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60张PPT )+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60张PPT )+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4 22:53: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
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
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认识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清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清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
(生产力
)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
(生产关系
)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晋商指明清
500
年间的山西商人,
起初由资本雄厚的商人出资雇佣当地土商共同经营,
成为较松散的商人群体,后来发展为东伙制,类似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经久
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山西商人作为地方性集团组织虽然出现在明代,
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则在
清代。晋商的发展折射出了清朝经济的繁荣景象,那么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
知识点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
垦荒
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
兴盛
奠定了基础。
2.概况
(1)
耕地面积
增加;对
黄河
、淮河等大河及
大运河
治理。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玉米、甘薯
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
甘蔗、烟草
、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
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
手工业

城镇商品经济
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知识点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棉织、
印染、制瓷
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手工业工场
等。
2.商业发展
(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
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
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
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
工商业市镇
及商业
大城市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
晋商
、江南徽州府的
徽商
,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点三:人口的增长
1.增长: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
恢复社会经济
的措施,使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乾隆
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2.问题:
人地矛盾
逐渐突出,开荒垦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
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1
问题: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答案】
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合作探究】2
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清朝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合作探究】3
问题:学习与探究: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
淮安、扬州、江宁、苏州等地。
【合作探究】4
问题:小组合作:分析归纳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
(1)形成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大商帮(如:晋商、徽商)。
【合作探究】5
问题:观看下面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现象: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灾越来越严重。
认识:要可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6
问题:
【答案】
1661年—1766年,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增加接近35%);促使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等。
【合作探究】7
问题:
【答案】玉米、甘薯、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它们的引种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
【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外,主指的是一种商业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

A.
浙商
B.
闽商
C.
冀商
D.
晋商
【答案】D
2.下图所示是清朝开荒执照,反映了清朝前期推行(??

A.垦荒政策
B.轻徭薄赋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3.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答案】D
4.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鼓励垦荒
B.改良新品种
C.人口的迅速增长
D.治理黄河,修建堤坝
【答案】C
5.“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材料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是(??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
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答案】A
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答案】D
7.《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地域性
B.政府大力支持
C.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货币广泛流通为条件
【答案】B
8.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
商帮的形成
B.
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国际贸易的频繁
【答案】B
9.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
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C.
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D.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答案】A
10.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帮的活动
D.
商品贸易的兴盛
【答案】A
11.历史小组选用下面四幅图片及相关知识制作网页,下面最能反映网页主题的是()
?《盛世滋生图》?
?
??《乔家大院》??
《胡雪岩》???
《清明上河图》
A.
古代印刷业的发展
B.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C.
古代商业的繁荣
D.
古代城市的发展
【答案】C
12.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材料说明(
)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
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
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
【答案】B
13.阅读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B.
1661年到1766年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C.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D.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答案】C
14.清初的统治者进入中原地区后,认为“国之大计”是(

A.农业生产
B.手工业生产
C.商业贸易
D.中央集权
【答案】A
15.清朝前期,人口增长很大。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随着人口的增长,清政府(

A.
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B.
大力推行基荒政策C.
加强对外军事扩张
D.
提倡节俭充盈国库
【答案】B
二、史料分析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理念,为我国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至三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1)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过度实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答案】(1)垦荒措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应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答案】
(2)主张:工商资本;工商业具有与农业同等重要地位。评价:这一主张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一种进步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多元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多元导入】
【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
【课堂小结
回归目标】
【课堂达标
巩固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教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知识与能力】
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
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认识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清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清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
(生产力
)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
(生产关系
)的能力。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耕织图》(局部)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
45
幅,包括耕图
21
幅、织图24
幅。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教师讲述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背景及原因。
提示:
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原因:
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提示:
3.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和影响。
提示: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
1.学习与探究: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淮安、扬州、江宁、苏州等地。
2.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的前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提示: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3.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
(二)
商业
1.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
)。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
读教材,学生总结
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提示:
(1)形成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大商帮(如:晋商、徽商)。
4.教师接着提问: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有何作用?
提示:
作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教师具体讲述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的代表。
(一)吴江县的盛泽镇: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太湖流域,这里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二)湖北的汉口镇:
汉口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四大名镇之首,处于长江中游,古代以水运为主,有“九省通衢”之称,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运。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三)乾隆时的苏州: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乾隆时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指寸金”。
三、人口的增长:
1.阅读教材,指出清朝人口增长的情况。
提示:
2.阅读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提示:
(1)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2)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出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人口的增加在给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引导学生从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
课堂教学,要活跃气氛,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回答问题,互为补充,并多加鼓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0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
七年级下
情境导入
《耕织图》(局部)
学习目标
1.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2.举例说出清朝前期兴盛的表现,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重点)
自主学习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知识点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自主学习
1.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淸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
,是“国之大计”。
(3)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政策。
农业发展
垦荒
2.表现:
自主学习
耕地面积
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兴修水利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等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
有了较大的发展,
、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黄河
玉米
棉花
知识点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自主学习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
和城镇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手工业
商品经济
1.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叶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有些颇具规模。
手工业工场
自主学习
2.商业的发展: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

