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董小明 成员 编号
执教人 董小明 使用时间 学生姓名 班级
课题 《音乐之声》 课型 新授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知识链接 一、了解戏剧常识 1、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都有剧本、演员演出、舞台装置、音乐舞蹈等因素构成。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文学上讲的戏剧是指舞台艺术中的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主要由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构成。2、 戏剧文学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必须具有以下的其特有的特点:①剧本的情节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③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3、 戏剧分类:(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幕: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段落;场:大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课前自主学习 一、学生圈点不熟悉的字、词,查词典解决。①生字注音(红色字注音)峥嵘( ) 山颠( ) 山麓( ) 涟漪( )遐思( ) 伫立( ) 虔诚( ) 弥撒( )②词语积累 峥嵘 嬷嬷 通宵达旦 顶礼膜拜 鳞次栉比 流连忘返二、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创作背景的资料三、了解故事梗概(自己读课下注释)
自我评价:我得了( )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课内合作探究 一、检查预习二、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合作释疑⑴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两个场景的内容。析:本题目的在于了解剧本情节,理清剧本情节结构。参考答案: 第一个场景是在莎尔次堡的郊外,写玛利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麽麽对玛利亚的议论。⑵ 从节选部分剧情看,主人公玛利亚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析:影视文学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栩栩如生,生动鲜活,各具个性的形象的塑造,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情感、观点。因此,欣赏影视文学剧本,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参考答案:节选部分可见,玛利亚是一个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少女形象。⑶ 课文开头部分,大段环境描写对塑造玛利亚形象有什么作用? 析: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常常对推动剧情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节选部分开头,由远而近,层次渐进的向人们展现了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在诗情画意的景致中,让主人公渐次“亮相”。这一段环境描写,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利亚的纵情歌唱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⑷ 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析: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本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并深入体会它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第一个场景和第二个场景结尾玛利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利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麽麽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课文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玛利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中的侧面描写,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的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达标检测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涟漪( ) 巍峨峥( ) 嵘( ) 鳞次栉( )比 伫( )立 顶礼( )拜mó 通( )达旦xiāo2、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彩虹” ,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3、在你看来,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评价:你得了( )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反思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