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历史实战演练卷(四)
全国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1、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公东征胜利后,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推行分封制,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个方向开拓和开发。这表明分封制
A.维护了贵族利益
B.拓展了西周疆域
C.巩固了西周政权
D.增强了地方实力
25.汉武帝启用一批具备经营经验的商人为官,如洛阳富商之子桑弘羊、南阳冶铁世家子弟孔仅、齐地煮盐大户东郭咸阳等,确保了盐铁官营政策的有效落实。材料反映汉代
A.部分富商获得政治特权
B.重农抑商政策未落实
C.选官用人标准有所改变
D.商人普遍活跃于政界
26.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
A.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
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社会动荡人心败坏
27.拟话本小说在明代中后期受商业经济发展和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呈现繁荣局面。康熙中期,拟话本小说开始衰落,至雍正、乾隆年间则完全衰落。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易代造成的心理变化
B.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衰落
C.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思想
D.文化专制政策空前加强
28.有学者认为,汉口开埠构成了武汉城市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新起点。在汉口开埠后,西方国家竞相在武汉地区建工厂、设有银行一口被迅速卷入国际市场、但在西方经济、文化力量的推击下,武汉只是消极地成为外国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这反映了近代武汉
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近代化进程的畸形发展
C.主动加强与世界市场联系
D.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29.近代时期,李鸿章发出“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的慨叹;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新偶像;陈独秀认为孔子所主张的封建道德礼教“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这些认识共同反映了
A.孔子权威已经丧失
B.封建帝制失去士人支持
C.国民意识开始勃兴
D.传统儒学难以应对时局
30.1923年,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化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所发抒者民众之情……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国民党认识到
A.国共合作日益重要
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觉醒
C.北伐战争势在必行
D.民众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31.1992年7月,台湾当局将两岸定为“一国两区”的同时,指出:双方赋予之含义有所不同,“中国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乃为客观之事实”。台湾当局的认知
A.是他们阴谋分裂祖国的错误言论
B.有利于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C.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D.利于台独势力而遭到大陆的反对
32.在罗马法的原始时期,由于法律主要操控在祭司手中,而祭司又熟悉宗教仪式,所以崇教的仪式特征也反映到早期罗马法当中。例如,在要式买卖中交付铜块象征价金的支付,在返还之诉中抓一把泥土象征对土地的获取。材料说明
A.罗马法注重维护平民利益
B.罗马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D.罗马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 )
A.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
B.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
C.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
D.过分简化了宗教仪式
34.法国有影响的各派政治力量都参与了1875年宪法的制定,在谁也无法独断专行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宪法必然是调和、拼凑之物,正因如此,宪法才被普遍接受。这表明,法国1875年宪法
A.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B.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C.消除了各派政治分歧
D.基本满足各派别要求
35.某作品有如下推介:“形象地展现19世纪法国巴黎上层社会的历史,描写金钱控制下人千奇
百怪的灵魂骚动不安,对资本主义制度与人们之间的金钱关系作了深刻的批判,揭露资本主
义发家史的本质”。符合该作品推介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人间喜剧》
D.《大卫?科波菲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题,其中41-42题为必答题,45-47题为选做题,共52分。
41.(25分)古今中外,国家在权力分配上大都实行过权力制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是,跟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负责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等。
——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
分权制衡原则是美国宪法的核心,它不仅在于权力的分立,还在于权力的相互制约……按照分权制衡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属于国会、总统和法院三个不同的部门,但是由于各部门有其各自的运行程序,且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机构,三权在互相制衡的同时,致使周转程序繁多,操作不灵,从而容易导致效率低下,职责不清。尤其是国会与总统之间,常常由于党派政见和利益之争而出现僵持局面,出现混乱拖延,处理事务不力的状况。
——摘编自尤维丽《论美国宪法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央政府机构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中央政府建构分权制衡体制的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宋代分权与美国的不同之处。(9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上现代化进程中的两次大浪潮
次数
时间
特征
第一次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
由英国开端、向西欧扩散的早期工业化阶段。
