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六课 花儿与少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六课 花儿与少年|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24 20:2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与少年》,了解有关“花儿”的民俗文化,体验不同版本作品的特色。
2、用听听、唱唱、想想、比比等多种形式感受乐曲两个主题在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表现,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速度和节拍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能够区分乐曲中主要两段不同旋律的对比,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这是哪里?这里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课件播放美丽青海)
?师: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和我们甘肃省是邻居,它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活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二十多个民族。那里不仅景美,歌声也很美,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一首最具代表性的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
?二、新授
?
1、介绍“花儿”
?
师:纯朴的人们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传唱着快乐的歌曲,他们唱劳动,?唱生活,?唱家乡,?唱理想。你们猜猜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中的“花儿”指的是什么吗?(生自由说)同学们说的对,“花儿”?就是指小姑娘。但在青海、甘肃、宁夏,“花儿”不光是指姑娘,它还是一种民歌体裁。人们除了平时生活中会唱“花儿”,每逢节日如正月十五、二月二、五月端阳、九月重阳等都会举行盛大的“花儿会”,你们看,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你唱我答,可热闹了,到处充满着欢乐。所以“花儿”更被人们赞誉为“大西北之魂”。
?
2、欣赏管弦乐曲《花儿与少年》
?师:经典的民歌会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演绎,?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管弦乐演奏的《花儿与少年》。
(1)初听全曲,感受情绪,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带给你什么样的音乐感受?(播放音乐,师生随着音乐律动。)
?师: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自由说)根据刚才你感受到的情绪变化,你认为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师:?情绪的变化与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有着密切的联系。让我们跟着音乐细细地体验吧。
(2)分段欣赏,细心感悟
?a.播放引子
?师:(播放引子部分)?我们来听一下这一段,这一段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回答)
师:这一段是乐曲的引子部分,它的节奏比较自由,仿佛是早上的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照在了辽阔的大草原上。
创设情境,发声练习,花儿和少年相互问好。
?b.听赏第一乐段
师:这乐曲主题一,它出现在乐曲的第一部分。让我们随着这段旋律轻轻的动起来,?感受一下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来听一下第一部分中主题一出现了几次?(?生试着用自制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唱一唱?(逐句教唱两遍音乐主题,再试着用“dang”模唱。)
师:这段音乐很有弹性,你觉得它刻画的是谁的形象?(生说)
c:
听赏第二乐段
师:这乐曲主题二,它出现在乐曲的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来听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比较,这段乐曲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生聆听第二乐段,说出情绪的变化)
师:
(再次播放第二部分)
让我们再听一次,主题二出现了几次?也请大家随着音乐轻轻的动起来,感受一下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生随音乐动起来,感受节拍)
师:主题二先后出现了2次,由两种乐器主奏,你能听出来是哪种乐器吗?
师:这段音乐很有优美,你觉得它刻画的是谁的形象?(生:姑娘或花儿)
d:
播放第三乐段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段,这段旋律和前面听到的哪一部分相似,情绪怎样?(生通过聆听,说出与前面哪一部分的旋律相似)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一段是乐曲的第三乐段,
和第一部分旋律、节拍、情绪都非常相似
,可以说这部分是第一乐段的再现(板书A)。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乐曲的情绪变化和节拍有很大的关系。
三、拓展延伸
欣赏不同音乐体裁的《花儿与少年》,体验它们不同的特点。
师: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下,
我们传统民乐的演绎也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想请大家观赏一段由女子十二乐坊现场演奏的《花儿与少年》,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我们听的有哪些不同?大家可以模仿她们演奏的样子动一动。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小惊喜,为大家演奏一首《花儿与少年》。
(生观赏视频,说出几首作品的不同。)
四、小结
师:伴着欢快的旋律,
这节音乐课接近了尾声。今天我们欣赏了“花儿”音乐中最经典的乐曲《花儿与少年》。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只要我们多留意、多收集,它们终将成为我们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