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0张PPT)
——谈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长沙市第一中学 黄兴若
高考复习必须解决的二个问题
1. 复习什么?——方向和广度
复习到什么程度?——难度和深度
2. 怎样复习?——复习技巧方法(教、学)
第一部分 从宏观上把握复习的方向性
精读考纲 把握方向
剖析考题 抓住考点
2001年,国务院21号文件《纲要》
2003年,《课程方案》,课标,教材
1、新课程进程表:
课改年份 省区 省区数 首次新高考
04 广东 山东 海南 宁夏 4 07
05 江苏 1 08
06 浙江 安徽 辽宁 福建 天津 5 09
07 吉林 陕西 北京 湖南 黑龙江 5 10
08 山西 江西 河南 新疆 4 11
09 河北 内蒙湖北云南 4 12
10 广西 四川 重庆 贵州 青海 甘肃 西藏 7 13
*
一、精读考纲 把握方向
2、课标全国卷【必考+选考】
2007、2008年宁夏采用新课标全国卷
2009年宁夏、辽宁采用新课标全国卷
2010年湖南、辽宁、陕西、黑龙江、吉林、宁夏采用
新课标全国卷
2011年湖南、辽宁、陕西、黑龙江、吉林、宁夏、河南、
江西、山西、新疆等均采用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全国大多省市全面铺开。
3、新旧大纲之比较
能力要求 知识内容的
要求层次 考试内容
旧
大
纲 1.观察能力
2.实验能力
3.思维能力
4.自学能力 1.了解
2.理解
3.综合应用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3.有机化学基础
4.化学实验
5.化学计算
新
大
纲 1.接受、吸收、整合知识的能力
2.分析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1.了解
2.理解
3.综合应用 必考内容:
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
1.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5.化学实验基础
选考内容:
涵盖选修模块
选修1——化学与生活;
选修2——化学与技术;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对“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新增内容的几点思考
① 指明了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② 指明了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
③ 明确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前提-----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④指明了实验探究的重点----定量实验
⑤ 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认识社会与生活,培养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方法。
定量分析与化学计算的区别:
定量分析:从数据或图形、表格出发,遵循一定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比较、推导得到结果(可是数字也可是概括化结论)。
化学计算:立足于化学原理、定律,对数据按照一定的程序、格式进行推演得到结果(数字化)
三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定量分析和化学计算的统计研究:
09年 10年 11年
化学计算 题例 7、13、26(1)、28(4、5) 10、11、26(3) 26(1)、27(4、5)
分值 22 14 16
定量研究 题例 10、11、26(2)、27(2)、28(2) 26(3)、28(5) 10、27(3)
分值 20 6 9
全新09-10.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定量分析试题举例:
全新10-26(4)将0.23 mol SO2和0.11 molO2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 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化学计算)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定量分析试题举例:
定量分析的三大核心:
(1)以平衡移动理论为核心的平衡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以某组分表达的速率变化趋势的分析。
(2)以溶液平衡移动理论为核心的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强弱电解质判断、沉淀生成或溶解趋势的分析。
(3)以物质计量和阿伏伽德罗定律为核心的微粒成分成分变化的分析。
化学计算的三大核心
(1)以化学方程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基本的计量对应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与物质计量之间的换算、热化学方程式热效应的计算。
(2)以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溶液组分浓度为落点的化学计算。
(3)以物质组成为核心的计算:混合组成质量分数、浓度(pH)的计算。
题型示例第15题物质结构有变化,增加计算部分
4、2012年《考试大纲》说明化学学科的没有变化
3、近五年全国高考理综难度统计表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全国Ⅰ卷 综 0.52 0.50 0.50 0.49 ——
理 0.44 0.37 0.47 ——
化 0.52 0.54 0.55 ——
生 0.60 0.64 0.48 ——
全国Ⅱ卷
综 0.53 0.51 0.47 0.50 ——
理 0.45 0.38 0.42 ——
化 0.59 0.48 0.50 ——
生 0.64 0.61 0.62 ——
新课标卷 综 0.51 0.46 0.45 0.51 ——
理 0.35 0.34 0.39 ——
化 0.39 0.42 0.53 0.51
生 0.67 0.61 0.61 ——
*
二、剖析考题 抓住考点 ——三年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2009—2011全国课标卷
化工流程题————无!