第二次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工业化深入发展、扩散并取得胜利,同时在非西方世界产生强大冲浪,拉开其走向现代化的序幕。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浪潮中任选其一,运用具体史实对其特征展开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选做题】请同学们在45-47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朝廷的支持下,王安石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经济改革,其中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实施的“方田法”进一步完善了户帖制度的登记内容,其具体实施机制为: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县委令、位分地计量,随彼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垆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至明年(1073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峰,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有户帖,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摘编自刘云、刁培俊《宋代户帖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方田法”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方田法”改革达到的效果。(7分)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美英苏三国签订协议,将朝鲜置于美苏两国相互争夺的势力范围,后美苏分别占领朝鲜南方和北方。南北分别成立了“一边倒”政府,都把“推翻对方,统一朝鲜”作为使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的祖国保卫战,最终战胜美帝国主义。1954年,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直接用武力阻挠中国的领土统一,并企图把台湾变成美国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与南朝鲜签订了《美韩安全保障条约》。美国抓紧时机落实以苏联为假想敌、以全面战争为背景制定的“68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同时更加具体地提出了研制氢弹、加速军队建设、大幅度提高军备等计划。
——摘编自金正浩《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9分)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南安县人,是郑芝龙的长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3月23日中午,郑成功亲统将士25000人、大小战船数百艘,由金门岛的料罗湾出发,次日即抵达澎湖列岛。荷军遭到突然袭击,乱作一团,守城头目猫难实叮不得不亲赴郑成功面前,表示愿意献城投降,赤嵌城遂告光复。12月初,摧毁台湾城附近的防御工事。12月13日,走投无路的荷兰侵略军头子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我国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郑军攻占赤嵌地方后,改名为东都明京,设立一府(承天府)二县(天兴县、万年县),改台湾街为安平镇,在澎湖设立安抚司。郑成功还整顿法纪,严惩违法官员,安定社会秩序。此外,他还实行“寓兵于农”制度,组织将士屯垦荒地,以供军需,减轻农民负担。
——摘编自王戎笙主编《清代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郑成功收复台湾。(9分)
历史试题
第3页(共6页)
历史试题
第4页(共6页)
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2021年高考历史实战演练卷(四)
历史卷·答题卡
第Ⅰ卷(请用2B铅笔填涂)
准考证号: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贴条形码区
此栏考生禁填
缺考
标记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
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5.正确填涂
注意事项
24
[A]
[B]
[C]
[D]25
[A]
[B]
[C]
[D]26
[A]
[B]
[C]
[D]27
[A]
[B]
[C]
[D]28
[A]
[B]
[C]
[D]
29
[A]
[B]
[C]
[D]30
[A]
[B]
[C]
[D]31
[A]
[B]
[C]
[D]32
[A]
[B]
[C]
[D]33
[A]
[B]
[C]
[D]
34
[A]
[B]
[C]
[D]35
[A]
[B]
[C]
[D]
第Ⅱ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41.(2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选做题,请同学们在45-47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填涂所学题号;多答按所学第一题计入总分(15分)【45】【46】【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历史
第1页(共3页)
历史
第2页(共3页)
历史
第3页(共3页)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历史实战演练卷(四)
全国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1、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公东征胜利后,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推行分封制,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个方向开拓和开发。这表明分封制
A.维护了贵族利益
B.拓展了西周疆域
C.巩固了西周政权
D.增强了地方实力
【答案】C
【详解】由材料可知,在新征服地区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控制,说明了分封制现固了西周政权,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对现固西周政权的作用,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25.汉武帝启用一批具备经营经验的商人为官,如洛阳富商之子桑弘羊、南阳冶铁世家子弟孔仅、齐地煮盐大户东郭咸阳等,确保了盐铁官营政策的有效落实。材料反映汉代
A.部分富商获得政治特权
B.重农抑商政策未落实
C.选官用人标准有所改变
D.商人普遍活跃于政界
【答案】A
【详解】根据“启用一批具备经营经验的商人为官,如洛阳富商之子桑弘羊、南阳冶铁世家子弟孔仅、齐地煮盐大户东郭咸阳等,确保了盐铁官营政策的有效落实”可以看出,一些商人被政府任命为官,享有政治与材料上的特权,A正确;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选官改变,排除C;材料中的现象只是个别,不是普遍性的,排除D。
26.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
A.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
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社会动荡人心败坏
【答案】A
【详解】南宋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使儒家伦理世俗化,故选A;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7.拟话本小说在明代中后期受商业经济发展和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呈现繁荣局面。康熙中期,拟话本小说开始衰落,至雍正、乾隆年间则完全衰落。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易代造成的心理变化
B.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衰落