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

(3)

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
,江南徽州府的

工商业市镇
北京
晋商
徽商
知识点三:人口的增长
自主学习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
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
时,全国人口总数达1.5亿。
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社会经济
到康熙
乾隆
自主学习
3.影响:
(1)人口密度加大,
逐渐突出。
(2)进一步
,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

人地矛盾
开荒垦田
持续发展
新知讲解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新知讲解
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新知讲解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识图学史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7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重视兴修水利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烟草
茶叶
药材
早熟稻
新知讲解
相关史事
新知讲解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关史事
清朝前期工商业的发展
学习与
探究
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01
清代制瓷图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新知讲解
手工业
02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商业
陆路和水运发达,商旅往来频繁
前门街市图
新知讲解
1
形成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2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3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
形成大商帮(如:晋商、徽商)
作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知识拓展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知识拓展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知识拓展
晋商代表
晋商,俗称“山西帮”,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识图学史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知识拓展
徽商代表胡雪岩
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人口的增长
明末经济衰败
连年战乱
清初统治者措施
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康熙时:1.5亿,乾隆末年:3亿
乾隆末年,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新知讲解
观看下面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73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
原因:
现象:
认识:
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灾越来越严重
要可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
人口增长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积极
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消极
影响
新知讲解
人口增长
如何辩证地看待人口的增长?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知识拓展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出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人口的增加在给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训练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南京)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2.(2019年山东潍坊)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强化
B.商品经济发达
C.科技领先世界
D.农业经济衰落
3.(2018?玉林)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
4.(2016南通)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
“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5.(2020
年贵州遵义)
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盛世景象,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康乾盛世
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6.(2020
年湖南衡阳)
明清时期,
“苏湖熟,
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
四远方言总不同”,
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这说(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7.下图是清代名画《盛世滋生图》(局部),从中可解读的信息有(

①政治日益腐败
②繁华的市井风情
③陆路和水路的人员往来频繁
④阶级矛盾尖锐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8.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A.
与手工作坊相比,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B.
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
有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两种形式
D.
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
9.(2019南京5.)右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10.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外,主指的是一种商业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

A.
浙商
B.
闽商
C.
冀商
D.
晋商
11.下列内容能够入选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  )
①商业活动限于城镇
②人口数量较快增长
③官僚地主兼并土地
④手工工场较成熟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2.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
商帮的形成
B.
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国际贸易的频繁
13.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
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C.
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D.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14.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帮的活动
D.
商品贸易的兴盛
15.阅读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B.1661年到1766年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C.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D.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16.清朝前期,我国人口增长迅速,但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问题的有(

