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5 08: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古诗三首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朗读古诗。
教学内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会写“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链接个人体验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3.抓住“飞花”、“御柳”、“蜡烛”、“轻烟”等意象来想象寒食节的画面,感悟“飞”、“斜”、“传”、“散”用字之精妙,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旧知,复习导入,继而揭题。
新授
探究一:反馈预习,整体感知1.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2.教学“侯”字。探究二:抓住意象,想象画面1.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抓住意象,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融入意境。探究三:质疑问难,感悟诗情1.质疑问难,结合创作背景,感悟诗情。
2.总结写法,有感情地诵读整首诗。探究四:尝试背诵,拓展延伸1.学生填一填,有感情诵读。2.提高难度,挑战诵读。3.想象画面,尝试背诵。4.补充资料,拓展延伸,读一读其它描写《寒食》的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练习
背诵古诗。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背诵古诗。2.拓展作业:背一背其他诗人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朗读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会写“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链接个人体验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3.抓住“飞花”、“御柳”、“蜡烛”、“轻烟”等意象来想象寒食节的画面,感悟“飞”、“斜”、“传”、“散”用字之精妙,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1.出示《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图片,回顾学习,交流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及风俗,背一背相关的古诗。
激情导入:同学们,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大作家沈从文先生则用生动细腻的描写刻画了腊八节八儿急于吃“腊八粥”的情态,勾勒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其实,传统节日的风俗由来已久,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传统节日及风俗?来背一背相应的古诗吧!
2.引出《古诗三首》,了解这三首古诗都是写传统节日的,再出示本课学习的古诗《寒食》,读题目,借助注释说说意思,看连环画,听录音,介绍寒食节的相关知识。
3.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自己对诗人韩翃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寒食》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韩翃的代表作,历来评价很高。诗人究竟展现了寒食节的哪些独特画面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复习导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引领学生快速走进古诗。
二、新授(26分钟)
(1)
探究一:反馈预习,整体感知
1.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评价学生诵读古诗的情况,表扬认真练读的同学。
(2)练读诗中易读错的词语,正音:散入、日暮。
相机出示图片:这个“散”是多音字,在这里表示蜡烛燃烧冒出的烟飘入了王侯贵族之家,所以读“sàn”。
(3)生练读古诗,注意读正确。
解决了这些易读错的词,相信你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准确,自己试一试吧!
(4)听范读,再次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古诗有一定的格式、韵律。瞧,这首诗每句有七个字,有四句,像这样格律的古诗称为七言绝句。那怎么读出节奏感呢?认真听老师读。现在请你再来读一读,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哦!
2.教学“侯”字。
(1)这首诗中有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侯”,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2)现在,我们把“侯”字送回诗中了,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
提出初读要求,从整体上感知古诗,从读准确到读出节奏,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二)探究二:抓住意象,想象画面
1.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你是从诗中的哪些词感受到的,请你圈一圈,还可以借助边上的注释加以理解。
2.抓住意象,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融入意境。
(1)春城:指的是春天京城,当时就是春天的长安。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是啊,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生机勃勃,“春城”这个词交代这首诗描写地点,点明寒食节的到来,更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那诗人是怎么描写寒食节春城的景象的呢?
(2)飞花:顾名思义,飞舞的花瓣,再联系上下文,还指的是纷飞的柳絮。
A“无处不飞花”意味着什么呢?整个长安城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柳絮纷飞,落红无数。诗人用了双重否定,语气就更强烈了,一起读——“春城无处不飞花”。
B诗人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开花”,而要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呢?
C让我们想象画面,再读一读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3)御柳:皇城宫苑的柳树。
A这柳树是什么样的呢?一个“斜”字就写出了柳枝随风舞动的优美姿态。
B这里为什么要写“柳”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原来是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C
如果你是诗人,徜徉在这美景之中,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这两句诗生动描写了寒食节京城长安白天的迷人风光,那夜晚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4)蜡烛、轻烟:傍晚,宫廷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传”和“散”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让我们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请你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诗。(课件出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设计意图:
通过抓住古诗意象,边读边分析,从明白古诗的意思到感悟古诗的意境。
(三)探究三:质疑问难,感悟诗情
1.质疑问难,结合创作背景,感悟诗情。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我们知道,寒食节这天家家不能生火点灯,可是皇宫里却传烛赐火,这说明了什么?诗人选取这个特写镜头,用意又何在呢?是啊,这就把普通百姓和权贵们的等级差别完全显现出来了。诗人是唐代人,诗中写的汉代的典故,这是借古讽今,是对宦官专权的当朝腐败政治的批判,表达了不满之情。
2.总结写法,有感情地诵读整首诗。
读着,想着,想着,读着,我们发现诗人怎样生动地刻画寒食节生动的画面?诗人就是抓住这个传统节日最富有特色的景物,用上精妙传神的动词,把寒食节的独特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感情地诵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
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思考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中的情感。
(四)探究四: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1.学生填一填,有感情诵读。
古诗虽然语言凝练,但往往借助借助经典意象来表达情感,请你来填一填。


【唐】韩

无处不

寒食东风
斜。
日暮汉宫传

散入五侯家。
2.提高难度,挑战诵读。
一首好的古诗中不仅有经典的意象,而且诗人用词讲究,现在老师把提高难度,把这首古诗中用得特别精妙的动词也隐去,你还会填吗?


【唐】韩

无处不

寒食东风

日暮汉宫

五侯家。
3.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现在,请你想象画面,尝试有感情地背诵整首古诗。
4.补充资料,拓展延伸,读一读其它描写《寒食》的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
【金】侯册
交游零落叶辞柯,
岁月峥嵘马注坡。
燕子不来寒食过,
满城风雨落红多。
设计意图:
从背诵课文中的古诗,到延伸拓展,学习其他诗人写的同主题的古诗,对寒食节的了解更加深刻,拓展知识面。
三、练习(5分钟)
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熟读成诵。
4、小结(2分钟)
古代,寒食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虽然寒食在节日的演变中静静融入了清明,但它滋养了清明,让清明由一个节气上升为人们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背下来。
五、作业(2分钟)
1.基础作业:背诵古诗。
2.拓展作业:背一背其他诗人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积累语言,增加对古诗的理解。
【板书设计】













(意象)(动词)
教学反思:
风光迷人


暖风融融把人醉
轻烟袅袅入侯门
流露不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