实验探究题————无!
复杂有机合成题——无!
12年13年有 11个省区先后参考
平稳过渡、稳中求新
*
4.全国课标卷考点分析(近三年)
题
号 2011年考查知识 2010年考查知识 2009年考查知识
7 NA及相关计算 化学用语等 计算氮氧化物化学式
8 C5H11Cl的异构体
种数 C3H6Cl2的异构体
种数 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种数
9 有机反应类型判断
有机反应类型判断 取代和加成反应类型
(与溴)
10 离子浓度电离常数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速率计算(硫代硫酸钠)
11 铁镍蓄电池 盖斯定律算电离△H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理论
12 离子方程式
正误判断 原电池原理(判断
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3 元素周期律推断 离子方程式正误评价 化学平衡常数算分解率
题型、考点趋于稳定(难度)连续(考查重点)
*
4.全国课标卷考点分析(近三年)
题号 2011考查知识 2010考查知识 2009考查知识
26题
14分
考查
定量 CuSO4 5H2O分解计算,
氢氧化铜溶解平衡计算Ksp
热重曲线 框图推断题
火法炼铜中涉及的
元素推断、电解精
炼铜平衡常数计算
平衡移动 碱式碳酸铜组成测定
实验仪器图(多组仪器
连接)
27题
15分 太阳能光解水,合成甲
醇,反应热,电化学,
速率平衡,
n-t图像 实验仪器图
SO2的制取和性质
探究实验
元素综合 无机物框图推断(C、
Al、Na化合物)
28题
14分 氢化钙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仪器图
实验数据表格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探究影响化学
反应速率的因素
基本理论、实验 综合 合成SO3中速率涉及的
反应热、催化剂、
反应能量变化图
*
4.全国课标卷考点分析(近三年)
题号 2011年考查知识 2010考查知识 2009年考查知识
技术
15分 造纸中的原理和技术问题,陌生方程式及配平较多 污水处理,水的净化和软化及有关计算 氯碱工业,结合氢氧燃料电池及电极反应式,粗盐除杂
结构
15分
氮化硼结构及晶体计算 周期律推断(1卷没出现)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排布式表示) 物质结构综合 砷、氧、氢元素的推断,考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氢键,氢化物稳定性
有机
15分
香豆素的合成 可降解碳酸酯PC合成 以1,3-丁二烯1.4加成为起点的框图推断,给出所有分子式,考醇醛酸酯的主要性质和异构
*
3. 2011年、2010年湖南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1)2010年湖南理综化学试卷结构、题型及得分情况:
必考 选考
Ⅰ卷 Ⅱ卷 物理 化学 生物
科
目 生物
1-6T 化学
7-13T 物理
14-21T 物理
22-25T 化学
26-28T 生物
29-32T 33T 34T 35T 36T 37T 38T
赋
分 36 42 48 47 43 39 15 15 15 15 15 15
得
分 24.67 30.8 26.78 15.97 21.15 20.7 4.62 3.42 5.53 8.38 6.88 10.82
3. 2011年、2010年湖南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2011年湖南理综化学试卷结构、题型及得分情况:
必考(140.07) 选考
Ⅱ卷(57.82) 物理 化学 生物
科目 物理
22-25T 化学
26-28T 生物
29-32T 33T 34T 35T 36T 37T 38T 39T 40T
赋分 47 43 39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得分 20.03 14.47 21.71 1.02 5.84 5.7 7.37 12.74 9.14
26题、27题、28题平均得分分别为4.61分、4.93分、4.93分
难度系数分别为0.33、0.35、0.33
6.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的基本特点与不足
①主干知识为主,注重专题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②选择题基本以专题知识考查为主,追求专题内容的覆盖面;
③非选择题基本以元素知识、化学原理、化学实验为考查方向命题,不追求覆盖所有专题,但强调专题内容深度的考查;
④化学计算注重算理而不强调算术,不再将“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思维模型”为化学计算的考查重点;
⑤采分点减少并趋向分值等额。
6.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的基本特点与不足
⑥2011年 化学试题的不足:理综化学试题有新意,但学生得分率不高,26题、27题、28题平均得分分别为4.61分、4.93分、4.93分,三道大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33、0.35、0.33,难度系数均低于0.4,题设问题可能梯度不够,其次是同分异构体的考查过多,选择题和选修题中重复出现多次,这样造成单一知识赋分过多。
5、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必做题的结构与特点
三个必做题分别承担相应专题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元素知识、化学原理、实验基础。但是题目位置不固定,内容之间呈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现象越来越鲜明。而且分别考查不同形式信息(图像、数据表、基本仪器或装置、文字表述)的整合、提取和应用。
(1)一个以考察元素知识为重点的试题,其考查的范围基本涵盖化学用语、重要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基础化学计算(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核心)。信息呈现方式以框图、性质变化图像为主。
该题型在全国新课标卷中曾以框图形式呈现元素性质线索,但近二年有变化。
