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张PPT)
《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曲,是由马耀先和李中汉于1956年创作的。当时两位还都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 先是由马耀先写出了作品的初稿,然后,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了华彩段和钢琴伴奏。 作品首演于1958年,同年署名耀中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后来,还被陈又新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小提琴曲集》。以及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1949-1979小提琴曲选》。 《新疆之春》,欢乐优美,热情奔放,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生动地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疆人民欢乐的生活情趣。
《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第一乐章"春节序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乐曲欢快热烈。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其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
《春天奏鸣曲》写于1800年左右,是贝多芬早期阶段的创作,是贝多芬所作的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有四个乐章。
这首奏鸣曲一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快板乐章。第一乐章一开始,小提琴奏出了器乐化的抒情歌唱主题,这是这首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主题,一股春风顿时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
第二乐章是一个慢板乐章,比较简单的三部曲式结构,但有一个比较长的结束段。慢板旋律先由钢琴演奏,小提琴与之亲昵对话,小提琴虽然只用了很简单的音型,但与钢琴的二重唱效果极佳。
第三乐章为谐谑曲。这是一个复三部曲式,每一个部分又分为两段。开始的主题由钢琴奏出,活跃和充满弹性的节奏。
第四乐章是一个回旋奏鸣曲乐章,结构为A-B-A-C-A-B-A,一共有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首先在钢琴上奏出,这段旋律情绪活泼
《绣红旗》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空政歌剧团创作的歌剧作品——《江姐》。《绣红旗》是歌剧《江姐》的插曲。
背 景 : 江姐被捕后,在狱中仍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在被杀害前夕绣红旗表达自己不屈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向往,也为其他的革命同志树立了榜样!
主 题 :《绣红旗》通过在狱中绣红旗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未来的坚定信念。
《红旗颂》在曲式上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素材的辉煌而宽广的引子,描写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时刻,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情景。引子之后,饱满激昂、优美抒展的红旗音乐主题在灿烂的C大调上喷薄而出,尽情表达着对胜利的喜悦和对红旗的赞美之情。连接部,双簧管奏出如歌的抒情优美旋律,仿佛经过了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的澎湃心怀。乐曲中部,连续着三连音音型,赋予节奏以激越的动力,号角声再度响起,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此时,宽广的颂歌主题一变而为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好似目睹人们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阔步前进的巨人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进入再现部后,颂歌主题再次表达了亿万人民在胜利的历史时刻,内心的巨大喜悦与自豪。尾声,号角雄伟嘹亮,气势磅礴,乐曲发展,到最高潮,象征着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国旗颂》第一部分为齐唱,旋律起伏跌宕,深情地回眸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浴血奋战,迎来共和国崭新黎明的伟大历程。第二部分为合唱,节奏更加鲜明,尤其是多处切分节奏的使用,更加突出了时代的风格特点。昂扬有力的旋律,中速稍快的行进速度,将歌曲逐步推向高潮,使歌曲具有颂歌的风格,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青少年一代对国旗的歌颂,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