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换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2、通过认中西方的对比等手法来进一步认识中国园林艺术,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 
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 
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种类、要素、造景手法。 
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展示中国古典园林的画面,请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这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杰作,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典型的理想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 
板书课题: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 
。 
二、欣赏评述: 
(一)教师出示PPT比较中西古典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的图片, 同学们比较分 
析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教师展示有代表性的园林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赏析探讨:,教师总结: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讲明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种类。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们今天就重点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 
1、出示“園”字,解释它的组成,学生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 
2、学生交流: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墙、窗、亭、廊、阁)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然之美 
 图片展示 
2、教师总结板书“自然之美”。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空间之美 
图片展示 
 
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贵在变化,有变化始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举例说明, 
如堤岸上的植物与开阔的水面形成了曲直变化、疏密变化的对比。 
 
教师板书学生们总结的各种变化。 
教师总结:在苏州园林充满变化的自然美中,是变而不乱、杂而有章的。 
3,天人合一,如诗如画——人文之美 
 
PPT出示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图片。 
教师:你们想与谁同坐其中啊? 
学生回答后出示苏轼的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学生分析此句的妙处。 
引导学生体会此时赏景已经不再凭借眼观,而是将个人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主人的气质。与谁同坐一句反问,拨动游客的心情,使之与山水共响。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介绍几种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不仅使每个人在一个固定的视点上欣赏如画般的景致,而且它还营造出可游、 
可行、可居的空间层次。接下来我们以苏州拙政园为例介绍几种造景手法。 
拙政园北寺塔――借景。 
图片展示。 
引导学生总结作用: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 
拙政园小飞虹——分景。 
图片展示: 
教师总结:分景,就是把景观划分成若干空间,以获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景象,并使园景虚虚实实、半虚半实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景色丰富,空间多变的空间处理手法。 
3,拙政园漏窗——框景。 
由学生自己分析:框住的是景,框不住的是无尽的情思和遐想。 
4,对景 
图片展示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三、课堂总结: 
苏州园林的这些造景方式,在咫尺之间,使得景色曲折婉转、无限延伸,真是“移步 
换景,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