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变色龙 课件(幻灯片6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6 变色龙 课件(幻灯片6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4 10:2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是什么吗?
这种动物的皮肤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它就是——变色龙。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变色龙》,那么课文内容与变色龙有怎样的联系呢?课文的主要人物身上有哪些“变”?这些“变”中有没有“不变”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九年级语文下册
6 变色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形象及小说的主题。(重点)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在小说中的作用。
(难点)
3.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品质。(素养)
知识备查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1880年开始发表作品。所作中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寓意深刻。19世纪90年代后从事戏剧创作,对戏剧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革新。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
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
《樱桃园》等。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巨匠。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俄国民意党人曾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年)。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后,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能像果戈理时代一样随意用拳头揍人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警察,还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和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读一读
预习检查









留金






chù

chuō
pēi

kǎn


下贱
筛子
旗帜
shāi
zhì
读一读
预习检查
洋溢
温情
无缘无故
径自
无精打采
惦记
异想天开


jìng
diàn
yuán
cǎi
多音字
预习检查
dài
dǎi

逮捕
逮住
chù


畜生
畜牧业
预习检查
形近字

chǎng
敞开


凋敝


栗子


粟米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魁梧】
【洋溢】
【惦记】
【伶俐】
【径自】
【恐吓】
【无精打采】
(身体)强壮高大。
(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聪明,灵活。
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此处指生意萧条。
【无缘无故】
没有什么原因,平白无故。
【异想天开】
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可分为几部分?
3.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整体感知
1.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开端:(1--5)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事件。
发展和高潮:(6--27)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
结局:(28--29)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
2.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可分为几部分?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3.小说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采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精读细研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态度有几次变化?分别是因为什么变化的?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精读细研
厨师说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6
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5
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
4
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3
有人说好象是将军家的狗
2
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1
对赫留金
对小猎狗
变化
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下贱胚子
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野狗,弄死它算了
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肯定他是被狗咬了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钉子弄破的,鬼东西
受了害,我决不能不管
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不好
我早晚要收拾你
精读细研
1.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时,他的态度是随着什么变化的?
随着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精读细研
从奥楚蔑洛夫与众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
精读细研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
“咳”“拧”等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
精读细研
“拿得准,长官……”
“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运用双重否定句,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人是谁时“扶弱抑强”的姿态,与后面得知狗的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绝妙的讽刺效果。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趋炎附势、恬不知耻、媚态可掬的走狗。
未见过将军家的狗,就肯定狗是“名贵”的,意在吹捧。
精读细研
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急于向主子卖好邀功,巴结奉迎,奴相十足。
精读细研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在将军家的厨师面前,他显得多么的恭顺服帖,是一个阿谀谄媚、讨好逢迎的奴才。
