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水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溧水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3 20: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20至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4月调研试题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运河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对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的研究是对运河本体的研究,它主要考察人类行为对自然水系的影响,也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运河的开挖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从客观效果看,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同时,运河的开挖也引起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运河学关注的不只是运河本身的自然属性及其工程技术进步,同时应该包括开挖运河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与消长……
关于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普遍关注的是运河在区域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运河流经及辐射区域产生的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社会现象入手,探究其发展演变过程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与运河密切相关、有运河因素注入的综合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在水系不发达的北方地区,运河交通有其他交通路线无法相比的优势:经济省力,利用水的浮力,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承载能力强,船可以运送其他运输工具无法装载的大宗物资和大型物体;受恶劣天气和山隔水阻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运河对区域社会的影响大而广泛:举凡政治、军事、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及居住环境、城镇格局、文化交流、习俗变化、社会流动等等,方方面面都有运河流动的印记。我们十分关注上述社会因素和社会现象,更关注运河对这些社会因素、现象形成和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研究中国历史离不开运河,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社会现象与运河也有关系。运河开发史和运河区域社会史本身就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明清时期,国家视运河漕运为经济命脉,明清史书中,有关运河漕运的记载很多,与运河相关的事件、人物比比皆是。中国运河研究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运河的研究与社会史有许多叠合之处。社会史运用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上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进行研究。社会史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社会史与社会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研究往昔的社会整体及其各个侧面,而后者研究现实社会的结构及社会问题。运河学研究的许多内容属社会史范畴,所以研究运河,不仅需要使用历史学的方法,还需要使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
运河学的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研究,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是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汇集与综合。这种汇集与综合不是无序的拼凑,也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结合。
运河学研究的起点是对京杭运河文献及其他资料的搜集、保护、整理、研究。它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基本的材料,对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运河学研究的文化功能。
运河学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历史借鉴。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人们对运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运河学的相关研究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同时提醒人们关注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全面认真审视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决策失误。
(摘编自李泉《运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材料二:
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长达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充分吸纳了沿线的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六大文化带的文化资源,沿线有水工遗存、运河故道、名城古镇等物质文化遗产近30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0余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富集的区域。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大运河文化并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运河学的建立可以整合优化这些优质文化资源,形成一批论文、丛书等研究成果,创造一批反映运河文化的文学影视作品,打造一批运河文化展示馆,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可以推出一批文化项目、出版项目、产业项目来振兴运河文化,建设一批运河文化旅游小镇,打造一批运河文化产业园区来发展运河经济;可以凭借大运河这一世界公认的文化资源,对外输出文化产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文化故事;可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进一步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运河文化,推进科学发展和永续发展的集体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摘编自姜师立《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挖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在客观上对运河区域的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与消长等产生了影响。