C.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思想
D.文化专制政策空前加强
【答案】D
【详解】材料反映了拟话本小说在明代繁荣一时,但到清康熙中期开始衰落,到雍正、乾隆年间完全衰落,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到雍正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此同时清代的文化专制政策也随之空前加强,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变化,故选D;明清易代造成的心理变化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而不是明清之际,故排除B;八股取士从明朝就已经开始,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
28.有学者认为,汉口开埠构成了武汉城市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新起点。在汉口开埠后,西方国家竞相在武汉地区建工厂、设有银行一口被迅速卷入国际市场、但在西方经济、文化力量的推击下,武汉只是消极地成为外国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这反映了近代武汉
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近代化进程的畸形发展
C.主动加强与世界市场联系
D.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汉口开埠构成了武汉城市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新起点。在汉口开埠后,西方国家竞相在武汉地区建工厂、设有银行一口被迅速卷入国际市场、但在西方经济、文化力量的推击下,武汉只是消极地成为外国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可得出,汉口开埠后,虽然有了建工厂、设银行等近代化的气息,但这是列强侵略的结果,不是正常的近代化进程,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虽逐步瓦解,但始终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近代武汉是被迫消极地成为外国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不是主动加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的外贸中心是上海,不是武汉,故D项错误。
29.近代时期,李鸿章发出“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的慨叹;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新偶像;陈独秀认为孔子所主张的封建道德礼教“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这些认识共同反映了
A.孔子权威已经丧失
B.封建帝制失去士人支持
C.国民意识开始勃兴
D.传统儒学难以应对时局
【答案】D
【详解】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儒学理论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康有为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宣传变法理论;陈独秀批判抨击封建道德礼教;由此可见,近代各派别均认为传统儒家文化不能挽救民族危亡,需要改变,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孔子权威受到挑战和冲击的过程,而不是已经丧失,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士人对封建帝制的态度,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李鸿章、康有为和陈独秀等三人的主张,不能代表国民意识,故排除C。
30.1923年,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化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所发抒者民众之情……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国民党认识到
A.国共合作日益重要
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觉醒
C.北伐战争势在必行
D.民众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答案】D
【详解】据材料“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所发抒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可知,民众对当前革命的重要性,应联合民众进行革命,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显示国共合作,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今日革命”中民众的重要地位,并非指辛亥革命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土旨与北伐战争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
31.1992年7月,台湾当局将两岸定为“一国两区”的同时,指出:双方赋予之含义有所不同,“中国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乃为客观之事实”。台湾当局的认知
A.是他们阴谋分裂祖国的错误言论
B.有利于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C.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D.利于台独势力而遭到大陆的反对
【答案】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台湾当局认同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双方赋予的含义是不同的,中国只是暂时处于分裂的状态,说明这一认知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阴谋,排除A;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已经打破,排除B;材料是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排除D。
32.在罗马法的原始时期,由于法律主要操控在祭司手中,而祭司又熟悉宗教仪式,所以崇教的仪式特征也反映到早期罗马法当中。例如,在要式买卖中交付铜块象征价金的支付,在返还之诉中抓一把泥土象征对土地的获取。材料说明
A.罗马法注重维护平民利益
B.罗马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D.罗马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出罗马法注重形式主义,如在买卖中要交付铜块和泥土等,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维护平民利益、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以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CD错误。
3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 )
A.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
B.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
C.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
