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源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新源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4 13: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源县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三校联考(5月)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
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这一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是“隐遁”的象征,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扁舟”意象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宇宙意识和自然精神。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相比,前者是功成身退的典范,后两者则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他们笔下的“扁舟”都象征了他们的理想归宿。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但后来它越来越被失意文人所钟爱,成为具有仕途坎坷、羁旅漂泊、摆脱束缚等多种象征意蕴的意象。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承载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隐居”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流露出了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却树立了无数个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典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近年来,“智能汽车”一直是极其热门却又停留在试验阶段的话题。而此次《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让消费者感到,智能汽车真的要来了。业内人士指出,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智能汽车具备明显的本地属性,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并受到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智能汽车正加速驶来》,2020年3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业界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动辄以十亿美元起步、其实现周期长达10年甚至更久,加之术业有专攻,“注定”自动驾驶汽车不是单个玩家可以轻松玩转的。
传统车企在汽车市场、整车制造、品牌影响力方面显然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也需要科技力量来参与这场创新变革。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正在把汽车这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成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品。重新定义的未来汽车正在重塑未来出行。其中智能网联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互联网企业有极强的技术能力,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是赢得这场汽车革命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对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大规模量产,需要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必须借助车企的能力和平台来实现,最终也是通过实车走向用户。
在车企和科技企业大量投入的同时,想让自动驾驶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从2017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16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深圳、北京等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即便如此,与自动驾驶完成商业化落地需要的110亿英里(约177亿公里)的测试里程相比,我国目前的测试能力依然远远不足。而且自动驾驶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结合了传统汽车、信息技术、网络通信、交通、能源等的前沿技术,对涉及其他领域的核心技术、测试标准、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 ? ?(摘编自《智能汽车进入国家顶层发展规划自动驾驶落地需多方合力》,2020年3月12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智能驾驶领域也的确面临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痛点。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负责将数据转化成知识,其效率直接决定了决策的好坏。“按照我们的统计,自动驾驶每往上走一级,芯片算力就要翻一个数量级。而且,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行业内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标准。”地平线公司创始人余凯认为,技术是一切的根本,只有实现更低单位成本下更高的算力,让算法和芯片架构尽可能契合,才能让车辆更“聪明”。除了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高精地图等软硬件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最大效益。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正在运用强化学习、模仿、生物学等手段,将人的社会阅历知识化,赋予车辆一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基础的探索阶段。
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光有技术还不够。专家认为,想达到这个目标,起码要同时满足5个条件——技术成熟、社会基础完善、法律法规同步、成本下降、社会接受度良好。显然,每个条件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智能驾驶“开”到哪儿了》,2020年6月7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智能汽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能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它采用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
B.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同,智能汽车本地属性明显,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受多种因素影响。
C.智能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其中融合了多种前沿技术,因此,对诸多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D.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芯片的算力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质量和“聪明”程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5年我国将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B.汽车本是典型的机械产品,但“新四化”正在将其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一个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
C.自2017年始,我国已建立了16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一些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但测试能力依然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D.虽然近年来“智能汽车”一直是极其热门的话题,但它目前仍然处在试验阶段;要想真正实现智能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6.如何推进智能汽车尽快实现市场化应用?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发现
芦芙荭
第一次遇见那对老夫妇,是在去年冬天。那天,我去一个山区采访。陪我一起去采访的是当地县委宣传部的小苗。小苗是我们报社的通讯员。我们两个在一条山沟里走了好长时间。没见到一户人家。
已是午后了,太阳的光都由此往回收了。我们都有些疲惫。小苗走在我身后。不知啥时候,她竟然弄了一根树棍拄在手上。
这时候,我们看见有一缕烟从前面的树林里冒出来,淡淡地。
转过弯,果真就看见了一户人家。
走近时,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坐在门前的场院里晒太阳。她的面前还有一个火盆,火盆里的一只铜水壶正咕嘟咕嘟地往外冒着热气。烟大概就是从那里冒出来的。
老太太远远地看见我们,就伸长了脖子往我们这边看。眼神里满是好奇。等我们走近,老太太就站起来,说,来了?好像我们是她的熟人似的。
我说,老人家,您好!