B.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不是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注入了运河因素的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综合研究。
C.目前,人们对运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因此运河学应主要研究运河带来的历史教训。
D.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整合优化大运河优质文化资源,可以弥补大运河文化还没有总结归纳的不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运河交通有经济省力、承载能力强、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等优势,这是其他交通路线无法相比的。
B.明清时期,运河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研究明清历史应将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社会史研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C.运河学研究能够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彰显运河的文化功能,因此中国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
D.运河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运河的系统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运河区域社会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对运河漕运历史的研究
B.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
C.对运河城镇带兴衰的研究
D.对运河区域商业发展的研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依据材料二简要阐述建立运河学的文化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马家父子
毕飞宇
老马的祖籍在四川东部,第一年恢复高考老马就进京读书了。后来老马在北京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但是老马坚持自己的四川人身份,他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一口川腔挂在嘴上。
老马的儿子马多不说四川话。马多的说话乃至发音都是老马启蒙的,四川话说得不错。可是马多一进幼儿园就学会用首都人的行腔吐字归音了,透出一股含混和不负责任的腔调。语言即人。马多操了一口京腔就不能算纯正的四川娃子。老马对这一点很失望。
老马这些年一直和儿子过,他的妻子在三年之前就做了别人的新娘了。离婚的时候老马什么都没要,只要了儿子。儿子是老马的命。
儿子马多正值青春,长了一张孩子的脸,但是脚也大了,手也大了,嘎着一副公鸭嗓子,看上去既不像大人又不像孩子,有些古怪。马多智能卓异,是老马面前的混世魔王。可是马多一出家门就八面和气了。马多的考试成绩历来出众,那些分数一出来就成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成果了。学校高兴了,老马也跟着高兴。
在一个风光宜人的下午老马被一辆丰田牌面包车接到了校内。依照校方的行政安排,老马将在体育场的司令台上向所有家长做二十分钟的报告。报告的题目很动人,很抒情,《怎样做孩子的父亲》。
老马是在行政楼二楼的厕所里头被马多堵住的。老马满面春风,每一颗牙齿都是当上了父亲的样子。老马摸过儿子的头,开心地说:“嗨!”马多的神情却有些紧张,压低了嗓门厉声说:“说普通话!”老马眨了两回眼睛明白了,笑着说:“晓得。”马多皱了眉头说:“普通话,知不知道?”老马又笑,说:“兹(知)道。”马多回头看了一眼,打起了手势,“是zhīdɑo,不是zīdɑo。”老马抿了嘴笑,没有开口,再次摸过儿子的头,很棒地竖起了一只大拇指。马多也笑,同样竖起一只大拇指。父子两个在厕所里头幸福得不行。
老马在回家的路上买了基围虾、红肠、西红柿、卷心菜、荷兰豆。老马买了两瓶蓝带啤酒、两听健力宝易拉罐。老马把暖色调与冷色调的菜肴和饮料放了一桌子,看上去像某一个重大节日的前夜。老马望着桌子,很自豪地回顾下午的报告。他讲得很好,还史无前例地说了一个下午的普通话。他用了很多卷舌音,很多“儿化”,很不错。只是马多的回家比平时晚了近一个小时,老马打开电视,赵忠祥正在解说非洲草原上的猫科动物。马多进门的时候没有敲门,他用自己的双象牌铜钥匙打开了自己的家门。马多一进门凭空就带进了一股杀气。
老马搓搓手,说:“吃饭了,有基围虾。”老马看了一眼,说:“还有健力宝。”
马多说:“得了吧。”
老马端起了酒杯,用力眨了一回眼睛,又放下,说:“我记得我说普通话了嘛。”
“得了吧您。”
老马笑笑,说:“我总不能是赵忠祥吧。”
马多瞟了一眼电视说:“你也不能做非洲草原的猫科动物吧。”
老马把酒灌下去,往四周的墙上看,大声说:“我是四川人,毛主席是湖南人,主席能说湖南话,我怎么就不能冒出几句四川话!”
马多说:“主席是谁?右手往前一伸中国人民就站立起来了,你要到天安门城楼上去,一开口中国人民准趴下。”
老马的脸涨成紫红色,说话的腔调里头全是恼羞成怒。老马呵斥说:“你到坦桑尼亚去还是四川人,四川种!”
“凭什么?”马多的语气充满了北京腔的四两拨千斤,“我凭什么呀我?”
“我打你个龟儿!”
“您用普通话骂您的儿子成不成?拜托了您呐。”
老马在这个糟糕的晚上喝了两听健力宝,两瓶蓝带啤酒,两小瓶二两装红星牌二锅头。那么多的液体在老马的肚子里翻滚,把伤心的沉渣全勾起来了。老马难受不过,把珍藏多年的五粮液从床头柜里翻上桌面,启了封往嘴里灌。家乡的酒说到底全是家乡的话,安抚人,滋润人,像长辈的询问一样让人熨帖,让人伤怀。几口下去老马就吃掉了。老马把马多周岁时的全家福摊在桌面上,仔细辨认。马多被他的妈妈搂在怀里,妻子则光润无比地依偎在老马的胸前,老马的脸上胜利极了,冲着镜头全是乐不思蜀的死样子。儿子,妻子,老马,全是胸膛与胸膛的关系,全是心窝子与心窝子的关系。可是生活不会让你幸福太久,即使是平庸的幸福也只能是你的一个季节,一个年轮。它让你付出全部,然后,拉扯出一个和你对着干的人,要么脸对脸,要么背对背。手心手背全他妈的不是肉。对四十岁的男人来说,只有家乡的酒才是真的,才是你的故乡,才是你的血脉,才是你的亲爹亲娘,才是你的亲儿子亲丫头。老马猛拍了桌子,吼道:“马多,给老子上酒。”
马多过来,看到了周岁时的光屁股,脸说拉就拉下了。父亲最感温存的东西往往正是儿子的疮疤。马多不情愿看自己的光屁股,马多说:“看这个干什么?”老马推过空酒杯,说:“看我的儿。”马多说:“抬头看呗。”老马用手指的关节敲击桌面,冲着相片说:“我不想抬头,我就想低下头来想想我的儿子——这才是我的儿,我见到你心里头就烦。”
“喝多了。”马多冷不丁地说。
“我没有喝多!”