D.过分简化了宗教仪式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过分的对人性的推崇,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因此有些学者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是对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的批判,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34.法国有影响的各派政治力量都参与了1875年宪法的制定,在谁也无法独断专行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宪法必然是调和、拼凑之物,正因如此,宪法才被普遍接受。这表明,法国1875年宪法
A.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B.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C.消除了各派政治分歧
D.基本满足各派别要求
【答案】D
【详解】根据“各派政治力量都参与了1875年宪法的制定”“制定出来的宪法必然是调和、拼凑之物,正因如此,宪法才被普遍接受”可得出宪法的制定是各个政治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基本满足各派别要求,D项正确;ABC项都与材料强调“妥协”这个主旨无关,排除。
35.某作品有如下推介:“形象地展现19世纪法国巴黎上层社会的历史,描写金钱控制下人千奇
百怪的灵魂骚动不安,对资本主义制度与人们之间的金钱关系作了深刻的批判,揭露资本主
义发家史的本质”。符合该作品推介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人间喜剧》
D.《大卫?科波菲尔》
【答案】C
【详解】由材料中的“19世纪法国巴黎上层社会的历史”“…深刻的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可知这部作品属于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A项是法国的,但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B项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小说;D项是英国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题,其中41-42题为必答题,45-47题为选做题,共52分。
41.(25分)古今中外,国家在权力分配上大都实行过权力制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是,跟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负责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等。
——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
分权制衡原则是美国宪法的核心,它不仅在于权力的分立,还在于权力的相互制约……按照分权制衡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属于国会、总统和法院三个不同的部门,但是由于各部门有其各自的运行程序,且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机构,三权在互相制衡的同时,致使周转程序繁多,操作不灵,从而容易导致效率低下,职责不清。尤其是国会与总统之间,常常由于党派政见和利益之争而出现僵持局面,出现混乱拖延,处理事务不力的状况。
——摘编自尤维丽《论美国宪法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央政府机构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中央政府建构分权制衡体制的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宋代分权与美国的不同之处。(9分)
【答案】(1)特点:中书、枢密院、三司职责专门化;部门层级有别,但权力平行;各部分权实为原宰相权力的分化;各部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2)影响:积极: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消极: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决策效率和行政效率的低下。
(3)不同之处:宋代分权是基于前代分化宰相权力的历史传统,而美国分权则是基于建国前已存在的民主传统;宋代分权是为了加强皇权专制统治,而美国分权则是为了防止专制和暴政;宋代分权是行政权、军政权、财政权三权平行分立,而美国分权则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交叉(制约)分立。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可归纳出中书、枢密院、三司职责专门化;根据材料“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可归纳出部门层级有别,但权力平行、各部分权实为原宰相权力的分化和各部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2)影响:根据材料“不仅在于权力的分立,还在于权力的相互制约”可归纳出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根据材料“三权在互相制衡的同时,致使周转程序繁多,操作不灵,从而容易导致效率低下,职责不清”可归纳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决策效率和行政效率的低下。
(3)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分权的对象、目的及实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上现代化进程中的两次大浪潮
次数
时间
特征
第一次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
由英国开端、向西欧扩散的早期工业化阶段。
第二次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工业化深入发展、扩散并取得胜利,同时在非西方世界产生强大冲浪,拉开其走向现代化的序幕。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浪潮中任选其一,运用具体史实对其特征展开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第一次浪潮: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世界工厂”。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初步工业化,极大改变了社会面貌,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第二次浪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进入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持续至20世纪初。科学技术和生产密切结合,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电力技术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造成一场交通革命,化学、石油、汽车等新工业部门兴起,通讯技术迅速发展。这一阶段的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快。在其影响下,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工业化开始起步。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第一次浪潮,首先明确这是英国率先进行的工业革命,基本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再运用具体史实对其特征展开论述。选择第二次浪潮,首先明确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特征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密切结合,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再运用具体史实对其特征展开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应抓住两次浪潮的基本特征,运用所学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知识作答即可。
