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中语文作文指导:言之有序,流畅文思如泉涌 ——谈谈作文的结构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中语文作文指导:言之有序,流畅文思如泉涌 ——谈谈作文的结构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4 12: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言之有序,流畅文思如泉涌
——谈谈作文的结构
“文章自古无凭据,花样常新做出来。”新,是考场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思路求新,能够让考场作文洒脱自如,一气呵成。形式服从内容,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行文结构,都需要紧紧围绕写作中心展开,此之谓言之有序。序,即结构思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要求结构完整,发展等级要求结构新颖,其实都是对写作思路的要求,学生写作时应该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如何才能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呢?
结构严谨就是要求我们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结构严谨是对作文形式的基本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安排,总之要做到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结构上的完整),前后照应,上下连贯,主次分明;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
一、
需要理解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具体要求。
考场作文要做到思维层次清晰,结构匀称合理,材料与中心紧密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思考以下几点:
1.
突出文章的逻辑性。结构思路的安排,是为了让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因此,考场作文安排结构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写作中心,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呈现写作中心。如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无论选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哪一个人物为写作对象,安排结构时都要从这一人物的特点出发,各部分以清晰的条理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
需要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具体方法。
【精品示例】
开头: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我对鲍叔的感触最深,因为他有大局观。
主体:
第一层次:何为大局观?顾全大局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它如同漆黑夜里的一豆灯光,照亮前行的路……
第二层次:大局观从何而来?宽广的胸怀、丰富的学识、深厚的素养,能够让视野开阔,能够让眼光长远……
第三层次:大局观能够带来什么好处?顾全大局,就会拥有担当;顾全大局,就会拥有希望;顾全大局,就会拥有明天……
结尾:新时代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愿你我以大局为重,发展自我,振兴中华!
2.
突出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需要以清晰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具体而言,无论是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都应有一个明确的逻辑。绝不能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没有主次,没有顺序。此外,各部分之间还可以是因果关系、假设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等。构思行文时,一定要对这些关系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够以清晰的逻辑展示出来。如写作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分析“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主题时,可以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呈现不同时代下青年与世界的关系;也可以从空间的角度,选择几个国家的青年作为描写对象,展现他们在世界发展中的作为和担当。
【精品示例】
开头: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言,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主体:
第一层次: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始终和世界保持着密切而又广泛的联系。(举例分析)
第二层次:展望国际社会,也没有一个国家是被孤立的。(举例分析)
第三层次: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当为梦远航,以敢想、敢拼、敢闯的精神,携手世界,共创未来。
结尾:世界终归属于我们青年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担重任。
3.
突出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是一篇优秀作文的“神经”,将整个文章内容紧密联系一起。而在表现各种逻辑关系时,需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力求以严谨的逻辑将写作内容清晰地展示出来。如写作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Ⅲ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一主题时,就可以在分析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通过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变化呈现出来。
【精品示例】
画家在画自画像时,都对自己的样貌有清晰的认知。同理,作为新生的你们,要画自画像,也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且深刻的认知。(由画家到新生,联系紧密。)这里的认知指的不只是自己的长相,更多的是指内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态度、学习目标、价值观念等,都可以成为自画像的模板。(以“这里的认知”承上启下,逻辑清晰。)要获取这些信息,你需要一面“镜子”,通过镜子来完善对自己的认知。要寻找的镜子可以是一次考试、一次实践经历,也可以是你身边的同学。(以“这些信息”提示上文内容,引出具体分析,条理严谨。)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以铜为镜,观察到了自己的外在;以史为镜,认知到了历史的兴衰;以人为镜,把别人的经历当作自己的借鉴,从而完善了对自己的认知。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镜子,完善自我认知。(由李世民的名言及事例,引出对新生的提醒,逻辑严谨。)
文章无定法,写作有常规。考场作文虽然在内容、表达方面可以灵活多样,但在安排结构时,仍然需要采用规范的形式,清晰地表现写作中心。
1.
