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B卷
一、基础(22分)
1.(本题8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诗经·子衿》)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④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⑥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记之而去”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漏雨茅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本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目(
)jiǎo洁(
)
澄明(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
;“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
。
(4)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3.(本题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本题2分)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摞书是我的第二理想,我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
B.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会愈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C.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D.在自私自利者的心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5.(本题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韩关系恶化的原因,是因为“萨德”入韩造成的。
B.专家们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
C.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
D.电视剧《欢乐颂》讲述了五位都市女性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充盈人生”的理念。
6.(本题2分)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塑料袋虽小,但折射着环保的大命题。
②“一个人对待塑料袋的态度,直接反映出他的环保意识的强弱”。
③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主动限“塑”,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塑料袋消耗量,真正减少环境污染。④面对这一问题,从外卖平台到餐饮商家都负有责任。
⑤据推算,我国每周有超过3亿份外卖被送出,如果按每份外卖消耗1个塑料袋计算,就会产生3亿个塑料袋。
A.③④⑤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④①③
二、阅读(48分)
7.(本题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片段甲)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保尔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保尔像一根稻草似的,被甩出了马鞍,翻过马头,沉重地摔在地上。黑夜立刻降临了。(片段乙)青春胜利了。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十足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窗户,低声说。(片段丙)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纵然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他站起来,朝大道走去。
心得——甲:为保尔受伤而担心。战场上受伤了,可在保尔的意识里却不是自己摔倒,而是大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真是一个勇猛的真汉子呀。心得——乙:为保尔骄傲。这里的“冬天”,既指小鸟的冬天,也指他自己生活上的困境。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后,依然不断鼓励自己,积极面对。心得——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照示例,给片段丙中的划线句写批注。
(2)下面四幅图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连环画的画面和文字所表现的情节,应处于片段甲和丙之间一幅是(_______)
A.
B.
(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弃官后曾居住在这里。
8.(3分)诗句中的“无声”和“________”两个词,写出钟山春景的“幽”,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的心情。
9.(3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前两句的表达效果。
(本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⑤,刑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0.(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秦民大说(____________)
(2)有一人徙之(____________)
11.(2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2.(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13.(2分)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材料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XX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XX省中小学生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瞎耽误功夫
无所谓或讨厌
13%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是
否
不清楚
3%
79%
18%
(节选自《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面中小学教育的审思》)
材料三:
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丰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劝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节)
材料四:
把“徳、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始于民国时教有家蔡元培。但是,蔡元培先生的“五育并重”没有写进当时教有的相关规制中。
20世纪50年代,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持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写进了党的教育方计,并纳入到国家宪法之中,初期把劳动定位“五爱”国民功他之一,学校把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作为一项主课。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有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从民国初期到2020年,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光阴洗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再次成为我国新时代的教育方针。
14.(3分)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材料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15.(4分)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作答。