【典例1】(元素知识直接描述)11年—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
FeS+2H+=Fe2++H2S
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
HCO3-+OH-=CO32-+H2O
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C6H5O-+SO2+H2O=C6H5OH+HSO3-
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
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 +H2O
综合三年来此类试题的基本考查点,基本延续旧课程高考的基本要求和方式,远远高于课本的要求,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才可达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
的化学式____(写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
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
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mol·L-1(Ks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mol·L-1。
全新11-26.(14分)0.80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读图、化学方程式计算
物质性质、读图析图
SO3、浓H2SO4的性质
Ksp的计算、硫化物性质、化学方程式计算
【典例2】
(2)一个以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为主的试题,其考查范围基本涵盖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电化学)、速率(反应速率的表达计算、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平衡(平衡状态的特征及K的计
算、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5、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必做题的结构与特点
【典例3】(元素知识用于化学原理的解释)10-28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四种溶液,可与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
(4)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3)一个以考查化学实验基础为主的试题,其考查范围涵盖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的选择或连接、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每年都会有不同主题的实验设计考查或实验方案评价。
全国新课标卷的突出贡献是将单纯的以元素知识为载体的实验试题,发展为以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作为实验试题的载体。大大扩大了实验试题的涉及范围。由此预料,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原理解释、验证甚至推理新的化学结论的试题可能择机出现。
5、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必做题的结构与特点
【典例4】 (元素知识用于实验设计或评价) 11年-28(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CaH2),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 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4)重视计算,尤其是重视计算过程的表达。如09年28—(5),11年26—(1)。主要集中在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核心的领域。
(5)重视试题线索的一贯性,强调某一知识领域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题干信息对试题各个采分点有制约作用。小题间关联度大,试题的覆盖面稍欠。
5、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必做题的结构与特点
从考试说明的表述来看,与大纲卷高考相比,化学计算的要求降低,不再以“将化学原理抽象成数学规律”为要求,计算的要求紧紧围绕化学物理量展开。新课程强调化学定量分析,但全国新课标试题对“定量分析”的考察显得较为薄弱,该型试题尚未发展起来。
【典例5】(元素知识用于问题背景) 11年26—(4)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mol·L-1。
(元素知识用于问题背景)10年-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0.1(b- 2a)mol/L B.10(2a- b)mol/L
C.10(b -a)mol/L D.10(b- 2a)mol/L
6. 选考题的选择
选考《有机化学基础》的利与弊分析:
1)《有机化学基础》是必修内容的深化与细化,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巩固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的具体内容。有机试题是传统试题,老师教学得心应手。
2)《有机化学基础》试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再生知识的考查。对知识、技能要求高、解题思维跨度大。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鉴于选考模块等值原则,试题难度不会太高。相对其他两个模块,有机试题的知识点多、反应复杂、命题素材广,陌生度大,思考时间长。答题要求细而准。
09 10 11
烷烃取代 √
烯烃的氧化 √