①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③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④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17.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材料说明(
)
A.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
18.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19.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A.清朝很富有
B.严重影响了当时农业的发展
C.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D.人口的不断增加
20.
清朝时,我国很多地方的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战争破坏
B.人口快速增长
C.自然灾害
D.商业的迅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
21.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乾隆末年有多少人口?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一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训练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南京)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走向鼎盛,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在1720—18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D选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A选项不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开发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B选项不符合题意;海外贸易繁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19年山东潍坊)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强化
B.商品经济发达
C.科技领先世界
D.农业经济衰落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题干“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经济发展。货币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货币的大量流通,反映了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
3.(2018?玉林)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4.(2016南通)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
“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答案】C
【解析】据“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丝织业的快速发展.故选
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注意掌握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5.(2020
年贵州遵义)
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盛世景象,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康乾盛世
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唐代,
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
随后,
他的后继者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
西汉初年,
统治者休养生息,
开创了文景之治;
康清朝前期,
统治者励精图治,
开创康乾盛世;
故②①④③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
ACD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2020
年湖南衡阳)
明清时期,
“苏湖熟,
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
四远方言总不同”,
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
这说(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答案】
C
【解析】考查点:
明清经济发展。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五更市贾何曾绝,
四远方言总不同”,
“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等信息可知,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四方辐辏,
贸易往来频繁,
而且工商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清朝前期商业非常发达,
商品贸易都十分的兴盛,
形成了商业网,
出现了如北京、
江宁、
扬州、
苏州、
杭州等大城市。
C
正确;
清朝前期农业发展,
A
错误;
自然经济解体是从鸦片战争开始,
B
错误;
南方经济发达,
材料没有体现出北方经济超过北方,
D
错误。
综上故选
C。
7.下图是清代名画《盛世滋生图》(局部),从中可解读的信息有(

①政治日益腐败
②繁华的市井风情
③陆路和水路的人员往来频繁
④阶级矛盾尖锐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和名画可知,画中有繁华的市井风情,陆路和水路的人员往来频繁,这是盛世景象,故②③符合题意;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尖锐,这是危机,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8.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A.
与手工作坊相比,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B.
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
有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两种形式
D.
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手工工场的特点相关知识,AC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它的三大特点是: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主要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工人多,分工细,分工合作;生产规模大,产量高。故ACD项说法属于手工工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机器大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成熟后的一种基本形式,不属于手工工场的特点。故B项说法不属于手工工场的特点,故B正确。故选B。
9.(2019南京5.)右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700年”、“1820年”、“中欧生产总值对比”可知中国一国基本上比整个欧洲的生产总值还要高,体现的是清朝经济兴盛,D选项符合题意。
10.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外,主指的是一种商业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

A.
浙商
B.
闽商
C.
冀商
D.
晋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晋商的相关知识。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他们开始时都以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范围与业务比较广泛。故选D。
11.下列内容能够入选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  )
①商业活动限于城镇
②人口数量较快增长
③官僚地主兼并土地
④手工工场较成熟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C。
12.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
商帮的形成
B.
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国际贸易的频繁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国际贸易的频繁。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属于农业。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
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C.
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D.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答案】A
【解析】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南方最发达的太湖流域、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选项BCD均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4.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帮的活动
D.
商品贸易的兴盛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故选:A。
15.阅读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B.1661年到1766年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C.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D.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及正确认知的能力。依据表格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见,从1661年的清朝顺治十八年,历经康熙、雍正年间,到1766年的乾隆三十一年清朝耕地面积持续增长,且数额较大,故C正确;ABD均在表格信息中无体现,排除。故选C。
16.清朝前期,我国人口增长迅速,但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问题的有(

①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③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④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清朝前期,我国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故选D。
17.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材料说明(
)
A.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雇佣织工进行生产,产品投放市场,获取利润。从题目中的“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可以看出,纺织业发达。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
18.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经济的发展。题目中的材料反映了苏州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不等于商品经济,故A项错误;政府鼓励垦荒,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排除;对外贸易繁荣,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
19.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A.清朝很富有
B.严重影响了当时农业的发展
C.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D.人口的不断增加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代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清朝前期的商业特别发达,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也发展成为商业市镇,甚至比县城的规模还大,比如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说明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综上所述,故选C。
20.
清朝时,我国很多地方的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战争破坏
B.人口快速增长
C.自然灾害
D.商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故B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ACD排除。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乾隆末年有多少人口?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一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答案】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晋商。徽商。
(3)3亿。
(4)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造田,使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据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知,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北京、广州。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山西的票号是晋商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徽商。
(3)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鼎盛时期,我国大约有人口1亿多。乾隆末年大约有人口3亿。
(4)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和材料三的图片可知,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造田,使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