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孟娅娅
一、分析一诊,找问题
本次我校参加的是九区联考,本次考试根据高考考纲要求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学、无机化学推断、无机化学实验和计算几个板块进行了考查。本次检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过手情况,同时检测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本次考查的重要任务,所以试题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知识的综合分析及应用方面体现得较多,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思维灵活的学生才可能获得理想分数。
如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状态符号、可逆符号不写完整情况普遍存在。
1、基础知识回答不准确。
比较典型的如:26题Na-S高能电池中的负极反应式书写;
27题溶液中存在离子种类分析;
28题中正确实验步骤的顺序;
29题化学平衡题仍然是学生的低得分点。
2、综合分析能力差
四个大题都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行准确作答。但由于许多学生存在的分析能力差问题,导致不能进行有效分析获得正确结论,所以,答卷中,此类问题太多。
本次考试中,虽然没有独立的计算题,但是,在26题、27题、28题中都分别有一个小问需要进行计算作答,但是,学生的答案错误太多。而因为是填空题,所以看不到学生出错过程,这需要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中去了解出错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分析。
3、计算能力差
1、把握和落实教学的基本要求,依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全面指导复习。
2、立足“双基”,构建主干知识网络。突出“主干” 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学科独具特色的的学习模式。
3、注重复习的针对性,恰当安排好专题复习。
复习的目标
4、注重历年高考试题类型的归纳和总结。多利用常规题型让学生建构出解题思维模型,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5、注重实验复习。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实验的改装与变化。实验试题的训练应注重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的培养。
6、注重答题的规范训练。很多能力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重在平时的高要求与训练,文字表述一定要严格要求,强调规范准确答题。
7、注重信息反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使复习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应试技巧的训练和培养。
我校二轮复习的时间安排及做法
1、时间安排:
2012年3月中旬结束有机复习,进入二轮复习。
2、基本要求:
突出重点,考点具体化。学练结合,坚持做到每课一练、每周一考 。
重在抓课本落实和基础训练的落实,夯实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基本能力。
我们的做法: “五抓”、 “五突破”
“五抓”:
(1)抓落实 (2)抓技巧 (3)抓规律
(4)抓表达 (5)抓规范
“五突破”:
(1) 集体突破 (2)专题突破 (3)题型突破
(4) 课堂突破 (5)细节突破
在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采用独立作业、单元检验、综合测试等形式检测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二轮复习中要查找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并及时修补漏洞,避免这些漏洞在高考中形成思维障碍。
(1) 抓落实
查找和弥补知识漏洞的主要方法有:
①查试卷。 ②多讨论。 ③问教材。
(2)抓技巧
①内容要精。②用时要少。③方法要新。④课堂要活
精练技巧:体现试题的典型性,学生的针对性,审题的严密性,方法的技巧性,答题的规范性。
审题技巧:抓关键的字和词。
解题技巧:充分运用化学思想,用共存、守恒、对称、类比、推理等思想,掌握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差量法、平均值法、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等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3)、抓规律
在第二轮复习中,要进行一些专题训练。如近几年高考热点:氧化一还原反应规律,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阿伏加德罗常数,无机框图题突破口的选择及综合分析,选择题答题技巧,实验题的解题规律等。专题训练和讲座要注意抓规律性。审题时要领会题面下的潜在条件,以及条件表述的常见形式,对典型题目要展开思路,寻找解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学会引经据典和依法解题。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解题能力落实到位。抓住了规律性,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就会进行知识迁移,学生解题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会大大提高。
如高考中关于实验操作的答题考生得分率一般都很低,考生语言随意性强,没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白话连篇。如考生将“玻璃棒”说成“玻璃棍”、“活塞”说成“阀门”、“开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说成“检察试管的密封性”、“查漏”等等。所以考生必须平时学会积累化学规范语言,这样才能在高考多得分,少失分。
实验描述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述上,要体现在书面表达中,要善于从课本中的文字表述中体味,做到既简又准。
(4)抓表达
(5)抓规范
通过质量分析和小分分析找到每个学生某个知识点落实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培优治跛。
通过有效的综合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率和能力。所以,在综合模拟训练中,还应特别关注考生的答题是不是规范。老师在平时的评卷过程中要严格,对于不规范的答题坚决不给分。让学生养成规范的习惯。
“五突破”:
(1)集体突破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搞好高考备课工作。
(2)专题突破
第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应研究“两纲”,及近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和其它省市的优秀化学试题。在此基础上把握高考命题特点,提炼出化学知识主干,选好复习的专题知识,力争搞好重点突破。
第二轮复习可重点选择10个左右的专题进行突破。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氧化一还原反应规律,物质的量,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pH简单计算,溶液的pH值和电离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综合实验等等。
(3)题型突破
按高考题型进行8+4题型训练和突破: 选择题 例:选择题答题技巧和训练
元素物质推断题 例:无机框图题解策略和如何寻找突破口
实验题 例: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分析和得分策略
有机推断题训练 例: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和得分策略
(4) 课堂突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向课堂要成绩,要向课堂要效益。提高课堂40分钟效益,是提高高考质量的关键。要精心准备和上好“三类课”:
①“专题复习课”:以知识立意为主,兼顾能力培养。
“五让”策略:“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推出结论”。
实现将“考点知识提纲化,重点知识问题化,难点知识习题化”。通过精心设计例题,达到“一石多鸟”的功效。
②“专项训练课”。根据考纲要求及命题趋向、学生实际水平,精心选择与知识立意同步的训练题,给出专门的时间进行限时训练,如:8个选择题限时训练;无机推断题限时训练;实验题限时训练;有机推断题限时训练等等。还可以进行易错题专项练,错题再练等。
③“试卷评讲课”。针对复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训练题中学生考查情况反映的问题,老师们共同讨论、研究评讲方式和评讲方法,通过评讲开阔学生的视野,教会学生会应变,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的习惯和方法,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5)细节突破
①“细节决定成败”。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注意:
Ⅰ、督促学生注意解题格式,力求规范,书写工整清晰;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单位正确,有效数表示规范,计算力求结果准确;
Ⅱ、强化对各种化学用语的训练;强化学生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强化电子式、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书写到位;
Ⅲ、模拟考试决不手软,要狠扣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分数;
Ⅳ、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力求思路完整,体现过程,特别要注意抓关键的字和词;
Ⅴ、给时间机会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迁移到书面文字表达能力上去;要训练培养学生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特别是对实验的表达一定要到位;
Ⅵ、教师作好示范工作,自己板书要规范;
Ⅶ、教师可反复介绍上届学生具体失分表现与原因,给学生敲警钟。
②重视教材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重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以及一些图表,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这个怪圈。对课本应活用,考题可能将课本中不同处的内容融合,可能会将课本知识延伸,这在化学实验中体现得很突出,弄清书上每个实验,并在练习中加以变通,才易于做好试卷上有创意的实验题。知识识记,方程式听写。
③心态调整
复习后期要注意考试心态的调整,尽量减少乃至杜绝非智力因素的失分。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通过全真模拟,让学生熟悉和习惯高考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就一定能取得高考的全面胜利。
感谢各位老师,并祝高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