16.(4分)针对材料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你是如何看待的?结合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本题17分)水塔上的小白杨
李首峰
①在新疆北部的原野上,有一座高高的水塔。在高高的水塔之上,勇敢地站立着一棵两来多高的白杨树。那年夏天,当我驱车从这里路过,目睹它的尊容的时候,我惊呆了。绝境之上站着一个生命,一个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生命!我向它行的注目礼,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汽车把我从视野中艰难地拉出来。
②那棵白杨树是怎样登临高塔的?也许是在它还是种子的时候,风把它送上去的,在那个悬崖绝壁上,它找到了一个崖缝,战战兢兢地落住了脚。也许是在水塔建造之初,随泥土被工匠运上去,砌到墙体里的。也许是飞鸟搞的恶作剧。
③它是怎样生根发芽的呢?它在水塔贫瘠的土地上,先找到一个盛有泥土的营养钵,耐心等待。当水送到它的唇边的时候,它接受了水的滋润。当太阳向它伸出溫暖手臂的时候,那个可怜的小生命,在春天的襁褓里破壳而出,开始试探着生长了。
④小白杨越长越大,头重脚轻可不行。它的根是如何突破坚硬的壁垒,克服狹小空间的限制而站稳脚跟儿的呢?小白杨懂得在水塔这样近乎绝境的地方求生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了生存不能娇气,不能和土地讲条件。和水塔这样的土地谈条件、讲价钱,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水塔不负责培育,它的职责是汲水、供水,为地面的动物和植物服务。而小白杨是位不速之客,水塔能允许它冒昧借宿已经是很客气、很礼貌、很友好的了。小白杨要站稳脚跟儿,必须采取“见縫插针”的生存技巧。是扣子就会有洞眼的,任何生命都有缺点和漏洞,它需要智慧地去发现水塔的漏洞,填补这些漏洞。水塔可不希望自己有漏洞。根能够弥补水塔的漏洞,等于是在帮助水塔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全符合水塔的利益和愿望。水塔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欢迎“根”的光顾。只是这样的根,必须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粗能细,与水塔的家庭成员达成一种默契,从而和谐相处。根在开拓疆域,但必领不以侵犯他人利益为前提。根很准确地把握着发展的尺寸。总之小白杨在站稳脚儿的过程中,既要时不我待地开拓进取,又不能因求快而搞得适得其反。
⑤小白杨虽然站稳脚儿了,并非万事大吉了,它还会面临各种危险,最大的危险来自于风。小白杨能够支撑多久,这并不重要,可贵的是它在努力支撑,在尽全力支撑。在未来的岁月里,也许风会将它拦腰斩断,但是风却无法将小白杨置于死地,生命的枝条还会从根系里源源不断地抽出。只要水塔不废弃,任何力量都无法置小白杨于死地。
⑥许多生命在身处绝境的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绝望轻生。而这棵小白杨选择的不是死,而是生。如果它选择“死亡”,上天也无可厚非。但它自己清楚,它的使命是为自然界添加宜人的色彩和凉意,它不能因为生存希望微弱而借口放弃;它不能因为生活艰辛而选择轻生。生命是自然之母所赐,除了自然之母,任何生命都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主动放弃生存权也是对自然法则的公然违背。小白杨敬畏自然,恪守法则,日子虽然过得很难很难,但还是有办法过下去。既然有办法过下去,为什么要自断生路呢?
⑦所谓“绝境”并不绝对。纵观历史长河,放在不同的时空里来观察,有时候那个所谓的“绝境”并非绝境,它只是一个还在积累中的順境,或者是一个等待成熟的顺境。关于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种子最能领悟上述哲理。种子是最为坚强坚韧的生命,种子是最有耐心的生命,有些种子已经在“绝境”之中等待了几子虽小,但眼界很宽,种子和人的时空概念完全不同。人认为过去一百年了,种子也许认为才过了一年,着急什么呢?
⑧天无绝人之路。当生命绝望的时候,“绝境”才会真的出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7.(3分)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通读全文,请你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18.(4分)本文用词生动传神意蕴丰富。请欣赏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也许是在它还是种子的时候,风把它送上去的,在那个悬崖绝壁上,它找到了一个崖缝,战战競兢地落住了脚
19.(6分)小白杨的根是如何突破坚硬的壁垒克服狭小的空间的限制而站稳脚跟儿的呢?请作简要概括。
20.(4分)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文中的“小白杨”形象,说说这一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50分)
21.(本题50分)作文
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
请以“多一点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青青子佩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浮云游子意
但余钟磬音
缥缈孤鸿影
零落成泥碾作尘
(2)以其境过清
长夜沾湿何由彻
2.(9分)
(1)(3分)xuàn
皎chénɡ
(2)(2分)不记其数
不计其数
(3)(2分)集中,专一;白绢
(4)(2分)排比、拟人
3.C
4.D
5.D
6.B
7.为保尔感到庆幸,在如此困境之中,保尔通过回忆战斗往昔连续追问自己,让自己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获得生命的真谛,进而打消了轻生的念头。真是了不起!
B
8.
不鸣,
悠闲自得,愉悦
9.拟人,将涧水和花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涧水的静,花草生长的春日美丽的景色,突显出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美景和春天的喜爱愉悦悠闲的心情。
10.
同“悦”,愉快
代词,指“木”<木头>
11.A
12.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13.不同意。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14.C
15.①家长原因:更多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只注重学习教育,从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劳动锻炼。②学生原因: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主动性,对劳动课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的。③学校原因:很多学校对劳动课的开设不够重视,大多学校认为劳动课程没有必要作为考核科目。
16.家长4认为。劳动对孩子没什么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劳动在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促进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身心、提升审美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知识学习不能替代劳动教育。
17.此处运用拟人、反衬的修辞手法,“站”“尊荣”表达了作者对小白杨的敬意;而第一段的这段描写也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18.“落住”指的是偶然降落至此的意思,小白杨的种子在偶然的情况下落在悬崖处,虽很脆弱微小,却心智顽强,表现了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
19.三个方面:(1)学会思维方式的转变,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2)善于找生活中的机遇,要“见缝插针”;(3)能够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和别人和谐相处。
20.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水塔上小白杨生活状态的合理想象,表达了对身处绝境的小白杨的敬畏之情,寄托了作者对身处逆境,保持自我,不失风骨,勇于进取的坚忍、顽强精神的赞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