马多不语,好半天轻声说:“喝多了。”
老马的泪水一下子就汪开了。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家父子的矛盾聚焦于对“川腔”与“京腔”的各执己意,背后的根源是两代人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归属。
B.作品中的老马是个失败的中年人形象,妻子离他而去,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在外面八面和气,在家里却老是跟他对着干。
C.老马喝酒后拿出全家福仔细辨认,体现了对过往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生活的怀念,还有对与儿子沟通不畅的失望和沮丧。
D.马多两次对父亲说“喝多了”,简短的言语中折射出内心细微的变化,说明他对父亲的行为有了一些理解和体谅。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叙述老马的祖籍、读书定居北京的经历、启蒙马多讲四川话、对马多的“京腔”感到失望等等,为小说情节和冲突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B.“老马打开电视,赵忠祥正在解说非洲草原上的猫科动物”,看似平常的交代却为父子交锋提供了表达元素,这种场景中的相互生发,读来饶有趣味。
C.这篇小说不断转换叙述主体和视角,作者也常常跳出来以心理分析师的身份描述老马的感觉、思想等,这使小说的叙述呈现出多层次的审美效果。
D.“每一颗牙齿都是当上了父亲的样子”“冲着镜头全是乐不思蜀的死样子”,这样的表达赋予熟悉的语言以新的意趣和张力,也构成作品的独特语风。
8、小说没有具体写老马作报告的情景,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说,“老马的泪水一下子汪开了”,请结合全文分析老马流泪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轼,字若瞻,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第一。三十三年,成进士,改庶
吉士,散馆授湖北潜江知县。潜江俗敝赋繁,轼令免耗羡,用法必持平。四十八年,出督
陕西学政。五十二年,擢光禄寺少卿。
上以山、陕旱灾,发帑五十万,命轼与光禄寺卿卢询分往劝粜治赈。轼往山西,疏请
令被劾司道以下出资赡饥民,富民与商人出资于南省籴米,暂停淮安、凤阳等关米税;饥
民流徙,令所在地方官安置,能出资以赡者得题荐;饥民群聚,易生疠疫。设厂医治。疏
请令山西各县建社仓,引泉溉田。上谓:“社仓始于朱子,仅可行于小县乡村。若奏为定
例,官吏奉行,久之,与民无益。山、陕山多水少,间有泉源,亦不能畅引溉田。轼既以
为请,即令久驻山西,鼓励试行。”轼自承冒昧,乞寝其议,上不许。未几,年羹尧劾凤
翔知府甘文煊亏帑,请特简亲信大臣会鞫,上命轼往勘,得实,论如律。六十一年,乞假
葬父,归。
世宗即位,召诣京师,充圣祖实录总裁,赐第。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二年,兼吏
部尚书。二月,轼遭母丧,赐内帑治丧,敕江西巡抚俟轼至家赐祭。轼奏谢,乞终制,上
允解任,仍领水利营田,期八月诣京师。十三年,议筑浙江海塘,轼请往董其役,上俞之,
敕督抚及管理塘工诸大臣咸听节制。
乾隆元年,充世宗实录总裁。九月,病笃,上亲临视疾。轼力疾服朝服,令其子扶掖,
迎拜户外。翌日,卒。遗疏略言:“万事根本君心,用人理财,尤宜慎重。君子小人,公
私邪正,判在几微,当审察其心迹而进退之。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
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上震悼辍朝,复亲临致奠,发帑治丧。
赠太傅,赐祭葬,谥文端。
(选自《清史稿·朱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
四海苍生之福/
B.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
实四海苍生之福/
C.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
四海苍生之福/
D.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
实四海苍生之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掌管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次考试。按期巡视所属各府、厅、州,考查师儒优劣,生员勤惰。
B.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长官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敕,在古代多指皇帝发出的诏令,有命令、告诚之意。如提拔官员时,要求该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本文即如此。
D.实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多是指对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按照时间顺序如实记录,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北潜江地区的风俗不好,赋税繁重,朱轼任知县时为民着想,免除了官员以损耗为借口而加征的钱税,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
B.朱轼上疏在山西建社仓,引泉水灌溉农田,但皇帝认为山、陕山多水少不宜推行,仅可试行。后有官员上疏请求搁置,但皇帝没有同意。
C.朱轼病重时,皇帝亲自上门来探视,朱轼扶病出迎。在听到其去世的消息后,皇帝十分伤心,并停止处理政务,又亲临祭奠。
D.朱轼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元老,曾经先后担任过编纂两朝皇帝实录的主管官员,由此可见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对他的器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特简亲信大臣会鞠,上命轼往勘,得实,论如律。(4分)