根据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的结构样式,特点如下:
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文章大体分为六个层次,通过纵横结合,层层深入,将整个思路展示出来。这六个层次,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点、正、反、深、联、总。
三、
需要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具体模式。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这一部分一般要以略写的形式出现,对材料或写作中心进行概括性的思考,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式表现出简洁明了的特点。
正——从正面举例组织论述。这一部分需要以较为详细的论述,对话题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可以单独列举事例,也可以通过排比列举融合,体现写作角度、事例论据、拓展勾连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
反——从反面举例组织论述。这一部分可以详细分析,也可以简略思考,可以通过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表现出整个论述过程的严谨性。
深——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之上,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从中引申出深刻的思想认识。这一部分需要详细论述,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思维、提办法等形式,表现清晰的逻辑性。
联——结合引申出的观点和认识,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进一步拓展写作中心,充实写作内容。这一部分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实际进行简略分析,点到为止。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这一部分需要安排精练、概括的内容,以简略的表达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精品示例】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
知人善用,方成大事
同学们: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知人善用,方成大事。
有人说:“世上人才千千万,能被任用的不足一半。”优秀的人很多,像管仲一般被发掘并被重用的人如过江之鲫。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就要像鲍叔一样,识人知人,善用善任。(点:点明写作对象,突出鲍叔这一人物的特点,明确写作中心。)
鲍叔牙知管仲的才能在其之上,让贤举能,管仲方能助齐桓公位列“春秋五霸”之首,成就一代霸业;虞丘子向楚庄王举荐孙叔敖,让其替代自己的令尹之位,孙叔敖上任后秉公执法,
严明国规,使得楚国国法严明,秩序井然;公孙支放弃高官厚禄,一再地让位于比他更有才能的百里奚,从而使得秦国海晏河清,百姓安居。这些美好景象的出现不正是因为有贤臣们识贤让贤,极力举荐吗?(正:正面列举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的汉高祖刘邦,如何能打败素有战无不胜之称的项羽成就霸业?不就是因为他知人善用,把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才能都调动起来,使他们各自的本领发挥到极致吗?正如屈原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刘邦能充分地知晓三位人才的长处并合理地利用他们的价值,正是他打败项羽,开创汉朝的重要原因。(正:进一步列举正面事例,以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事迹为论据,加强论述效果。)
《马说》中提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春秋战国时期,赵王听信谗言,见廉颇只知防守却不主动出击,未能认清廉颇与赵括的才能高低,而任用赵括,因赵括纸上谈兵而损失四十多万士兵,元气大伤,最终被秦国吞并。这个事例说明不能知人善任,反而盲目自大就会走向灭亡。(反:从反面列举事例,以赵括纸上谈兵的事例为论据,强化中心论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新时代高中生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这是能够被善任的前提。其次,我们要充分了解他人的长处与优点,与自己做比较,在关键时刻以大局为重,懂得知贤让贤。如果有机会成为领导者,在遇到人才时要善于发现人才并懂得任用人才,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深: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之上深入思考,表达对人才的认识,充实了观点。)
当今社会,培养人才更是国之大计。如何让年轻人从利益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于特殊时刻奉献自我,捧大家于手心,这是实现国泰民安、小康社会的重要方向。如此,生活美满便不再是愿景,而是真真实实地绽放。希望每个人都能如鲍叔一样,将奉献存于心间、现于行动,这样不管是个人还是整个国家,都将会斑斓云端!(联:联系现实,以简要概括的分析,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进行思考,拓展了中心。)
“世上人才千千万,知人善任就成功了一大半。”优秀的人很多,能够让贤举能,可以知人善任,方能成就大事业。(总:以名言引出对全文的概括总结,升华主旨。)
2.
根据自己写作实际,恰当选择题记或尾记。题记或尾记的内容都应该精练、概括,中心突出,富有表现力。具体而言,可以在正文前或文章末尾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蕴含哲理的话,来一段醒目的题记或尾记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读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激起阅读兴趣。
并不是要求作文一定要写题记,但应该具备题记意识,在文章的开篇要有提神醒脑的话,片言以据要,给自己一个主题定位,给读者一个文章走向的提示,做好读者的向导!
【精品示例】
(2020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我非茧中青虫,缚茧不可成蝶。我且宽阔视野,远方与诗自来。——题记(以题记明确主题,引出写作内容。)
日本作家石黑一雄在《无可慰藉》中说:“身处一个科技爆炸、沟通无限的世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史无前例的孤独无助。”2017年,我国网民已达到7.72亿,这庞大数字的背后不仅有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还有大量碎片化信息一条接一条地浮现。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信息,我们通过互联网拉近距离。可是在转发点赞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的便捷,久而久之便会丧失个人的思辨能力。(借助名言,联系现实,突出写作中心。)
3.运用小标题进行分节叙述或抒情。考场作文,使用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以便突出重点。既可以让文章疏密有致,卷面爽目,又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人文素养,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精品示例】(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Ⅲ卷)
三年寒窗过,素笺寄深情
学弟、学妹台启:
风华少年,见字如晤。
东海扬尘,渊渟泽汇,仿佛时之将至。此时或踌躇或畅快的你,正经历着生命长旅中最纯真的一程,恍惚的刹那,我似乎看到了当初那个青涩懵懂的自己,抑或是未来的你,愿在此将余所念所感拟作彩蝶,不慕晓雾,不羡朝露。。。。
母题之五:思辨哲理
【备考三问】
1.
思辨哲理一般考查哪些主题?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自由与规则、传承与创新、理性与盲目、主观与客观、外在与内在、平凡与诗意、乐观与悲观、危难与机遇。
2.
思辨哲理考查主题有何特点?贴近生活、反思人性、解读价值、挖掘本质。
3.
思辨哲理挖掘主题用何方法?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发展眼光、普遍联系。
【命题思维】
音乐人要想获得与自己付出相匹配的收入,必须经历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很多时候,梦想都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往往很残酷,让我们不得不承受。要想使流量从零开始递增,需要有一份对梦想和初心的坚守。对于此类话题,可以运用一分为二的方式,通过对乐观心态和坚持梦想的精神的思考,引申出健康的观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