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踏雪寻梅》的教学活动,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2、在聆听、比较、表现等活动中掌握歌曲休止符、连音与顿音、强弱对比的演唱。
3、学习《踏雪寻梅》简易版二声部合唱,感受歌曲音乐情绪和意境,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和美感。
教学重点:运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歌曲高雅的意境。
教学难点:音乐记号的正确演唱以及简易版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欣赏梅花。说出梅花的品质。
生:……
师:当天寒地冻、百花凋零时,唯有梅花却能够傲雪怒放,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呢?(不畏严寒、坚强不屈、冰清玉洁)。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之春。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象征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人们的赞美和爱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创作出许多赞美梅花的作品,有谁能背诵出有关梅花的古诗来?
“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踏雪寻梅吧!”
二、学唱歌曲(课件演示)
1、课件播放《踏雪寻梅》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找出你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一会儿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
(1)“霁”读ji,雪后放晴的意思。
(2)“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2、
师:让我们用心感受歌曲,再次听一听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欢乐的、高兴的)
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快的)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动一动。
3、这么欢快活泼的歌曲,是谁创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踏雪寻梅》的词曲作者。
黄自(1904~1938)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教导培养出众多的中国杰出音乐人才,被誉为“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他的作品《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还有《花非花》、《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枫桥夜泊》、《红豆词》等,作品典雅高洁,艺术韵味浓郁。
4、师:两位音乐家创作的这首歌曲意境高雅。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让我们带着这种欢快愉悦的心情,再一次欣赏《踏雪寻梅》吧。
5、(1)、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琴声,用“lv”哼唱全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注意唱歌时的坐姿:身体坐直、面带微笑)?????????????
(2)、这次我们试着把歌词加上去,有信心吗?我们加上歌词轻声唱一遍。
6、
交流分析,演唱处理。
(1)歌曲分为A、B
两个乐段。该怎样划分呢?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A乐段:1~8小节,两个乐句。B乐段:9~19小节,两个乐句。
------第一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骑驴赏梅”);抒发了怎样的心情(兴奋)。
指导与练习:“骑”字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字上。
------第二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驴脖铃儿响丁当”);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喜悦、满足)。
指导与练习:前句四个“响丁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演唱应短促跳,有弹性,把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表现出来。后句强拍休止处,教师出选择题,A:“雪霁天晴朗--”,B:“雪霁天晴朗0”选哪一个?
引出休止符。这首歌曲中休止符的运用,是作曲家黄自先生独具匠心,它让歌曲生动活泼,更有利于感情的抒发。那么想一想休止符应该怎样唱?(休止符就像音乐中的小红灯,遇到红灯要停一停)。这些休止符仿佛是在赞叹之前感受梅花香气的一个瞬间,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用连贯舒展的声音,把赏梅后满足喜悦之情表达出来。
------力度处理。
(2)认识、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中弱(mp)、渐强(<)、渐弱(>)、强(f),
(3)、完整的跟琴演唱一遍,注意休止符的唱法,找一找自己最喜欢哪一句?
A:“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铃铛的声音不是一下子出现在眼前,而是由远到近,唱的力度应该是由弱到强。
B:“好花采的瓶供养”是弱起,仿佛闻花香一样,力度处理,“花”字在强拍,唱的强。
C:“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是弱起,重拍在驴上。“铃儿响叮当”唱的渐弱。
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我相信大家能够把歌曲唱的更加完美了。下面完整的跟琴唱一遍。(注意唱歌时的坐姿)
7、合作演绎
以“叮叮
当”为基本节奏型,用数板形式为歌曲伴唱,能根据歌曲演唱力度要求作相应的强弱变化。
8、学生分成演唱组和伴唱组演绎歌曲。(可作交换)
9、完整演唱:第一遍:跟琴演唱。第二遍:跟伴奏带演唱
用中速和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表达出雪中赏梅采梅时兴奋、赞叹、享受、满足的喜悦心情。
三、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踏雪寻梅》,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1.播放与所学歌曲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学生欣赏,谈感受。
这首《踏雪寻梅》与刚才我们学唱的在演唱速度上不同。学唱版本:中速稍慢。听赏版本:速度较快。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和表达的情绪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2.用较快的速度唱一唱,在对比中加深体会。
中速稍慢:平静、悠闲,喜悦兴奋之情较内敛,注重内心的感觉。
速度较快:活泼、张扬,喜悦兴奋之情较奔放,有尽情抒发之感。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踏雪寻梅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梅花,它不畏冬雪,傲然绽放,我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愿梅花精神陪伴你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在《踏雪寻梅》歌声中结束本课。
《踏雪寻梅》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应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踏雪寻梅》的教学,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学唱《踏雪寻梅》,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唱会就行”的概念中转化过来,给学生以最大的表现情绪,从而能够完成演绎一首歌曲,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1、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这堂课与冬季有关,通过学生口中的描述,冬季寒冷,百花凋零,但有一种花却是傲雪怒放的,它就是梅花!再通过利用学生学过的古诗王安石的《梅花》进行过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之所以要注意课堂环境这个因素,是因为优美和谐的课堂气氛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对情感发展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先通过学生学过的王安石的古诗《梅花》引入课题《踏雪寻梅》,之后,运用了一句过渡语:“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踏雪寻梅吧!”创设出一个美丽的情境,引领学生随着《踏雪寻梅》的音乐欣赏雪景,并对本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层层递进,加深乐曲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我通过“教唱-学唱-休止符的认识-会唱-表情记号的认识-演唱”让学生明白会唱一首歌曲并不算真正的会,当你加上表情记号,加上强弱,加上情感再唱时,这才叫演唱!
4、拓展实践,发挥想像力。在本课的最后,我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如果你想给这首《踏雪寻梅》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的话,你会选择什么乐器?为什么?你想表现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而且学生回答得都非常好,通过用打击乐器伴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歌曲的意境以及怡然自得的情绪内涵。
这节课我通过听、学唱、演唱、课堂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较好地完成了原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时间不够,个别同学没有充分的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能。在今后的各种音乐活动中,还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音乐教育,使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