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窦娥冤》课件31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文档属性

名称 1.《窦娥冤》课件31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3 20:3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
《窦娥冤》出自谁手?
关汉卿,元代戏剧家。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大都人(今河北安国)。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关汉卿编有杂剧60多种,现存18种。《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
关汉卿创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01
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
02
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
03
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元朝
公民
等级:
一等:蒙古人
01
二等:色目人(西域各族和西夏人)
02
三等:汉人(原来在金统治下的汉人、契丹人、女真族人)
03
四等:南人(原来在南宋地区的各族人民)
04
创作背景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散曲
小令∶独立的只曲,相当于单调的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套数∶即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至少两个曲牌联成的组曲,多的可达二三十支曲子。全套押同一韵脚。套曲标题之前均标明它所属的宫调以及它的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宋金时期,在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结构上一般分四折一楔子。
杂剧
1、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
元杂剧的基本特征
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场",在音乐上用同一宫调的一个完整套取,一折即一个剧情段落,大致暗含了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段落。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2、以唱为主,说白只起到次要作用,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
一角主唱即一个剧本由一个主要角色从头唱到尾。
元杂剧的基本特征
3.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
4.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杂剧中的"四"
自读课文,概况剧情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分析课文
剧本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行刑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一折。
第三折可以划分为几个场景,在这几个场面中各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 流露出她什么样的情绪?
第一场景∶指斥天地
(1)为什么要指斥天地?
天道不公,平白受冤,内心悲愤因而指斥。
(2)流露出她怎样的情绪?
怨愤、埋怨、控诉。
(3)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坚强、具有反抗精神。
2.第二场景∶诀别婆婆
1. 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善良、孝顺。
2.哪些地方表现出她的善良?
绕后街而走,怕婆婆伤心;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临别对婆婆的劝导和嘱托。
3.第三场景∶三桩誓愿
1.为什么要立下三桩誓愿?
不甘心平白受冤,想要昭示冤情,惩罚世道
2.表现了其怎样的性格?
表现了其勇于反抗的性格。
3.为什么发下三桩誓愿就表现了她勇于反抗的性格呢?
因为这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现实的不满,想要惩罚世道,是其反抗精神的体现。
4.本折首尾表现出的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
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后的精神依靠。因而,前后的所指不同,二者并不矛盾。
人物形象
窦娥的性格特点
1.善良 安分守己
2.有主见 刚强
2.反抗精神
1.窦娥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制度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安分守己、有主见,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2.张驴儿
泼皮、无赖,品行恶劣,是社会黑暗势力的代表。他救人纯属巧合,救人后立即乘人之危,要占人家便宜,尔后又生杀人之心,误杀了自己父亲又把责任推到窦娥头上,品质恶劣之极。
蔡婆婆
善良、逆来顺受、怯懦、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分析作品主题
1.题目叫做《窦娥冤》,为什么不写窦娥怎样受冤而写她的善良呢?
突出社会的黑暗,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更能表现社会的不公。
2.写窦娥的反抗性格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突出她的冤,这样的人要进行反抗,要发下誓愿惩罚世道是因其蒙冤的深重。
这样善良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这一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其中有张驴儿的陷害,有昏官的无能和草营人命,有蔡婆的引狼入室,还有窦天章典卖女儿。这些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这些因素构成了"社会"。正是社会的不公,昏官恶霸的横行,才使得善良人蒙受冤情。
探究写作手法
3.矛盾冲突波澜起伏
2.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1.以唱词展开人物内心的冲突(怨愤),以科白为辅助手段表现人物心情;
窦娥冤
一.指天斥地 (怨)∶
1.不分好歹
2.欺软怕硬
3.错勘贤愚
(对封建统治者的否定)
二.决别婆婆 (悲)·
1.避见婆婆
2.倾诉真相
3.微薄要求
(淳朴、善良的心灵)
三.三桩誓愿(愤)
1.血溅白练
2六月飞霜
3.亢旱三年
(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基础整合
熟语集释
前合后偃∶身体前后俯仰晃动,站立不稳的样子。
孤身只影∶孤单一个(多指没有亲属或亲属不在身边)。
负屈衔冤∶遭受委屈或冤屈。
苌弘化碧∶苌弘,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美玉。碧,青绿色的玉。
望帝啼鹃∶望帝,古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在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啼到血出才停止。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顺水推船:也作"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名句名篇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作业:
1.总结本课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2.完成《周测》相关练习
3.总结本课中相关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