨1.借助诗人,引出诗句2.品读感悟,体会诗意探究三:三读古诗,感受华夏壮美1.想象画面,吟诵诗句2.对照景物,深化感情3.回顾诗题,走近诗人
练习
1.认真抄写古诗两遍,并默写。2.在理解和想象之上,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说一说。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理顺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熟练背诵,正确默写古诗。2.拓展作业:搜集并阅读陆游的其他诗词,积累下来。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诵读古诗至少5遍,读准字音,读正确节奏停顿。
2.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建议借助注释、插图等了解古诗大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初步了解古诗背景资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等,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会写“仞、岳、摩、遗”四个字,能正确背诵、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体会陆游收复失地的豪情,对北方同胞的牵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等,正确理解诗的意思。正确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能体会陆游收复失地的豪情,对北方同胞的牵挂。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引入
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设计意图:
直接导入,简单干脆。借助唐宋及诗人导入新课,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新授
探究一:初读古诗,读好字音节奏
1.读准字音
打开语文书,自由朗读古诗,多读几遍,先把字音读准,再尝试着读出节奏。
2.读出节奏

孩子们,我们读诗,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字字落实,而且还要读出它特有的节奏来。谁带着节奏读一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因为做了这样的停顿,整首诗在他的口中就显得特别有节奏。谁再来试一试,读诗就应该这样有板有眼!
设计意图:
在有滋有味的一遍遍朗读中,既能巩固正确的读音,又能自然地品味出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体会到诗词的吟诵乐趣。
探究二:再读古诗,体会遗民苦恨
1.借助诗人,引出诗句
你还熟悉陆游的哪首诗?会背么?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陆游的诗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词——王师
2.品读感悟,体会诗意
(1)王师
“王师”指的是什么?(南宋的军队)
我们学习陆游诗歌的时候,南宋北宋是两个绕不开的概念,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宋朝在时间上分为两个阶段,国土面积大,都城建在北方汴州的被称为北宋。后来金兵入侵,吞占了北方大片土地,朝廷逃往南方,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定都,此时的宋朝被称为南宋。
谁在向南眺望盼望王师?为什么要盼望王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不好?
(2)遗民
这个注释你能读懂么?被南宋遗弃的,没有自己祖国保护的人民。他们是任人宰割、任人欺压的。
你能读出低人一等的无奈么?
(3)泪尽
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能换成“泪落”吗?
在金人的暴政下哭干了眼泪。你能读出他们的痛苦么?
(4)胡尘
“胡尘”这两个字特别有画面感,胡是金兵,尘是沙尘,这两个字放在一起,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
书上注释还说“胡尘”是什么?(金政权)。
遗民打算屈服在这种暴政里么?读出反抗、控诉、憎恨
整句连起来读:遗民泪尽胡尘里
遗民们的日子真是暗无天日啊!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王师能够拯救他们。然而他们盼到了么?你从哪个字知道的?
(5)又
古诗的学习,品味文字非常重要。“又”在古诗中很常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表达的是对野草生命了的赞扬。你们品一品,从这里“又”字里,你品味出了什么?年复一年的失望。
秋风萧瑟,年迈的父亲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到山顶,向南眺望,过了许久许久,盼望中王师的旗帜仍然没有出现。老父亲叹了口气,对儿子说:--------儿子望着失望的父亲,安慰道:----------
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两个老兵带着曾经的军服,顺着以前军队出征的古道朝南走了很久,熟悉的战马的嘶鸣声依旧没有响起。一位老兵说:--------另外一位老兵安慰他--------
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一年又一年的希望,结果却是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带着这样的感情读。
设计意图: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融入其中。又通过背景资料的链接,进一步了解诗人作诗背后的古诗,再用一遍遍的诵读表达情感与感受。
探究三:三读古诗,感受华夏壮美
过渡:后两句写的是北方同胞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盼望王师。前两句写的又是什么呢?
1.想象画面,吟诵诗句
(1)黄河
同学们去过黄河吗?你记忆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你觉得“三万里”这个词用的怎么样?(有气势)
谁能读出黄河的气势?
(2)华山
西岳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民族的“华”得名于这座山,它是我们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陆游是怎样形容这座山的?(五千仞)
太高了,高到哪里?(上摩天,直插云天。)
你能读出华山的高么?
2.对照景物,深化感情
(1)景物选取
北方这么多景物,陆游为什么单单挑选黄河和华山写进诗里呢?壮美的河山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地方,岂能拱手让人呢!
同样是抗金英雄的岳飞写过这样四个大字(齐读):还我河山。带着感情读!
(2)组合画面
整首诗我们学完了,黄河、华山、遗民,三个意象放在一起,陆游用文字完成一幅北望故乡图。诗中有画,雄壮的山河,凄惨的遗民,画不尽的是陆游对故国河山的不舍,是对北方移民的牵挂!
教师范读:你听
学生自读:谁想来读?
3.回顾诗题,走近诗人
过渡:孩子们,我们刚才讲到的黄河、华山、遗民是陆游亲眼见到的么?不是。他在什么情况下想到的?我们一起来看诗题。
(1)了解诗题
这首诗的题目很长,你能找到哪些信息?(时间:秋夜将晓
地点:出篱门)
什么叫秋夜将晓?(秋天的夜里,天快亮了。)
什么是篱门?(树枝和竹子做成的门。)
(2)走近诗人
一夜未眠的陆游,在秋天的夜里,走出篱笆门,一阵凉风吹来,他向着北方极目眺。想到了---------(诗句:三万河东入海)想到--------(诗句:五千岳上摩天)除了这些壮美的河山,他还想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配乐背诵
这首诗能背么?这是绍熙三年秋,一位68岁的老人,辗转发侧,夜不能寐,终于披衣而起,拄着拐杖出了篱门,披衣北望。过了良久,吟出这样一首诗。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和反复吟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祖国的情怀。
探究四:总结拓展,了解陆游一生
过渡:陆游一生都渴望战场杀敌,收复失地,虽无机会却也以笔代刀,大声疾呼抗金救国。在写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一年的冬天,乡村阴冷潮湿,风雨天气更是寒冷刺骨,68岁的老诗人又是彻夜不眠,听风听雨,写下了另一首诗。
(1)自读古诗:自己读一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老师讲解:虽然身体被困在偏僻村野,内心还在向往着为国家戍守边境,那是疾风骤雨么?不,那是战士们骑着战马踏碎冰河,呼啸而来!陆游一生都是中华热血男儿!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在充分诵读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熟练背诵的目标。此时进行适当拓展,能将课堂空间进一步延展,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这首诗背后的情感,感受陆游这位诗人身上的家国情怀。
三、练习
1.认真抄写古诗两遍,并默写。
2.在理解和想象之上,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说一说。
设计意图:
两项练习都是针对基础知识展开的。抄写能巩固生字词,并为背诵和基础做铺垫;再说诗意是更好弥补课堂上的对每个同学检测诗意的落实,也能对诗有更深入的理解,带着自己对诗的理解与想象来说属于自己的诗意。
四、小结
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熟练背诵,正确默写古诗。
2.拓展作业:搜集并阅读陆游的其他诗词,积累下来。
设计意图:
背诵和默写基于课堂上扎实的朗读和理解,学生完成起来会比较顺畅无阻。设置拓展阅读的内容,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与感受。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三万里河五千仞岳
山河壮丽遗民泪尽南望王师
山河破碎
忧国忧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