(2)乞终制,上允解任,仍领水利营田,期八月诣京师。(4分)
14.朱轼在山西救灾时提出了哪些方略?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秀州城外①
苏舜钦
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树小桥。予十八年前与友人解晦叔饮别于此。今过之,景物依然,而解生已亡。悲叹不足,复成小诗。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②寂寞上渔船。
【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运动,遭罢职,闲居苏州。秀州,今嘉兴附近,古属苏州府。②沙头:即渡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回忆昔时与友人赋诗郊游、狂歌醉饮的场面,表达了对解晦叔的深切思念。
B.颔联中“乱花”写出了秋天花落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C.颈联写友人尸骨已化尘土,自己也身逐风波,人生艰难,流露出内心的悲哀之意。
D.尾联“落日长号感人事”句,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相结合,表现诗人对人事的感慨。
16、诗中“沙头寂寞上渔船”包含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国家也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于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两句: , 。
(2)《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霜林贯穿起来,使无情的树木带上了感彩。
(3)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 ”一句写出了词人对有着独特品味的“那人”的苦苦追寻,“ ”一句则点明词人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那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是任何鸟之所不能及。( ① ), 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在眼底缠绵。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但它时而又幻形为薄命的佳人,时而又幻形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这在国民的感情中是成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是成了国民的感情。而且,这感情还超越了“国民的”之范围,东方诸国大抵是受了 的。 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便并不输于本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而它的性质尤其专横而残忍。这鸟是不砌巢的, 孵卵哺雏, 在生殖季节只产卵于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化哺育。鹃雏孵化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听其号寒啼饥而惨死,而自己则独霸着莺的哺育。( ② ), 劬劳着哺育着鹃雏,真是一幅令人不平,令人可以流泪的情景。想到这些,觉得杜鹃这鸟大可以成为 者的标本了。 然而,( ③ )。 杜鹃是与生俱来的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 。
(摘编自郭沫若《杜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感染 更不 欺世惑俗 佳人志士
B. 传染 也不 欺世盗名 佳人志士
C. 感染 也不 欺世盗名 仁人志士
D. 传染 更不 欺世惑俗 仁人志士
19、下列关于杜鹃的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 分)( )
A.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B.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C.墙上杜鹃鸟,又作思归鸣。
D.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20、请在文中①②③处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几年,宠物“活体盲盒”引发热议。“活体盲盒”的玩法与普通盲盒一样,商家随机盲发,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品种,只有拿到快递、打开包装后,才能看到购买的宠物长啥样,这就等于是在碰运气了。
宠物“活体盲盒”颠覆了消费模式,使得宠物信息变成“黑箱”,消费者无从知晓具体情况,只能通过押注运气的方式,赌自己能花小钱买到贵重品种。由于买家众多,商家并不会亏钱,反而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大赚一笔。
宠物“活体盲盒”都是通过快递邮寄,没有进行卫生检疫,违反了邮政法规,理应依法禁止和处罚。“盲盒经济”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要严格恪守法律和道德,消费者不宜盲目跟风,需树立理性消费和尊重生命。
21、请结合文本给“活体盲盒经济”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5 分)
















































