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洞头县海霞中学
洞 头 县 教 研 室
巴班斯基 :
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
教师教什么
教师怎么教
学生学什么
一、以教促学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目标 活动建议
1.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大小的数量级,了解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寻找分子存在的证据;证明离子的存在;观察扩散现象。
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并用粒子模型解释。
初中阶段要让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正确的认识。
让学生体会物质结构模型的思想及其运用。
对物质的微观世界的认识,建立粒子模型的思想,这些模型必须得到宏观的证据支持。
[教学难点]
分子之间有空隙的观点
[教学关键点]
1、实验的设计
2、问题的设计
实验方式活动化
实验素材生活化
实验过程探究化
1\2、分子-微粒, 分子很小
(1)方糖碾成很小块,小块糖是一粒粒的吗?
(2)把小块糖酿成粉,粉是一粒粒的吗?
…………
(3)有办法证明吗?
(3)蔗糖溶解在水中,糖水有甜味。里面的糖是一粒一粒的吗?(……..)
(4)怎么证明呢?
课前调查:
课后调查:
(1)你相信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吗?(……..)
(2)你相信糖水中的糖是一粒一粒的吗?(相信)。
(3)你觉得这个实验有意思吗?为什么?
实验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
1\2、分子-微粒,分子很小
3、分子之间有空隙
实验的思维活动驱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课堂调查:
为什么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会变小?
答:
1、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结合在一起了。
2、酒精和水之间有空气,后来空气跑了。
3、酒精和水蒸发了
4、我的手比较脏。
5、………….。
模拟实验
1、这红的液体是酒精吗????
2、黄豆和芝麻分布代表什么???
二、以学评教
学生实际学了什么
教师实际在教什么
课堂效果是什么
以学评教
1、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
2、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
3、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
以学评教
1.课堂表现 :
(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他们在课堂上做些什么
(2) 教师是否能把握和组织课堂上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3) 是否所有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都是必要的 这些材料和设备是否都能充分和恰当地使用
(4) 教学目的是否达到 重、难点是否明确并有所突破 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时间分配是否得当
2.学生参与
(1) 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令是否清楚
(2) 学生是否明了他们的课堂学习和活动该怎样与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他们今后的生活联系起来
(3) 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是否积极主动
(4) 有多少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
以学评教
3.教学过程
(1) 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释是否准确
(2) 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使用了哪些手段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等。
(3) 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是否有示范作用
(4) 教师是否经常检查,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正确学习和运用
以学评教
4.知识的巩固
(1) 下课前教师是否总结或提炼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以学评教
5.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1) 教师是否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扩大
(2) 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过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3) 教师是否布置了相关知识的课外作业
以学评教
以学评教
6.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是否使用过以下任何一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1) 增加或减轻焦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 保持活跃、友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知识为线索、
实验为中心、
能力培养为重点
1、在对待教材上,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2、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3、体现简约性原则。
4、永不替代原则。
问题:
1、问题设计不够精致
2、教材拓展不够完全
3、学生答理不够恰当(共13张PPT)
物质的构成
水蒸气为什么看不见
颗粒太小
水蒸气
冰
水
水蒸气
蔗糖
蔗糖溶液
分子
蔗糖颗粒
分子的特征: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分子照片
苯分子
世界首张单分子成像图
为什么冰、水能看见,水蒸气却看不见?
冰
水
水蒸气
分子间存在空隙
怎么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注射器内的空气能不能被压缩?
注射器内的水能不能被压缩?
探究实验一:分子间有没有空隙?
探究实验二:分子间有没有空隙?
在玻璃管中先倒入水(近半),再倒入酒精。标记总体积,上下震动几次,观察体积变化。
将玻璃管颠倒,充分混合后再倒回原来的样子,观察体积变化。
思考:为什么酒精在水上
面的时候,不容易混合,
颠倒后就容易混合?
将黄豆先倒入量筒,再倒入芝麻,上下震动几次,观察体积变化
将芝麻先倒入量筒,再倒入黄豆,上下震动几次,观察体积变化
探究实验三
冰
水
水蒸气
8.0
8
GG-17\
250mL
g
3.3X702⊙
图8“分子人”图形
②|BM
气为什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