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 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4 16: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3遍,自学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搜集关于毛泽东和朝鲜战争的资料,了解背景。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内容
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并重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彭、拟”等14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借助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新授
探究一:初读文本,字词正音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2.词句朗读,读准字音。探究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再读课文,归纳概括。2.汇报交流,共同讨论。3.串连内容,理清结构。探究三:品读感悟,走进内心1.出示要求,自主批注。2.走进文本,感悟内心。
练习
1.熟读书写生字词。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作业
1.基础作业:巩固熟读书写生字词。2.拓展作业:摘抄文章中打动你的两处描写,可以是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并赏析。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3遍,自学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关于毛泽东和朝鲜战争的资料,了解背景。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彭、拟”等1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借助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导入:出示开国大典的照片,引出主要人物毛泽东。学生说说对毛泽东的了解。
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毛泽东的课文,走进他的故事。生齐读课题。
2.交流讨论:“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忠骨”是什么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师过渡:这个“忠骨”(忠勇之士)指的是谁?他和毛泽东又有什么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毛泽东的介绍,以及对“忠骨”意思的追问,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走进毛泽东作为一个父亲的内心打好感情基础。
二、新授
(一)探究一:初读文本,字词正音
1.初读课文,明确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把自己读的最不好的一小节读给同桌听,相互帮助读好这一小节。
2.词句朗读,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彭德怀
拟定
牺牲
毛岸英
锻炼
奔赴
毛泽东
眷恋
签字
搞特殊
(2)请三组同学读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错误纠正读,没有错误当小老师带全班读。
(3)师提醒“锻炼”字形,学生自行思考辨别方法(锻炼原指金属高温冶炼)。
设计意图:
提出初读要求,并在初读的基础上顺势检查学生的预习和生字词掌握情况,并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读通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伴合作能力。
(二)探究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再读课文,归纳概括。
课文清晰地分成了两个部分,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运用学过的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再观察老师给的三组词,思考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汇报交流,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电报传来岸英牺牲的消息,毛泽东悲痛不已。
第二部分:毛主席忍痛将岸英遗骨留在朝鲜,尽显深明大义。
师总结:找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
3.串连内容,理清结构。
再把两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整体的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的写作脉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和全班交流分享,更为主动地探索文章的写作思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打下基础。
(三)探究三:品读感悟,走进内心
过渡:在文章的两个部分里,细心的你会发现对主人公的称谓有“毛泽东”,有“毛主席”。是的,他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也是一个国家的主席。(相机板书:父亲
主席)
1.出示要求,自主批注。
身为主席和父亲的毛泽东在面对毛岸英的牺牲时,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请大家再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在旁边作批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2.走进文本,感悟内心。
预设1:从见到这份电报起……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1)动作描写,刻画出了主席内心十分忧愁、悲痛的心理。理解完读,重点关注“四个一”,读出那种愁绪万千,悲痛万千的感受。
(2)毛泽东表面上没说一句话,实际他的内心里一定是波澜起伏的,那他会想些什么呢?
(3)出示补充资料,读完请学生再想象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材料一:抗美援朝相关资料,尤其关注起因。毛主席会想些什么?(毛泽东会思考战争,思考国家局势)
材料二:(联系上文读读)彭德怀拟定的电报内容,作为主席,会想些什么?作为父亲,会想些什么?(毛泽东会思考战争的残酷,儿子牺牲)
材料三:“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送到农村锻炼”毛泽东会想些什么?(他会回忆儿子的成长经历,反思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有所亏欠……)相机板书:最心爱
师总结: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就思绪万千,他想得很多,有对国家安危的思虑,有对战争的思考、战局的发展的思考,有对孩子的回忆与希望……当然他最多的还是想着自己的儿子牺牲了,对孩子的亏欠没有机会弥补了。
预设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岸英!”……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毛泽东对岸英去世的无法接受,悲痛之情溢于言表。理解完读,重点关注两次呼喊的感叹号,读出语气上的递进。
(2)关注“这次怎么会……”的省略号,他内心欲言又止,想到这里,他的内心有会想些什么呢?(不敢相信,不愿相信)
(3)补充毛岸英的生平资料。(毛泽东对毛岸英寄予厚望,毛岸英一生坎坷,对他的内疚、亏欠;毛泽东一生为了大家(国家),牺牲了自己的小家,牺牲了对家人的照顾,牺牲了与家人的团聚)。
师总结:是啊,正是因为这个孩子活得不容易,回到自己身边不容易,栽培更是不易,所以在听到他牺牲的噩耗时,毛泽东是不愿相信的。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走进文本去感受毛泽东作为父亲,他内心复杂的情感,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同伴分享的方式,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师通过适当补充,起到辅助作用,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与发现。
三、练习
(一)熟读书写生字词
拟定(nǐ)
参谋(móu)
奔赴(fù)
特殊(shū)
损失
慰问
眷恋
繁忙
锻炼
尊重
签字
下意识
情不自禁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增进学生对所学字词的积累。
4、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毛泽东的动作、语言、神态,联系上下文,借助相关资料,走进了这位平凡父亲的内心世界,有对战争的思考、憎恶,有对孩子的思念回忆,更多的是对失去爱子的悲痛。下节课,我们再靠近人物,体会作为主席的他的内心世界。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巩固熟读书写生字词。
2.拓展作业:摘抄文章中打动你的两处描写,可以是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并赏析。
设计意图:
从课上向课下的拓展、延伸,巩固生字词,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表达,增加语文积淀,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爱子
父亲
悲痛、内疚、憎恶战争……主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