精读细研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
呀,天!我还不知道呢!……”
奥楚蔑洛夫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真是媚态百出,把他那副庸俗势利、阿谀奉承的市侩嘴脸描画得栩栩如生。
精读细研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受,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沙皇走狗夹着尾巴狼狈而逃的形象。
精读细研
由此可见,奥楚蔑洛夫是这样的一个人: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对下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精读细研
说一说:在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中有没有不变的原则?
溜须拍马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趋炎附势
沙皇走狗的特性
不变
精读细研
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联系上下文想想这样写的作用。
精读细研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工具。
细节1
军大衣
精读细研
奥楚蔑洛夫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 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转风使舵的狡猾。这一“脱”,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恶嘴脸。
当人群里有人说这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说:“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细节2
精读细研
这里穿大衣是他心冷胆寒的表现,他想以此遮掩因辱骂了将军而产生的内心的胆怯,并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这一“穿”,把奥楚蔑洛夫凌弱臣强的丑态暴露无遗。
当人群里再次说狗是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说:“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细节3
精读细研
形象逼真地刻画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恐吓赫留金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结构上与开头照应。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细节4
手指头
精读细研
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
细节1
精读细研
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成了冒犯狗的罪证。
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
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细节2
精读细研
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赫留金的命运与遭遇,同时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
细节3
理解小说中的细节
方法指导
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一个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细节描写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精读细研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沙皇走狗形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本文的主题及写作手法。
精读细研
结合课文内容及前面的分析,思考:是什么样的社会使奥楚蔑洛夫变成了这样的走狗呢?
精读细研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街道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经济萧条。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精读细研
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群众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集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
精读细研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群众
精读细研
法律
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
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作者借此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
精读细研
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法律
精读细研
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
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
法律
精读细研
三次提到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而且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沙皇法律的虚伪。
说一说:文中三次提到法律有什么作用?
精读细研
结合前面的分析,说说作者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环境。
精读细研
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经济萧条、民众麻木、法律虚伪。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幌子,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社会环境的特点:
合作探究
1.小说的内容并没有出现“变色龙”三个字,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呢?
文题意思:比喻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不断出尔反尔、自食其言的奥楚蔑洛夫,由此引起人们的深思,进一步使人认清其丑恶的面目、卑劣的本质。
变色龙
本意:变色龙是指自然界中皮肤颜色会随周围物体颜色而变化的小动物。
幽默、辛辣、形象,体现了作者独有的语言风格
合作探究
2.在小说结尾,围观的群众为什么不同情赫留金反而嘲笑他?
因为围观的群众自身愚昧落后,精神空虚麻木,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奥楚蔑洛夫卑劣、丑恶的表演是为了维护反动的沙皇专制政权,在他们眼里警察就是“法律”。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他们只寻求一种感官的刺激,赫留金引出的这场闹剧给了他们这种刺激,他们只觉得赫留金想占便宜却没有占到很可
笑,于是便嘲笑他,也只能嘲笑他。
合作探究
3.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