烯烃的加成 √ √
烯烃的加聚
苯的加成
二烯烃加成 √
苯的取代 √ √
苯的氧化
卤代烃取代 √ √
卤代烃消去
醇的氧化 √
醇的消去
09 10 11
醇的取代 √
酯化反应 √ √ √
苯酚取代
苯酚检验 √ √
苯酚弱酸性
羧酸的弱酸 √
醛得氧化 √ √ √
醛的加成
酯的水解 √
缩聚反应
环氧烷水解 √
氢谱分析 √ √ √
有机化学内容常考点
回归传统的主干内容,新增内容主要有: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H原子环境及峰值面积与H原子数的关系。
有机高考的七大落点:
(1)推导化学式
(6)同分异构分析
(3)归纳反应类型(或反应条件);
(5)写有机反应方程式。
(4)氢谱分析
(7)推断结构简式
(2)有机物简单命名或官能团名称;
第二部分、从微观上把握复习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从微观上把握复习的准确性
专题训练 把握细节
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在全国新课标试卷中,元素知识的考查力度比重一般较大,曾有统计指出,其比重几乎据各类新课程试卷之首,而且考查形式也比较单调,几乎是直接的考查。
一、专题训练 把握细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的考点分析与预测
新课程考试说明要求掌握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和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知识综合应用;从统计数据来分析,全国新课标卷中高频考点集中在:
Fe2+、NH4+、SO2、H2SO4、HNO3、H2、Cu2+、
碳酸盐(HCO3-)等的性质考查。
Na2O2、Cl2、CO2、Al元素知识考察频率较低。
作为重要的主干知识的Fe3+、NH3、NOx、Si元素的知识几乎没有考察过。有可能成为12年考查的重点。
09年 10年 11年
分值 6+6+2+4+15=33分 6+6+5+10+5=32分 6+6+6+4=22分
内容 NOx的氧化性,HClO的弱酸性和氧化性,Fe2+的还原性,Mg(OH)2的难溶性,H2还原性,难溶性碳酸盐、Cu(OH)2的热不稳定性,C、Na、Al的性质, BaSO4、AgCl沉淀计算,HNO3氧化性,MgCO3的微溶性,NH4+的性质,Fe2+、Br-还原性比较,Cu与浓硫酸反应,银镜反应,SO2性质,H2SO4、CuSO4、Ag2SO4的性质,Zn、Cu性质。 FeS的还原性,NH4+、HCO3-的性质,苯酚弱酸性(超纲),CaCO3的难溶性,Li、C、Al、S的性质推断,CuO、浓H2SO4性质,CuS难溶性,Ca、CaH2的性质。
方式 方程式计算,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分解反应定量分析,框图分析推断及方程式书写。 离子守恒计算,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框图分析推理,物理性质比较。 性质推断,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
(一)、新课程元素知识体系考点分析
结合其他新课程地区高考试卷中元素知识的考查方式进行预测,元素知识作为化学各类知识和化学能力考查的载体的地位将继续保持,但考查方式将呈以下四个方面形态。
①元素知识的直接描述或应用(准确、精炼)
②元素知识应用于化学原理的阐释和规律的推断
③元素知识应用于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及化学计算
④元素知识作为问题的背景和载体
元素化合物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
不孤立进行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突出概念原理
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的指导作用。
静态的知识结论
动态的科学探究过程
元素化合物知识类试题背景材料和设问指向更为丰富。原高考:背景知识比较单一(以周期表、物质结构为背景,物质间转化框图为形式);新高考:背景内容丰富多彩(以生产生活实际或实验现象分析为背景,多以文字描述为基本形式);
实施新课程之后的高考,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理试题,不但设问内容更为丰富(除以上设问指向之外,可以包括有机与无机之间的融合、实际应用问题的分析等等);
同时,所涉及元素及化合物的种类也更为丰富,在一个试题中所涉及到的往往不是局限于性质相似或同元素的推理 第一:无机化学试题作为卷II的第一题,命题趋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类试题的最大变化就是其综合性增强,往往突破了以往以框图推断,而是以实际生产或生活为背景,将无机理论(氧化还原\物质结构\电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 等多个内容融为一体,纯而又纯的推断题已不再现.第二:对元素化合物的教学,除了一般意义上性质的复习之外,尤其是实验内容与试题的相互融合又是一个新的趋势,应该关注实验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探究和验证功能的指导、以及突出并加强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价值的分析。
(1).氯气氧化性、与H2O、碱溶液的反应,氯水的组成和强氧化性、HClO(ClO-)的强氧化性、Br-、I-还原性。
(1).Cl2的制取装置,引申出气体制取的四部分功能装置。
(2).Na+H2O、 Na2O2 ;
(2).Na2O2与水反应制取O2装置; (引伸出三类固体干燥装置)
Na2CO3、NaHCO3的性质。
与反应原理、实验的联系:
(3).Na2CO3、NaHCO3的分离方法,NaHCO3与碱定量反应离子方程式。
(4).萃取与分液原理及操作、焰色反应
(二)、具体元素知识体系及命题领域预测—
(5).漂白粉组成的计算
1.具体元素知识体系及命题领域预测——氯、钠知识体系:
2.具体元素知识体系及命题领域预测——铁、铝、铜的知识体系
(1). Fe、Fe2+(FeO)、Fe3+(Fe2O3)的基本性质(酸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认识到Fe3O4中含有两种价态的Fe元素。
(2). Al、Al2O3、Al3+、Al(OH)3的基本性质及表达。
