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为基础,有体到面,通过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用它们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从而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有基本的认识,能直观体会这些图形的特点,辨别这些图形;再通过围一围、猜一猜等环节,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使学生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从具体物体上抽象出相应图形的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同时了解现实生活里一些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建立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教学准备:
积木教具、学具、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钉子板和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明明和芳芳也特别喜欢,这一天,他们又玩起了积木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积木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认识图形”。
二.激趣导入,探索新知。
(一)认识长方形
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里面有各种形状的积木,我说出一种形状,请你摸出相同的积木,听明白了吗?
请你摸出一个长方体。
提问:你是怎么摸到的?有什么小窍门吗?
介绍:其实我们摸到的是这个长方体的面,你能从学具盒里找到它吗?(什么颜色的?)
摸一摸:请你摸一摸这个长方体,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提问:如果要画出其中的一个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请你到讲台上来画给大家看一看。
你在画的时候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请你画出长方体上任意一个面,比比谁画的又快又好。
交流:老师收集了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长方形有大有小)
小结:刚刚我们从老朋友长方体上找到的新朋友是?
(二)认识正方形
谈话:继续游戏,请你摸出一个正方体,你是怎么摸到的?
请你从学具盒中找到它,什么颜色的?
画一画,看看你能从它的身上找到谁?
交流:我们看看着几位小朋友画的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为什么一样大呢?
我们从老朋友正方体上找到的新朋友是?
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四条边一样长)
比较:我们通过摸一摸,画一画,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三)认识圆和三角形
1.认识圆
继续游戏,请你摸出一个圆柱,你是怎么摸到的?
在学具盒里找到它,画一画,看看你能找到哪位新朋友。
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画的新朋友?
你找到它了吗?它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圆是在哪位老朋友身上找到的?
2.认识三角形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瞧一瞧,你能从它的身上找到什么图形?画一画。
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3.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在这些图形中,你觉得哪个最特别?为什么?
三.
巩固练习
其实这些图形无处不在,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它们吗?
1.
认一认
老师也找到一些图片,你能找到这些图形吗?
2.
动手操作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这是我们的小帮手钉子板和皮筋。
看,这是老师做的一个上下三个钉子、左右四个钉子围成的长方形。你想一步也做一个呢?
(第一大组做长方形,第二大组做正方形,第三大组做三角形,第四大组做圆)
交流:分别请每一大组派代表上来。
圆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为什么围不出来?
3.
猜一猜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可是被调皮的树叶挡住了一部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4.
作画
杨老师课前作出了一副简单的画,这幅图是用哪些图形画的呢?
课后也请你动手画一个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