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 说课课件(22张PPT)+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洋务运动 说课课件(22张PPT)+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4 20:47:47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一、教材地位与教材魅力
二、学生现状与学生发展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预期
教材魅力
尊严之美
震撼之美
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
探索之美
勇变之美
教学
重难点
1、洋务运动探索的过程和探索活动的作用。
2、近代中国的尊严和震撼。
洋务运动
一、教材地位与教材魅力
二、学生现状与学生发展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预期
学生现状:
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群孩子:对民族历史有兴趣,但缺乏时空感、存在距离感;有历史阅读兴趣,但缺乏阅读能力和阅读感悟。
学生发展:
但我们希望咱们的孩子是这样的:会学习历史,在历史中提升人文素养;爱上阅读历史,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


知识能力与理解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教法与学法
(教学相长)
教法
学法
洋务运动
一、教材地位与教材魅力
二、学生现状与学生发展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预期
总体思路:
核心体系:
李鸿章
近代化历程
洋务运动
洋务人物
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

线

导入新课














4课
洋务运动
初识李鸿章.
了解洋务运动
再识李鸿章.
理解洋务运动
原来李鸿章.
感悟洋务运动
篇章一:
初识李鸿章.了解洋务运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自强”与“求富”一目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填写
李鸿章历史档案
预期:提升有效阅读能力,产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外交中的李鸿章
关键词:不平等条约
洋务中的李鸿章
关键词:洋务之人、洋务之时、洋务之目的
卖国?
救国?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传》
篇章二:
再识李鸿章.理解洋务运动
才能
表现


局限性
军事之才
经济之才
教育之才
篇章二:
再识李鸿章
李鸿章洋务之才
预期:锻炼孩子进行有效阅读、合作探究、论从史出的能力
失败原因:
只学西方先进技术,无意改变封建制度。
预期: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挖掘历史教材外知识的能力。
列强扩张
李鸿章际遇
国际
篇章二:
再识李鸿章
预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看清历史本质。
卖国之贼?
救国之臣?
国内
洋务运动际遇
篇章三:
原来李鸿章
谤满天下?
天下唯庸人无欲无咎也。
——李鸿章传
誉满天下?
预期:体验李鸿章的救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情感共鸣。
念中国之前途,不禁毛发栗起,而未知其终极也。
——梁启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像现在这么近过。
——习近平
预期:培养阅读习惯.情感升华.课堂小结