(3). Fe2+与浓硫酸、硝酸、MnO4-反应,Fe3+与SO2(SO32-)、SCN-反应, FeBr2与Cl2反应的计算及离子方程式的辨析。
(7) Cu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反应
(4). 铁元素之间转化氧化剂、还原剂的选择;
验证氧化(还原)性的实验设计及条件选择优化。
(5). 形成Fe(OH)3、Al(OH)3沉淀的条件选择(pH的控制)及原理解释:水解平衡移动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原理。
(6)重视铝合金材料。
(1). C、CO的还原性;CO2酸性氧化物性质,碳酸弱酸及CaCO3弱酸盐的性质。
(2). Si、SiO2的性质,工业制粗硅。
(3)不强化晶体结构;不强化HCO3-的检验;启普发生器不强化;不引申到玻璃生产和水泥生产技术。
(4)与反应原理、实验的联系
(5)与原子结构(同位素等)的联系;
涉及CO2的制法、除杂实验,CO32-的检验;
(6)CO还原性实验装置。
(7)CO32-、HCO3-、SiO32-离子水解的应用。
3、具体元素知识体系及命题领域预测——碳、硅的知识体系
-3
0
+2
+4
+5
NH3
NH4+
弱碱性
溶解性
检验方法
还原性
制备方法
N2
稳定性
NO
NO2
还原性
氧化性
污染性
HNO3
酸性
氧化性
认识喷泉实验原理,关注NH3极易溶于水的应用(防倒吸);氮氧化物与氧气混合溶于水的有关计算不强化。
HNO3强氧化性方程式限于与Cu、C反应,表现:与SO32-、Fe2+反应离子方程式的辨析。
4、具体元素知识体系及命题领域预测——氮
SO32-的性质,对SO42-检验的影响;
H2SO4强氧化性方程式限于与Cu、C反应。
-2
+4
+6
H2S
S2-
弱酸性
还原性
S
氧化性
SO2
还原性
氧化性
污染性
H2SO4
酸性
氧化性
酸性
漂白性
检验方法
0
H2SO3
吸水性
制法及检验
5、具体元素知识体系及命题领域预测——硫
应试对策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类
似知识的归纳整合,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既
是命题的着眼点,又是解题的关键,忽视这些联系会导致
错误的判断。以元素化合物为中心的综合题,往往以某一
种元素为素材,涉及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除
了吃透各知识间的交融结合点外,答非所问是考生解答此
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
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
认识SO2性质的四个角度
1.酸性氧化物的角度
SO2
NaOH溶液
BaCl2+ 氨水
2.氧化性
3.还原性 (含酸雨的形成)
4.特性
氢硫酸
KMnO4 溶液
溴水
品红 溶液
Ba(NO3) 2 溶液
SO2 的考查知识点:
(1)元素知识:SO2的酸性氧化物、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性质验证(鉴别、分离与提纯),制取、与酸雨关系;
(3)涉及SO2的反应能量变化:反应热效应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盖斯定律的应用;氧化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计算;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应用(电池、电解池的设计),原理表达(正极、负极、阳极、阴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电池工作状态分析、金属腐蚀原理及金属防腐措施、相关计算。
(4)涉及SO2的溶液分析:电离平衡状态分析、影响电离平衡移动因素、水解平衡状态分析、涉S元素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Ksp的意义及计算、沉淀生成、溶解、沉淀转化。
(2)涉及SO2的反应原理:反应速率的表达、影响速率因素,平衡体系特征:浓度表示、体积分数表示、K的意义及表示、K的计算、转化率计算、利用K进行计算,K与平衡移动的关系、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平衡移动各体系量的变化。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1、教法措施----全、活、实、研、本。
(1)明察考纲,用好教材,抓住主干,基础知识做到全、实、精、准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与高考试题,明确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和对能力的新要求;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落实学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概念原理,重点主干知识能理解应用,以不变应万变。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1、教法措施----全、活、实、研、本。
(2)宏观把握,微观掌握,形成知识网络,灵活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化学学科知识体系
①基本概念:四大主干(三类离子反应,四式,n,△H)
②基础理论:三大理论(结构平衡溶液)
③无机化学:八种典型元素( Na. Al. Fe、Cu;Cl. S. N、Si )
④有机化学:四类反应类型(取代,加消,氧还,加缩)
⑤化学实验:六项知识能力(仪,操,气,检,设,评)
⑥化学计算:定量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要坚持考!(分子式,n/Vm,pH,燃烧热等)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1物质的量及NA
2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
3氧化还原反应
4反应热盖斯定律
5电化学
6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7平衡(化学平衡、离子平衡)
8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
9有机化学(烃、卤代烃、含氧衍生物、生命物质)