合作探究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中与之类似的人物形象吗?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弊端。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变色龙”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软怕硬,可以看作奴才走狗的代名词。奥楚蔑洛夫为了自己的利益,攀附权势,极尽谄媚之能事,心甘情愿当统治阶级的看家狗,不但可笑,而且可恨。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善变尽管能暂时让自己得到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并不利于人际交往,真诚友善才是我们待人处事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我们要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
写作特色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使用了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之外,主要的部分都是人物对话。奥楚蔑洛夫所讲的话,充分显示了他的个性特点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变色龙”本质。如他一出场,张口就是四句问话,盛气凌人的姿态表露无遗。听了赫留金的诉说后,由于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他立即声色俱厉地说“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
写作特色
?运用对比,凸显人物特征。
作者在描写奥楚蔑洛夫时,将他前一次的语言和后一次的语言作对比。如他一开始两次说“不错”,肯定赫留金是被狗咬了,同意他的索赔要求;而在知道狗的主人的身份后却对他说:“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的态度、对狗和狗的主人的态度、对“案子”的处理意见前后都是不一样的。
板书设计
变色龙
开端:交代背景,发生“狗咬人”的案子
发展和高潮(夸张、对比)
1.不知狗的主人—严判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趋炎附势
狡猾善变
2.好像是将军家的—开脱
3.不是将军家的—贬低
4.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称赞
5.不是将军家的—野狗
6.将军的哥哥—盛赞
结局:奥楚蔑洛夫审案结束
课堂检测
A.欺瞒(mán)  伶俐(líng)   恐吓(xià)
B.魁梧(kuí) 赔偿(cháng) 乞丐(gài)
C.下贱胚子(pī) 洋溢(yì) 坎肩(kǎn)
D.契诃夫(kē) 咳嗽(sòu) 戳(lù)
B
【解析】A项中,“吓”应读hè;C项中,“胚”应读pēi;D项中,“诃”应读hē,“戳”应读chuō。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B.表示话没有说完;C.表示含糊其词
(1)“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
(2)“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
(3)“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   )
A
B
C
2.省略号有以下几种用法,结合课文内容,把相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课堂检测
(1)“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
(2)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
(3)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课堂检测
我爸爸在部里工作……
佚 名
一位姑娘在挂着“考试委员会主席”牌子的门上轻轻地敲着。“可以进来吗?”姑娘哽咽着。
“行,行,进来。您有啥事?”
“我……我迟到了。”
“什么事迟到了?”
“考试迟到了。”
“9点钟考试,现在11点。您想干什么呢?”
“考——试。”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考试?太好了!请您回去,再准备一年,明年不要再迟到了。”他转向秘书,“把证件还给这位公民,您叫什么?”
“米柳金娜……”
“交给米柳金娜……对不起,您叫什么?”
“米柳金娜。”
“米——柳——金——娜?……对不起,您爸爸在哪儿工作?”
“在部里工作……”
“在部里?……干吗那么激动,姑娘?您放心,迟到一两个小时,谁都可能会有的……而且,”他看了看手表,“看来,考试开始得早了点儿……岂有此理!”他转向秘书,“这样,您去查一查,现在谁可以接受米柳金娜考试……或者改为明天?今天您累了……”
“到明天我会全部忘光的……”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那好,您别激动,就今天考。”他要求秘书,“去准备一下。”
“谢谢。能让我给爸爸打个电话吗?他很着急。”
“好。我给您拨号码……”
“谢谢。电话号码133……不,请您拨……”
“您爸爸的电话我很清楚……您爸爸是谁?他在什么部工作?”
“在地方工业部,当会计。”
“会计?……嗯,您知道,米柳金娜公民,迟到……迟到当然可以,但是您迟到了两个小时!这您明白吗……您明白考试迟到意味着什么?制度是必须坚持的。”
秘书很快地走进来。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考试了。”
课堂检测
“考什么?考谁?……我叫您把证件还给这位公民。证件在哪儿?立刻去拿来……我给您爸爸打电话,我要告诉他,下次要早点儿提醒您考试的时间……您说什么?不用打133,还有什么电话号码吗?”
“他此刻在我叔叔那里。”
“没有关系,我给您叔叔打电话,电话号码是……”
“295—18—11。”
“好吧!叫您叔叔也要多多关心侄女的考试时间……(对话筒)喂,您是谁?……什么秘书?哪个部?哟!您的叔叔是谁?”
“副部长。”姑娘哭了……
课堂检测
(1)阅读上文,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把证件还给这位公民”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请你想象一下主席说这两句话时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米柳金娜考试迟到,考试委员会主席百般刁难,并且据其爸爸和叔叔的工作部门而不断变换态度。 
【解析】概括文章的内容时,一定要用简洁的语言将人物和事件交代清楚。
第一次傲慢无礼,官气十足;第二次颐指气使,羞怒交加。
【解析】第一次说时,主席不知道米柳金娜的家庭背景;第二次说时,主席误认为米柳金娜的父亲在部里身居要职,但最终得知其父亲仅仅是一名会计。
课堂检测
(3)“考试委员会主席”对米柳金娜的态度变化既快又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米柳金娜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吗?请说出你的依据。
米柳金娜的后台(爸爸、叔叔)权位的高低。
【解析】第一次变化是因为主席得知米柳金娜的父亲在部里工作。第二次变化是因为主席得知米柳金娜的父亲仅是一名地方工业部的会计。第三次变化是因为主席得知米柳金娜的叔叔是副部长。
她没有真才实学,依据是她说的话——“到明天我会全部忘光的……” 
【解析】从主席让米柳金娜明天考试时米柳金娜的表现可以看出她并没有真才实学。
传统文化
拓展探究
“变色龙”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你知道下面这些与动物有关的绰号比喻什么人吗?
铁公鸡: 地头蛇:
应声虫: 寄生虫:
千里马: 老黄牛:
初生犊: 井底蛙:
笑面虎:
纸老虎:
吝啬小气的人。
随声附和的人。
才华特别出众的人。
血气方刚、富有朝气的年轻人。
外表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
貌似强大凶狠、实则软弱无力的人。
当地恃势称霸的人。
不劳而获的人。
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见识短浅的人。
课下作业
示例一:他继续去别的地方搜刮民脂民膏。
示例二:他又遇见了一起类似的“狗咬人”案件,又做出了相同的处理,或者处理得更圆滑了。
示例三:他去找将军家的厨师普洛诃尔套近乎。
文章最后写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注意设计的情节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