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期中试卷
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人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A.葡萄糖 B.氧气 C.抗体 D.DNA
2.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的浓度决定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A.④可以直接进入a、c 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
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5.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6.下列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7.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如图①②③表示的是检测时的三种连接方法与刺激前的电位状态,图①②中的刺激点与两电极的距离相等。在刺激点给予刺激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B.图②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C.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D.图①与图③中的微电流计指针两次偏转的方向不同
8.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9. 在人体内,HIV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彻底水解后可得到
A.多种氨基酸、一种五碳糖 B 一种氨基酸、四种脱氧核苷酸
C.多种氨基酸、五种含氮碱基 D 多种氨基酸、八种核苷酸
10. 如图示HIV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在潜伏期,如何检测病人是否被感染?
A.采集口腔黏液直接检测HIV B.采集口腔黏液检测HIV抗体
C.采集血液直接检测HIV D.采集血液检测HIV抗体
11.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12.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13.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B.a分泌的激素增多对b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
C.b分泌的激素对a、c分泌激素都有抑制作用 D.c分泌的激素对a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
1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 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 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C. 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D. 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15.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多种激素 D.乙烯
16. 植物具有向光性,是因为
A.单侧光抑制了生长素的产生 B.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C.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D.单侧光破坏了生长素的结构
17.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培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
18.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宇宙飞船中,放置有一株水平方向伸展的豌豆幼苗,在太空飞行中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的生长特点是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茎都向下生长 C.根、茎水平生长 D.根水平生长,茎向上生长
19.下表为用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以后植株的结实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对照组(未作处理) 经2,4-D处理的实验组
平均结果率(%) 27 100 100 100 100
平均株产量(kg) 0.16 0.73 0.92 0.91 0.72
平均单果重(g) 186 247 277 273 243
浓度(ppm)
1000 850 720 630
A.该实验结果表明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B.该实验结果表明2,4-D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C.不同浓度的2,4-D对同种植物的结果情况影响不同
D.该实验的对照组花蕾是经授粉的,而实验组花蕾是未经授粉的
20.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基本原理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生长的影响,则其中①②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分别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A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C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浓度
21.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
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鲈鱼的幼鱼为食
22.据资料报道,大连海礁上生长的海藻情况是:深海处生长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地方是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强度 B.每日光照时间 C.食物 D.温度
23.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某些藻类爆发式的生长过程中,其数量变动属于种群的什么增长
A.“J”型增长 B.“S”型增长 C.“Z”型增长 D.直线型增长
24. 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B. 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C. 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不受自身密度制约
D. 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近于零
25.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6.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食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关系中,不属于种间斗争的是
A.敌害与鳄鱼 B.鳄鱼与小鸟 C.鳄鱼与小虫 D.小鸟与小虫
27.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28.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能量
2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0.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 B. 不同的生物群落之 C. 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 D.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3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的环节 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32.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做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33.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
3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
A、雌蛾分泌性激素 B、工蜂跳8字舞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35.某国家连续几年闹灾荒,食物短缺。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以下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和蛋类为主 B.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C.以草食的牛羊为主 D.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36.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37.西部农业的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若盲目地开垦草原、围湖造田、造单纯林或是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除哪项外,均是开发产生的后果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 B.群落丰富度减少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38.假如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植物不能生长的荒岛上,给你3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从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才能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更长
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 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
C.交替食用玉米,然后再吃鸡 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
39.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40.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41.(13分)炎热的夏季,蚊子的叮咬很是让人讨厌。当你看到一只蚊子叮咬你的左手时,你一般会控制你的左手姿势保持不变,用右手突然出击,消灭蚊子。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当蚊子叮咬人的皮肤时,人们常会无意识的活动一下,狡猾的蚊子也会马上飞走。此时人的反射中枢位于_________。叮咬产生痛觉的中枢在_________。
(2)蚊子的叮咬首先刺激皮肤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使之产生神经冲动。刺激部位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2分)
(3)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________。神经冲动在③处传递时,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到蚊子叮咬时,左右手出现了不同的反应。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控制左右手的运动神经元发出了不同的“指令”。控制左手的运动神经元接到的“指令”使其________(“兴奋”或“抑制”)。有关机理可能是_________离子内流。
42.(14分)如下左图为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右图为横置根部生长素分布和生长素作用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A和GA3都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的分子,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
(2)左图图中“?”的处理方式应是____________,(2分)该实验设置该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实验时,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左图中信息显示,GA3和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___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GA3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玉米胚芽鞘中自身的IAA含量较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4)右图显示根部B侧生长 素作用为__________,对应浓度为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分)
(5)若右图曲线为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e,则背光侧对应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分)
43.(13分)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的①?④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和B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线框内的成分和B共同组成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作用。
(2)图中老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若某种原因导致蛇的数量减少,则老鹰的数量在短期内会___________(2分),草原物种的丰富度会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分)
(3)若如图食物链中前一营养级能量都平均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则老鹰体重增加1kg,最多需要消耗草__________kg(保留一位小数)。(2分)
(4)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门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5 DDACC 6-10 BBCAD 11-15 ABACC 16-20 BCCBD
21-25 DAABB 26-30 BBCCD 31-35 CCACB 36-40 DCACD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41. 【答案】
(1)脊髓;大脑皮层 (2)⑤感受器; 负电位→正电位
(3)突触小体,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兴奋 钠
42.【答案】
(1). 信息 (2). 加等量蒸馏水 . 作为空白对照 实验的误差 (3).促进 IAA+GA3 高 (4).抑制 d (5).e-b
43.【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或二氧化碳库) 分解者 生物群落 光合 (2). 竞争和捕食 增加 不变 (3). 1818.2 (4).全球性 循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