10化学实验(设计、评价、探究)
物质变化
物质及计量
能量变化
变化的本质
变化的表象
变化的验证及方法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从物质及变化角度)
*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1、教法措施----全、活、实、研、本。
(2)宏观把握,微观掌握,形成知识网络,灵活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对理论的理解和活用。
例如,对离子平衡理论的理解,各种过程的程度; 原电池的主动自发,电解的被动;对催化剂的理解;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对周期律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理解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1、教法措施----全、活、实、研、本。
(3)科学安排,注重实效,反对题海战术,注重总结规律
提倡精练少讲多考,举一反三,发现同类问题的解决规律。提高课堂实效。高考题都是原创,教师要精选题,研究题、分析题、利用题。
(4)加强计划落实,研究高考方向、齐心协力备考
第一轮2011年9月----2012年3月初,章节复习 、单元过关、落实考点、全面铺开,第二轮 2012年3月初------2012年5月中 专题复习、构建网络、突出重点、模拟测试。
每个课时作业批改一次,每一章复习完后完成名师导学章节检测卷。每周一次测试,每月一次月考;月考分组命题、共同讨论、保证质量;综合模拟考试每题责任到人,突出重点、模拟高考,在研上下苦功。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7 3月3、4日 考纲全部内容 按高考试卷结构命题
8 3月31、4月1日 考纲全部内容 按高考试卷结构命题
9 5月2、3日(一模) 考纲全部内容 按高考试卷结构命题
10 5月19、20(二模) 考纲全部内容 按高考试卷结构命题
11 5月31、6月1日(三模) 考纲全部内容 按高考试卷结构命题
表1 月考安排顺序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1、教法措施----全、活、实、研、本。
(5)注重以生为本,增强复习针对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种教学活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能提高教学效果,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成绩;满堂灌是低效的教学;模拟、习练、讲评对提高成绩有利,教师应把握复习方向、抓住重点,研究教法,讲究效益,及时反馈。让学生充满信心。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2、学法指导----实、序、练、范、跳
(1)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把握原理、强化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和盲点、及时纠错。扎实牢固的掌握化学学科内知识是理综考试顺利的前提。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2、学法指导----实、序、练、范、跳
(2)重点细节进行“程序化” “格式化”设计
阅读教材,回归教材。答题应该以教材的书写为模板。对于一些常考的重点细节甚至有必要进行“程序化”“格式化”设计。如容量瓶检漏操作、气体验满和检验、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洗涤沉淀操作、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焰色反应的操作、测定溶液pH的操作、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氯化铁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稀释操作、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等。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2、学法指导----实、序、练、范、跳
(3)限时训练,提高考试技巧。
①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强化理综训练。
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题能力;
③及时纠正学生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化学用语出现错别字等问题;
④下发参考答案,让学生通过研究评分标准,明确怎样组织答案才正确而又简洁;
⑤让学生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⑥提高学习效率,不是拼体力、拼时间,而是讲实效、讲收益。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2、学法指导----实、序、练、范、跳
4、注重规范,培养习惯;分析阅卷 ,把握细节。
①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字迹工整清晰,答题卡涂抹准确无误。
②书写要规范,使用规范化的化学用语。如不写错别字,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时注意原子的连接顺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配平及标明条件等
③按要求作答。如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正确”“不正确”“一定”和“不一定”等关键词语;如填空题中经常出现写物质名称或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等,答题时不能答非所问。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一)高考冲刺化学复习策略
2、学法指导----实、序、练、范、跳
(4)注重规范,培养习惯;分析阅卷 ,把握细节。