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疫情期间,湖北仙源中学的杨老师带领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以一幅幅励志漫画来驱散疫情的阴霾;厦门六中合唱团用阿卡贝拉的形式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微光》,一首首经典歌曲令人泪目。追溯历史,打开苏轼的朋友圈,我们看到有文与可的《墨竹》、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还有赤壁的清风明月……也许正是这些美好让他走出生命的泥淖。
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要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
以上材料引发了育才中学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贴合背景,符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20至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4月调研试题
参考答案
1.A(B项,原句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C项,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都是运河学的社会功能,没有主次之分:D项,原义是“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
2.(3分)C(无因果关系。)
3.B(“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属于“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研究。)
4.(4分)首先指明了运河学的研究内容(对象)(1分);接着论述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1分)及其特点(1分);最后揭示了运河学的研究功能(1分)。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
5.(6分)①可以总结、整合、优化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呈现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②可以挖掘运河的优质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传播运河文化;③可以利用运河文化,发展运河文化产业,振兴运河经济:④可以输出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限可。照抄原文的酌情扣分。
B
7.C
8.笔墨聚焦父子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小说矛盾冲突的展开;老马报告前的自信和报告后的自豪与马多的反应形成落差,给原本让人心酸的场景增添了幽默感;虚实结合,读者可以通过报告前的父子对话和报告后老马的回顾来推想,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感。(4分,每点2分,能从两方面分析即可)
9.①马多周岁时的全家福上定格的幸福,在现实的反照下使老马心头泛起苦涩滋味;②与青春期儿子难以沟通的中年单身父亲无人言说的隐痛;③从马多延缓的回答和放低的声调中,感受到儿子的反省和对自己的理解后的感动。(6分)
10.B项。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的意思为“至于国家的经费,本来自然有节余。将来如果有谈论牟利的臣子,提出增加赋税,我伏下身子请求陛下作出决断,永远斥退这种不合实际的言论,这样做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故选B项。
11.C项。解析:本文不是“要求该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的意思,只是一般命令。故选C项。
12.B项。解析:“后有官员上疏”错误,由“轼自承冒昧”可知应为“朱轼自己”。
13.(1)(4分)(年羹尧)请求专门选拔亲信大臣会同审问,皇上命令朱轼前去核查,得到实际情况,依照法律判处。(得分点:简、鞫、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如律”)
(2)(4分)(朱轼)请求服满三年之丧(守满丧期),皇上允许(他)解除职务,仍然掌管(负责)农田水利工作,约定八月份回到京城。(得分点:终制、领、期,语义通顺1
分)
14.(3分)①让政府官员出钱帮助饥民;②让有钱的富民和商人出钱购买粮食帮助百姓;③鼓励地方官安置、供养流民;④设立医疗机构,防止瘟疫发生;⑤令各县建立社仓,引泉水灌溉田地。(每点1分,答对任意3点即得满分)
15.B(对“乱花”的理解不正确。)
16.(6分)对友人逝去、物是人非的哀痛;对人事无常、孤独寂寞的悲叹;对孤身漂泊无依,前途未卜的茫然;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高洁人格的坚守。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7.略
18. B。 “感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传染”:比喻因接触而使情绪、感情、风气等受影响,发生类似变化。第一空为感情发生类似的变化,当为“传染”。第二空从逻辑上看没有递进的意思,故选“也不”。“欺世惑俗”:欺骗世人,破坏习俗;“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文中是说杜鹃盗取名誉,没有破坏习俗的意思,第三空当选“欺世盗名”。第四空根据前文可知为“佳人志士”。
19. A。A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运用设问手法; B项出自曹雪芹《葬花吟》,“语”运用比拟手法; C项出自元稹《西州院》,“思归”运用比拟手法; D项出自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劝人”运用比拟手法。
20.①我们一提起杜鹃来;②莺受鹃欺而不自知;③杜鹃不能任其罪。括号①由前后文可知所说内容当为杜鹃;由后句“便”可知前句当有相对应的关联词。括号②由后句可知,此句主语应该是“莺”;前文写鹃雏挤出莺雏致其惨死,后文写莺哺育鹃雏,说明莺受了欺骗而不知。括号③由前后文知道,应该表达出杜鹃与“欺世盗名”的罪名无关的意思。