导读一本传记,品一段历史——洋务运动说课稿
读一本传记,品一段历史。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洋务运动》。我将从教材地位与教材魅力、学生现状与学生发展、教学设计与教学预期三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地位与教材魅力
(一)教材地位
洋务运动位于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中第一课,它上承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下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教材魅力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沉沦中的觉醒史。一百多年来,数代中国人推动着历史的车轮艰难前行,它彰显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这段历史的魅力在于他用沉重诠释了民族尊严,给予后人磅礴的震撼。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遭遇巨变之下的第一次主动回应,站在前沿的洋务人士用情怀和担当书写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华丽篇章,迈出了探索救国之路的第一步,迎来了中华民族科技之变、军事之变、教育之变,引领了近代中国的走向。洋务运动的魅力在于他的探索之美,勇变之美。
所以将洋务运动探索活动的过程和探索活动的意义以及将近代中国的尊严和震撼在课堂中尽量展现是本课的历史使命(即本课的重难点)。
二、学生现状与学生发展
(一)学生现状:
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对历史学习有兴趣,但缺乏时空感、存在距离感;有历史阅读有兴趣,但缺乏阅读能力和阅读感悟。
(二)学生发展:
我们希望咱们的孩子是这样一群孩子:会学习历史,能在历史中提升人文素养;爱上阅读历史,能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
连接学生现状和学生发展的桥梁即是我们的课堂,所以在洋务运动一课中我将通过以下目标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1.学习目标:通过引导阅读经典《李鸿章传》和教材《洋务运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升有效阅读能力。
重点探究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教孩子学会史论结合,培养唯物史观。
将洋务运动放进中国近代史中体会何为近代化,何为近代化开端,让孩子建立历史时空观、感悟历史浩荡,体验时代人物的家国情怀。
2.教法学法:阅读经典著作和教材;探究洋务运动的活动及意义;感悟近代中国及中国人的斗志。即读一本传记,品一段历史。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预期
(一)总体思路:本课以“读一本传记,品一段历史”为总体思路。抓李鸿章一个点,展洋务运动一条线,继而走进中国近代史这一面。
预期:确立本课核心体系:洋务人物——洋务运动——近代化历程
(二)新课导入:在新课引入中,我让学生在多媒体上观看中国近代史图册,直观感受中国“近代史”的概况,然后设问“看了中国近代史图册后,给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你觉得什么是中国近代史?”引导进入中国近代史的了解;然后引用梁启超先生所说的“近代前40年以来中国的重大事件几乎没有一件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引入李鸿章,抛出课题。
预期:明确时空,抓孩子的兴趣点,引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以“初识李鸿章.了解洋务运动”“再识李鸿章.理解洋务运动”“原来李鸿章.感悟洋务运动”三个篇章来推进课堂
篇章一:初识李鸿章.了解洋务运动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自主预习“自强与求富”填写“李鸿章档案”,通过将签订卖国条约的李鸿章和救国探索洋务运动的李鸿章进行对比,形成李鸿章到底是卖国之贼还是救国之臣的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顺势过渡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拜读了《李鸿章传》一书,下面我们就再次深入了解一下李鸿章吧,引入篇章二:再识李鸿章,理解洋务运动。
预期:提升有效阅读能力,产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篇章二:再识李鸿章.理解洋务运动
以展示传记中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三句话“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作为引子进行本课教学。
1.“吾敬李鸿章之才”
通过多媒体展示李鸿章的诗句“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丈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询问学生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到底有什么“才”值得作者敬佩。
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再次“阅读自强求富”和“洋务运动的评价”两个栏目,建立洋务运动专题展览馆,全班分为四组:第一组负责建立近代军事工业成就展厅,第二组负责建立近代民用工业展厅,第三组负责建立近代海军展厅、第四组负责建立近代教育展厅。准备好以后每组派一名解说员引导全班分别参观近代军事工业展厅、近代民用工业展厅、近代海军展厅、近代教育展厅。然后让学生根据解说员的讲解提炼出体现李鸿章洋务之才之才的信息。这样就以李鸿章作为切入点完成了对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的学习。
预期:锻炼孩子进行有效阅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渡:通过上面举办的李鸿章专题展览馆让我们知道李鸿章的才干确实值得我们敬佩,
但正如《李鸿章传》中所言“李鸿章真的知道洋务吗?为什么其他国家通过洋务富强了,而我们却随着甲午海战的惨败而衰落了呢?”,李鸿章的见识为什么让作者惋惜呢?
2.“吾惜李鸿章之识”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李鸿章“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这段话,让学生概括出李鸿章的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无意改变我国的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预期: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挖掘历史教材外信息的能力。
3.“吾悲李鸿章之遇”
引导学生从国际列强扩张和国内李鸿章的际遇,让学生分析李鸿章除了悲,到底是卖国之贼还是救国之臣。
预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看清历史本质。
篇章三:原来李鸿章.感悟洋务运动
引用李鸿章传记“天下唯庸人无誉无咎也”。
通过介绍“谤满天下”和“誉满天下”但仍不失本心为国尽忠的李鸿章
预期:体验李鸿章的救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情感共鸣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李鸿章传》的作者梁启超在书的最后叹道“哎!李鸿章的失败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今后内忧外患的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念中国之前途,不禁毛发栗起,而未知其所终极也。”庆幸的是,历史给出了满意的答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了,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像现在这么近过。而这复兴果实的摘取,依靠的是当今少年未来的成功。”大家是否愿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吗?最后以《李鸿章传》最后的一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升华情感,完成对本课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