④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一般要遵循“审题——析题——答题——检查”的程序,力求审清题意,思路完整,方法正确,体现过程,单位准确。注重规范训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从而提高得分能力。
⑤按高考评分标准分析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思考问题过于理想化,不从实际出发,审题不仔细;思维定势,观察不仔细,分析不透彻;概念不清,解题能力有待提高;书写不规范,表达不完整,条理不清。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6.(1)acd (2分)
(2)正(2分); SO2 +2H2O-2e— = SO42-+ 4H+ (2分) ;
(3)①0.012 mol·L-1 (2分) ②升高温度(2分)
(4)CO+2H2=CH3OH(2分)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1452 kJ·mol-1(2分)
酸、碱性弄反了!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6.(1)acd (2分)
(2)正(2分); SO2 +2H2O-2e— = SO42-+ 4H+ (2分) ;
(3)①0.012 mol·L-1 (2分) ②升高温度(2分)
(4)CO+2H2=CH3OH(2分)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1452 kJ·mol-1(2分)
物质弄错了!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6.(1)acd (2分)
(2)正(2分); SO2 +2H2O-2e— = SO42-+ 4H+ (2分) ;
(3)①0.012 mol·L-1 (2分) ②升高温度(2分)
(4)CO+2H2=CH3OH(2分)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1452 kJ·mol-1(2分)
自相矛盾!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6.(1)acd (2分)
(2)正(2分); SO2 +2H2O-2e— = SO42-+ 4H+ (2分) ;
(3)①0.012 mol·L-1 (2分) ②升高温度(2分)
(4)CO+2H2=CH3OH(2分)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1452 kJ·mol-1(2分)
H少了!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7题答案:
(1) 三角锥形
(2)NH4+ OH-
(3)Mg3N2+6H2O=3Mg(OH)2+2NH3
(4) 4NH3+5O2 = 4NO+6H2O
(5)Vρ/(17V+22400) mol/L
丢东西啦!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7题答案:
(1) 三角锥形
(2)NH4+ OH-
(3)Mg3N2+6H2O=3Mg(OH)2+2NH3
(4) 4NH3+5O2 = 4NO+6H2O
(5)Vρ/(17V+22400) mol/L
应该为+呢!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7题答案:
(1) 三角锥形
(2)NH4+ OH-
(3)Mg3N2+6H2O=3Mg(OH)2+2NH3
(4) 4NH3+5O2 = 4NO+6H2O
(5)Vρ/(17V+22400) mol/L
元素推错了!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7题答案:
(1) 三角锥形
(2)NH4+ OH-
(3)Mg3N2+6H2O=3Mg(OH)2+2NH3
(4) 4NH3+5O2 = 4NO+6H2O
(5)Vρ/(17V+22400) mol/L
理解错了!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理解错了!
27题答案:
(1) 三角锥形
(2)NH4+ OH-
(3)Mg3N2+6H2O=3Mg(OH)2+2NH3
(4) 4NH3+5O2 = 4NO+6H2O
(5)Vρ/(17V+22400) mol/L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7题答案:
(1) 三角锥形
(2)NH4+ OH-
(3)Mg3N2+6H2O=3Mg(OH)2+2NH3
(4) 4NH3+5O2 = 4NO+6H2O
(5)Vρ/(17V+22400) mol/L
概念不清!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7题答案:
(1) 三角锥形
(2)NH4+ OH-
(3)Mg3N2+6H2O=3Mg(OH)2+2NH3
(4) 4NH3+5O2 = 4NO+6H2O
(5)Vρ/(17V+22400) mol/L
概念不清!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8题答案:(1)①
先观察到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看到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①C ②Cl2+SO32-+H2O = 2Cl-+SO42-+2 H+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 酸性KMnO4溶液,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废水中含有CO32-
FeI2
应该是Fe2+!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8题答案:(1)①
先观察到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看到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①C ②Cl2+SO32-+H2O = 2Cl-+SO42-+2 H+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 酸性KMnO4溶液,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废水中含有CO32-
FeI2
应该是离子方程式!
漏写!