21.“活体盲 盒经济”是一种商家以随机盲发活体宠物的方式,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利,违法违规的经济现象。(商家1分,随机盲发活体宠物1分,信息不对称、谋利1分,违法违规1分,判断句1分)
22.“盲盒经济” 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要严格遵守(或遵从、遵循等)法律和道德,消费者不宜盲目跟风,需树立理性消费和尊重生命的意识。(2处语病分别是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答出1点1分,2点3分)
23.写作指导:
立德树人,注重美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时代的发展要求。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营造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并达成美育共识,“美育”的考查十分必要。
杨老师带领孩子用画漫画的方式抗击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绘画艺术的力量;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式演唱,让我们感受到音乐震撼人心的作用;苏轼对人生的乐观豁达也与他广泛的审美情趣有关。三个事例都指向美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美关乎着灵魂精神的滋养。
美学家李泽厚对美育的定义第一句话是说狭义的美育是指艺术教育,第二句话是从广义上理解美育,是说美育是人生境界的最高水准与追求,关乎到每个人灵魂的塑造与人生观的建立。两段材料都指向美育这个话题。考生可结合现实谈当前学校美育教育的短板,思考美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美育对社会的价值,多角度挖掘美育教育的多层意义,进而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本题的任务理解:①“以上材料引发同学们的讨论”这是材料提供的情境背景。②“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要求行文中要有“我”的主体意识,交流对象是“校团委”,行文中应有对象意识。并且要体现书信体的文体格式和语篇功能。⑧“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可联系现实,分析意义,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立意:
补足美育短板,让美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2.在美的欣赏中滋养灵魂,在美的浸润中塑造人格。
3.注重美育,全面发展。(创新美育形式,培养多元人才)
4.美育让校园(生活、社会、个人)更美好。
5.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评分建议:依据2020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
【参考译文】
朱轼,字若瞻,是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参加乡试考取第一。三十三年,考中进
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任期结束后被授予湖北潜江知县。潜江风俗破陋。赋税繁重,朱轼
命令免除官员以损耗为借口加征的钱税,使用法律一定秉持公平。四十八年,出京督查陕西
学政。五十二年,被提拔为光禄寺少卿。
皇帝因为山西、陕西发生旱灾,拨出钱物五十万,命令朱轼和光禄寺卿卢询分头前往鼓
励卖粮,教治赈济。朱轼前往山西,上奏章请求命令被弹劾的司道以下的官员出资供养遭遇
饥荒的百姓,富人和商人出资到南方省份购买粮食,暂停淮安、风阳等关卡征收米税;遭遇
饥荒的百姓流离他乡,命令他们所在之处的地方官给予安置,能够出资来供养他们的人可以
得到题名举荐;遭遇饥荒的百姓聚集在一起,容易发生瘟疫,要设立场馆进行医治。还上奏
章请求山西各县建立义仓,引来泉水灌溉农田。皇帝说:“社仓是从朱子开始建立的,只可
以在小县的乡村推行。如果上奏作为固定的制度,官吏奉行,时间长了,对百姓没有益处。
山西、陕西山多水少,偶尔有泉水,也不能顺利地接引过来灌溉衣田。朱轼既然拿这个作为
请求,就命令他长期驻守山西,鼓励地方试行。”朱轼自己承认冒昧,请求搁置这个提议,
皇帝没有答应。不久,年囊尧弹劾凤翔知府甘文煊亏欠朝廷钱物,请求专门选拔亲信大臣会
同审问。皇上命令朱轼前去核查,得到实际情况,依照法律判处。六十一年,朱轼向朝廷请
求假期安葬父亲,回到了家乡。
清世宗即位,把朱轼召到京城,担任圣祖实录总裁,赐给他宅第。雍正元年,命令他在
南书房值守。二年,让他兼任吏部尚书。二月,朱轼遭遇母亲去世,皇帝赏赐内库的钱物给
他处理丧事,命令江西巡抚等朱轼到家再赐以祭奠。朱轼上奏章谢恩,请求守满丧期,皇上
允许他解除职务,仍然负责农田水利工作,约定八月份回到京城。十三年,朝廷商议修筑浙
江海塘,朱轼请求前往监督这项工程,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命令总督、巡抚以及管理海塘
工程的大臣们都听他的指挥管辖。
乾隆元年,朱轼担任世宗实录总裁。九月,朱轼病情严重,皇帝亲自到他家中探望。朱
轼勉力带病穿上朝服,命令自己的儿子搀扶起身,到门外迎接跪拜。第二天,朱轼去世。他
的遗疏大致说:“天下万事的根本在于君主的思想,任用官员,处理财务,特别应该慎重。
君子和小人,前者公正正直,后者偏私邪恶,区别只在细小的地方,应当清楚地省察他们的
思想行为来提拔或者贬斥他们。至于国家的经费,本来自然有节余。将来如果有谈论牟利的
臣子,提出增加赋税,我伏下身子请求陛下作出决断,永远斥退这种不合实际的言论,这样
做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皇帝非常悲伤,停止了朝会,亲自登门进行祭奠。追赠朱轼
太傅的官职,赏赐祭祀、安葬的礼仪,谥号文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