【选做题】请同学们在45-47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朝廷的支持下,王安石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经济改革,其中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实施的“方田法”进一步完善了户帖制度的登记内容,其具体实施机制为: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县委令、位分地计量,随彼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垆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至明年(1073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峰,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有户帖,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摘编自刘云、刁培俊《宋代户帖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方田法”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方田法”改革达到的效果。(7分)
【答案】(1)确立了产权计量单位“方”;根据土地肥瘠把土地分为五个等级;实行方田定税公示制度;设立土地地标,明确产权界定。
(2)严格“方田法”改革程序;增加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明确产权信息。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可归纳出确立了产权计量单位“方”;根据材料“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可归纳出根据土地肥瘠把土地分为五个等级;根据材料“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可归纳出实行方田定税公示制度;根据材料“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峰,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可归纳出设立土地地标,明确产权界定。
(2)效果: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其效果可从严格“方田法”改革程序、增加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及明确产权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美英苏三国签订协议,将朝鲜置于美苏两国相互争夺的势力范围,后美苏分别占领朝鲜南方和北方。南北分别成立了“一边倒”政府,都把“推翻对方,统一朝鲜”作为使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的祖国保卫战,最终战胜美帝国主义。1954年,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直接用武力阻挠中国的领土统一,并企图把台湾变成美国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与南朝鲜签订了《美韩安全保障条约》。美国抓紧时机落实以苏联为假想敌、以全面战争为背景制定的“68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同时更加具体地提出了研制氢弹、加速军队建设、大幅度提高军备等计划。
——摘编自金正浩《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9分)
【答案】(1)原因:美苏冷战的进行;朝鲜国家分裂;朝鲜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愿望。
(2)影响:使美国更加敌视中国,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使美国加强对日本和南朝鲜的扶持;加剧了东北亚的“冷战”局势;推动了美苏军备竞赛,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对峙。
【详解】本题第(1)问概况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学生可从材料中“将朝鲜置于美苏两国相互争夺的势力范围,后美苏分别占领朝鲜:南方和北方”可得出“美苏冷战的进行”;从“南北分别成立了‘一边倒’政府”可得出“朝鲜国家分裂”;从“都把“‘推翻对方,统一朝鲜'作为使命”可得出“朝鲜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愿望”。
本题第(2)问简析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学生可从“1954年,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直接用武力阻挠中国的领土统-,并企图把台湾变成美国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可得出“美国更加敌视中国,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与南朝鲜签订了《美韩安全保障条约》”可得出“使美国加强对日本和南朝鲜的扶持”;综合以上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加剧了东北亚的‘冷战’局势”;从“美国抓紧时机落实以苏联为假想敌、以全面战争为背景制定的‘68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同时更加具体地提出了研制氢弹、加速军队建设、大幅度提高军备等计划”可得出“推动了美苏军备竞赛,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对峙”。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南安县人,是郑芝龙的长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3月23日中午,郑成功亲统将士25000人、大小战船数百艘,由金门岛的料罗湾出发,次日即抵达澎湖列岛。荷军遭到突然袭击,乱作一团,守城头目猫难实叮不得不亲赴郑成功面前,表示愿意献城投降,赤嵌城遂告光复。12月初,摧毁台湾城附近的防御工事。12月13日,走投无路的荷兰侵略军头子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对我国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郑军攻占赤嵌地方后,改名为东都明京,设立一府(承天府)二县(天兴县、万年县),改台湾街为安平镇,在澎湖设立安抚司。郑成功还整顿法纪,严惩违法官员,安定社会秩序。此外,他还实行“寓兵于农”制度,组织将士屯垦荒地,以供军需,减轻农民负担。
——摘编自王戎笙主编《清代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郑成功收复台湾。(9分)
【答案】(1)背景:荷兰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清初国家尚未完全统一;郑成功“反清复明”斗争的失利。
(2)简评: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使台湾摆脱殖民统治;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可从荷兰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清初国家尚未完全统一;郑成功“反清复明”斗争的失利等方面概括。
(2)简评:根据“改台湾街为安平镇,在澎湖设立安抚司。郑成功还整顿法纪,严惩违法官员,安定社会秩序。此外,他还实行“寓兵于农”制度,组织将士屯垦荒地,以供军需,减轻农民负担。”可概括得出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使台湾摆脱殖民统治;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历史试题
第7页(共10页)
历史试题
第8页(共10页)
历史试题
第9页(共10页)
历史试题
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