错写!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8题答案:(1)①
先观察到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看到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①C ②Cl2+SO32-+H2O = 2Cl-+SO42-+2 H+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 酸性KMnO4溶液,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废水中含有CO32-
FeI2
也要拆!
回答不全面!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8题答案:(1)①
先观察到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看到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①C ②Cl2+SO32-+H2O = 2Cl-+SO42-+2 H+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 酸性KMnO4溶液,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废水中含有CO32-
FeI2
书写不清!出框
错写方程式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8题答案:(1)①
先观察到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看到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①C ②Cl2+SO32-+H2O = 2Cl-+SO42-+2 H+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 酸性KMnO4溶液,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废水中含有CO32-
FeI2
答非所问!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8题答案:(1)①
先观察到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看到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①C ②Cl2+SO32-+H2O = 2Cl-+SO42-+2 H+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 酸性KMnO4溶液,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废水中含有CO32-
FeI2
答案不合题意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8题答案:(1)①
先观察到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看到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①C ②Cl2+SO32-+H2O = 2Cl-+SO42-+2 H+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 酸性KMnO4溶液,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废水中含有CO32-
FeI2
颜色不清!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8题答案:(1)①
先观察到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看到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①C ②Cl2+SO32-+H2O = 2Cl-+SO42-+2 H+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 酸性KMnO4溶液,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废水中含有CO32-
FeI2
元素推错!
历年高考考生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及其对策
1、中学化学应试易错点整理
28题答案:(1)①
先观察到CCl4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后看到上层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黄绿色气体消失,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2)①C ②Cl2+SO32-+H2O = 2Cl-+SO42-+2 H+
③ 过滤、洗涤、干燥
④向废水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 酸性KMnO4溶液,
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废水中含有CO32-
FeI2
龙飞凤舞!
0分!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二)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学科命题思路及题型预测
1.总体预测
预计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1)由于2011年湖南、辽宁、陕西、黑龙江、吉林、宁夏、河南、江西、山西、河北 内蒙 湖北 云南等均采用新课标全国卷,这些省份的使用决定了2012年全国理综试题难度不会有很大变化。
(2)题型比较固定,选择题7道,必答题3道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二)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学科命题思路及题型预测
2.选择题预测
(1)可能有两道有机题,分别考查有机物结构(重点
围绕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和性质(烷烃的取代、烯烃
的加成、芳香烃的取代、醇的催化氧化、消去、酯化等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为考查主线)。
(2)可能有一道计算选择题,其中一道有关物质的量
方面的计算、另一道将围绕中学化学常见计算进行设计,
估计不会设计技巧性很高的计算,但是一定能够体现化
学基本素养。
(3)实验题(有关物质制备、性质、分离等基本操作)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或离子(分子)共存题型可
能会出现,应注意限定的条件。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二)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学科命题思路及题型预测
2.选择题预测
(5)电解质溶液(pH计算、Ksp计算、盐类水解、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电离平衡的应用、中和滴定等)。
(6)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电化学(可能为可充
电电池、燃料电池等一些新型电池)。
(7)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图像相结合的题或
化学平衡常数应用类的题目。
(8)有关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STSE、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核素粒子间关系,氧化还原等也可能出现
相应的题型。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二)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学科命题思路及题型预测
3.必考非选择题预测
(1)题型主要以实验题、无机推断题、化学反应原理题为主。
(2)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查探究性实验的力度不够大,受到
一些老师批评,2011年高考在探究性实验上做文章, 2012年实
验考查力度增大。
(3)无机推断题型变化,其他地区的高考题中无机推断已经被
流程题所代替,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图表推断已向这一趋势过
渡。
(4)2010年,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中将元素与化学反应原理的
结合及化学实验与反应原理的结合,增加对能力和综合性的考
查,化学原理综合题是新课程主流题型。
二、题型预测 科学备考
(二)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学科命题思路及题型预测
4.选考非选择题预测
(1)新课标全国卷的有机题向来比较有新意,流程型有机推断题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有机框图情境来考查内容将仍然围绕官能团性质、结构简式、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核磁共振氢谱、同分异构体等知识点进行考查。选考题难度适中。
新课程的考试说明中已不再有“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只要求以“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对计算的要求大大降低。从课改区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可看出,2008、2009、2010、2011年计算题的呈现形式显示了多样化,出现了大量以数据、图表、流程图、关系曲线和文字表述等方式给出的题设条件与信息.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