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耳和听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耳和听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3-27 08:26:58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3节
耳和听觉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
外耳道
听小骨
鼓膜
鼓室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听神经
咽鼓管
耳的结构
1、耳结构和功能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
外耳道;
收集声波
声波的通道
鼓膜:振动传声
鼓室:
听小骨:有三块,把振动的声音放大
咽鼓管:
半规管: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
前庭:
有位觉感受器
耳有听觉和位觉功能
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
2、听觉的形成
声波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外耳道
鼓膜(振动)
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
大脑
形成听觉
3、听觉的损失
(1)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自然原因)
讨论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失聪”的原因:
A、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导致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
B、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神经性耳聋)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
C、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振动传入内耳。(原因:①患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②因巨声或被打耳光形成耳膜的内外压力差,压破鼓膜;③潜水过深。)
讨论
(3)体验失去听力的感觉
取两只空纸杯或两个空盒子,也可以用其他类似的东西,罩住双耳,用硼带扎紧,如还能听到一点儿声音,再用棉花或软纸塞住耳朵。
4、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易出现“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1、提出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来听?
2、建立假设:
(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收集的音量要大?
(2)用两只耳来听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3)可能是左耳听左边声音,右耳听右边声音。
(4)……
3、设计实验方案:
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4、实验检验: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5、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科学作业:
1、作业本B第3-4页;
2、课时训练第8-9页。教案2.1.3 耳和听觉每 课 必 记
课 题1.3 耳和听觉日 期 教学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重点难点分析 从耳的结构分析听觉的形成乐音的三个特性噪声污染的网络调查,从产生的三个条件进行防止。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3课时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在生活中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学生举例………………P11第一段 那么,我们是怎么听到这些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1、我们是用耳朵来听声音的,所以,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课件,模型】 【读图P1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填空 中耳,外耳,内耳 【思考】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 2、按听觉产生的过程,逐个介绍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P12第二段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外耳道(声音进入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耳蜗(通过耳蜗把声音传到听神经)——>听神经(把声音传给大脑)——>大脑(产生听觉) 以上的介绍过程中,可以一边让学生猜测,一边进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来,最后按课件老师总结一遍,再学生复述。 3、听觉的损失 (1)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可以戴助听器解决。——自然原因 (2)讨论: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谈谈“失聪”的原因有哪些? 先解释失聪,再小组讨论5分钟,交流,老师总结。 A.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导致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B.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振动传入内耳。 原因:1、患极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式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潜水过深 C.听神经,神经性耳聋,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药物影响。 (3)体验失去听力的感觉 让学生尽可能地罩住双耳,听不到声音,体会失去听力人的痛苦。 4、耳朵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敏感的人就会有很多反应。 P12,说明耳朵是个位听器官。 5、保护耳朵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遇到一些场合或问题时该怎么做,如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耳朵进水时,甚至爬进虫时。洗头挖耳不专业等等 二、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概念: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乐音。1、音调音调乐音调子有高低,叫音调。 【实验】1、P13图1-18 演示:快速从木梳上划过时声音的调子比慢慢划过时的调子高! 2、P14图1-19 学生:得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赫)(h) 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调的高低一般用音阶表示: 【思考题】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h——2000h 蝴蝶飞行时,振翅的频率低于20h,人就听不见…… 【实验】阅读表格:利用音频发生器测人耳收到声音频率范围。 由f=10h开始,慢慢增大频率,开始听到声音,记录f低,继续增大至开始听不到声音,记录f高 (1)超声波 f>20000h:B超检查人体内部(检查孕妇婴儿的动态影片),超生探伤仪(金属),声纳及回声探测仪。 原因:利用超声波传播,反射定向效果好;穿透力强;传播时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2)次声波:传播衰减慢,传播很远。建立接收站,探知核爆炸和导弹发射情况,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因为它们速度小于声速。 2、响度: 影响响度大小的三个条件:(通过教室里老师说话的例子)(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3)与不同的人有关响度是人耳主观感觉的音量强度,既听觉上感受声音轻和响的程度,取决于频率、声强和声波的波形。【实验】讲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弹开的幅度。 读P16图表,了解响度的大小(分贝)对人体的影响。3、音色:受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和发声方法影响。 【小结】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快,音调高低用音阶来表示 频率的概念,超声波次声波的区分 响度的三个特点及定义,分贝的概念。音色:提出“让耳朵飞起来”的实践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去音乐教室研究。 三、噪声污染(网络课) 1、声音按人们的喜好感觉,可分为乐音和噪声。 噪声对人生理和心里都会造成损伤,如噪声性耳聋,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理想工作环境是40db以下。 2、噪声的产生及控制 声音产生到引起听觉:声源振动发声——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3、控制噪声也应从这三方面入手。P17讨论题,见书上。 【课堂安排】 1、进入东海论坛相关频道,查看版面首页置顶的帖子说明。 2、分辨哪些是噪声。 (1)法律规定的各种场合的噪声标准。 (2)噪声的相对性,妨碍他人学习生活工作的也属于噪声。 (3)噪声的危害。 3、如何控制噪声。 从三个角度着手,学习自己搜集资料或者参考老师提供的网址。 (1)防止噪声的产生:现有的采取的措施。 没有的该如何去做? (2)阻断声音的传播:吸收声音的设备装置 (3)防止声音进入耳朵:保护人群。 4、目前国内外对噪声污染的治理状况,新的时代,科技产品是否有带给我们噪声污染(手机、电脑……) 另:1、建筑学中的声音的特点的利用。 国内: 古代: 国外: 现代:2、超声波,次声波的功能和人们的利用。 轶事记录 课后反思 (共14张PPT)
第3节
耳 和 听 觉
三、乐音的三个特性:
乐音
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乐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色
音调
响度
思考:
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
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别出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
2、将一把直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同长度的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1)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一般:
儿童的音调比成人高;
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
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 Hz
思考
一只蜜蜂从你的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人和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频率 频率
人 20—20000 蝙蝠 1000—120000
狗 15—50000 蛾 3000—150000
猫 60—65000 海豚 150—150000
2、响度:声音的强弱。
(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
20~20000赫
A、超声波: 频率大于20000赫的声波。
应用:①B超检查人体内部器官;②超声波探伤仪;③声纳及回声探测仪。
B、次声波: 频率小于20赫的声波。
应用:建立接受站,探知核爆炸和导弹发射情况,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
探索响度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再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
你能发现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
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与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
结论(1)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
声音 响度分贝数 感觉
树叶微动 10 极静
轻声交谈 20—30 安静
正常说话 40—50 正常
大声呼喊 70—80 较吵
汽车喇 90 很响
载重汽车发动机 100—110 震耳
飞机发动机 120--130 刺耳,使人疼痛
(2)响度大小(分贝)对人体的影响
你能讲出以上乐器的名称吗?如果用它们奏出相同的曲谱,能够辨别出它们各自的声音来吗?这说明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什么特征?
3、音色:
受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影响。
1、举例说明什么是噪声?
四、噪声污染
(说明:噪声是相对的)
2、噪声的危害:
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
3、政府规定的各种场合噪声标准
[讨论]
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4、控制噪声的措施:
(1)控制噪声声源;
如,城市禁鸣喇叭
(2)阻挡噪声的传播;
如:安装隔音屏或安放吸声设备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如:保护人群
科学作业:
1、课本第16页练习第1-3题;
2、作业本A第5-6页;
3、课时训练第1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