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教案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教案 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5 08:53: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那个星期天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默读课文,思考除了借助具体事例表达情感之外,还有什么方法。预习“初试身手”,构思一下:借一个情境,表达心情“好”与“不好”。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其他表达情感的写法,如内心独白、环境描写;比较本课和《匆匆》在表达方面的异同;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尝试写心情“好”与“不好”的小练笔;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我”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感受作者借助内心独白、环境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2.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3.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尝试写心情“好”与“不好”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借助内心独白、环境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尝试写心情“好”与“不好”的小练笔。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史铁生为了表达自己急切等待妈妈带他出去玩,他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借助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作者还用了哪些方法真实自然地来抒发这种情感呢?
新授
探究一:“内心独白”表达情感1.默读课文,找找还用哪些方法表达内心感受?圈划关键词句,在旁边写批注。2.学习用“内心独白”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探究二:“环境描写”表达情感1.学生自由交流,老师随机点评2.文中还有几处环境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思考:借助景物想抒发怎样的心情?3.朗读4.小结探究三:对比阅读,感受异同比较课文和《匆匆》,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异同。(结合课后题3和课堂作业本)2.小组探究填表——交流点评——自主修改探究四:读写结合,学法迁移1.总结情感表达的写法2.出示“初试身手”的两段话,比较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写花、鸟、树,心情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这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3.读写结合学生试写——反馈点评——修改
练习
读语段完成练习,比较该课和《匆匆》在表达上的异同。(见详案)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并学着这种方法写片段。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修改完善“初试身手”中的小练笔,并借助多种情感表达的方法,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作业
1.基础作业:课堂作业本2.拓展作业:修改完善“初试身手”中的小练笔,并借助多种情感表达的方法,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思考除了借助具体事例表达情感之外,还有什么方法。
2.预习“初试身手”,构思一下:借一个情境,表达心情“好”与“不好”。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我”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感受作者借助内心独白、环境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2.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3.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尝试写心情“好”与“不好”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借助内心独白、环境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尝试写心情“好”与“不好”的小练笔。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课堂作业单
【教学过程】
1、导入(2分)
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史铁生为了表达自己急切等待妈妈带他出去玩,他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借助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作者还用了哪些方法真实自然地来抒发这种情感呢?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借助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这一个知识点,既是对上节课的一个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继续探究做好准备。
二、新授(25)
探究一:“内心独白”表达情感(7分)
1.默读课文,找找还用哪些方法表达内心感受?圈划关键词句,在旁边写批注。
预设:这一段内心独白体现了作者急于外出的迫切心情。
2.师:像这样直接描写内心感受的句子叫内心独白。
(1)文中还有好几句,你能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吗?
(2)读一读这几段,你看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语段2:写出了作者对母亲一拖再拖的无法理解。
语段3:对自己的自责。
语段4:对母亲的埋怨。
(3)朗读:这些内心独白让我们走进了那个男孩急切盼望外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好好读一读。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写批注等方式赏析品味,借助内心独白表达情感的作用,以一段带动多个语段,集中感受内心独白语言质朴,明白如话,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念念叨叨”如儿语,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我焦急万分的心情。
探究二:“环境描写”表达情感(8分)
1.
学生自由交流,老师随机点评:
作者表面写光线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其实是写心情越来越沮丧、难过。像这样不直接写感受,而是通过环境描写,融情于景。文中还有几处环境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思考:借助景物想抒发怎样的心情?
2.
语段2:体现兴奋快乐的心情。
语段3:写出了我为了等待母亲归来不得不打发时间,那种无聊寂寞空虚的心情。
语段4:(结合课堂作业本和课后题2(2):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表达我盼望妈妈早点能带我去玩的心情。不直接写心情,借助光线和声音,侧面烘托,更能突出我的失望悲伤,把心情烘托到极致。
语段5:心情更加伤心,失望乃至绝望。
3.朗读:作者就是通过明媚的春光、荒草丛里的绿色、急遽变化的光线,写出了一个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刻骨铭心的盼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5处句子。
4.小结:像这样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就叫做:“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我们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也要表达真实的情感。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写批注等方式赏析品味,借助环境描写表达情感的作用,以一段带动多个语段,聚焦“融情于景”的写法和效果,突破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
(三)探究三:对比阅读,感受异同(5分)
1.师:好的作家都能通过笔尖,将自己的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但不同作家表达情感的方式又各有不同。咱们来比较一下课文和《匆匆》,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异同?(结合课后题3和课堂作业本)
2.小组探究填表——交流点评——自主修改
(四)探究四:读写结合,学法迁移(5分)
1.师:通过这两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两种不同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有时我们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流露。有时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2.在课文的“初试身手”中,有位同学就运用了第一种方法写了两段话。请你对比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是写花、鸟、树,心情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这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3.读写结合:请你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一段话。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上
弹琴
钓鱼……
学生试写——反馈点评——修改
设计意图:
联系“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给融情于景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今后在写作表达时就可以学以致用,加强工具性和语用性。
三、练习(8分)
设计意图:
课堂作业本的两道题目已经在教学时和学生共同探讨过,当堂练习当堂清,课堂作业本融入课堂,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4、小结(5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并学着这种方法写片段。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修改完善“初试身手”中的小练笔,并借助多种情感表达的方法,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5、作业(1分)
1.基础作业:读语段完成练习,比较该课和《匆匆》在表达上的异同。(见上述“练习”)
2.拓展作业:修改完善“初试身手”中的小练笔,然后综合运用多种情感表达的方法,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设计意图:结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情感表达的方法,让学生综合运用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多种方法,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中去,学以致用,一课一得,学有成效。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直接抒情(内心独白)
表达情感
间接抒情(借助具体事例、环境描写)
教学反思:
语段1: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也不离开半步,再也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语段2: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去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语段3: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语段4: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
语段1: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明白了。
语段2: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语段3: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语段4: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语段5:闭上眼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