老太太说,烤一会儿。
说着,老太太就弯腰往火盆里添了些柴。火盆里顿时又蹿起股浓浓的白烟。
我们就走过去。刚走到场院口,旁边里突然就冲出一条黑狗,那条狗不叫,却吓了我一跳。小苗尖叫了一声,竟然扔了手里的棍子,一把抱住了我的膀子。老太太就在那里嘿嘿地笑,说,它不咬人呢,是稀奇你们。果然那只狗摇着尾巴一蹦一跳地在我们身前身后地撒着欢。
20320381000-59055564515243205198120这真是个不错的农家小院。冬日的阳光铺满了院子。院子边有一块竹园,一群鸡正叽叽喳喳地在里面觅食。还有些鸟儿的叫声在竹叶间飘来飘去,很热闹。竹林旁边有一棵柿树,柿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一颗颗柿子却红红地挂在枝头。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异香。回过头,就看见一块场地里,挂着两排刚刚熏好的腊肉,那些腊肉在午后的阳光里冒着猩红的光。一个老人正忙着把那些油汪汪的肉往一间屋子里运送。
老人看见我们,也说了一句,来了。算是打过招呼。就提着肉进屋了。
我向老人走过去,香味越来越浓,我还闻到了一股松木间杂着柏木的香味。当我顺着那股香味走近门的那一刻,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间屋子的房梁上挂的全是腊肉,一块挨着一块整齐地排列着,足足有几百块。
我激动地叫了一声。
老人听见叫声回过头来,就在那瞬间,我按下手里的快门。
之后的许多日子,我的脑子都被这个画面充盈着。那一排排腊肉中,一张古铜色的脸。没有欲望,没有贪婪,平静而安详。
我和小苗帮老人把那些腊肉挂在了屋子里的房梁上,之后,就和老人一起靠在墙上晒太阳。太阳并不暖和。
我说,老人家,你这腊肉卖不卖。老人说,不卖。
我说,这么多的腊肉,怎么就不卖呢。老人说,为什么要卖呢?
是呀,为什么要卖呢?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
回来后,我把照片做了些技术处理,取名《守望》并参加了省摄影大赛。很快,《守望》就以参赛作品的形式在省报发表。之后,《守望》以她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初赛,复赛中脱颖而出冲进决赛,成了获奖呼声最高的作品。据小道消息,我的这幅作品很有可能冲击金奖。朋友们已在私底下开始向我祝贺了。5万的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更重要的,这是省两年一度的最高摄影奖呢。
我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苗时,小苗在电话里沉默了半天却不说话。
我说,小苗,怎么不说话呢?又是一阵沉默。
我说,小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小苗说,老师,那个老头出事了。什么?老头怎么了?
小苗顿了顿,说,老师,你不该拍他。没等我回答,小苗又接着说,你拍的照片在省报发表后,不知怎的,老头老太太的家就被贼盯上了。一夜之间,只是一夜之间哪,他们一屋子的腊肉就被贼洗劫一空。那个老头一急就脑溢血了。
你为什么不早些给我说?我有些急,对着电话喊了一句。
小苗说,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再说,我们领导不让我告诉你。
小苗,我在电话里说,等着我,我立马动身,我们一起再去那里看看吧。
小苗说,老师,你别来,真的你千万别来。
我还是去了。
那天,我和小苗再次踏进那个农家小院时,我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
-2794057594536830393065250190170180已是春天了,草已绿绿地在院子里铺了一层,院子的周边探头探脑地开出了一些花来。而那个老头坐在椅子上,歪着脑袋,嘴里流着哈喇子口眼歪斜地冲着我们傻笑。那个院子再也闻不到那股奇异的香味了。我想,即使有香味,那个老头怕也是再也闻不见了。
那个老太太,见了我们,还是那句话,来了。
我说,来了。
那时候,我看见一只鸟从天空飞过,鸟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
(选自《山西文学》2019年第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叙写去山区采访途中在山沟里行走时的寂寞、疲惫,为下文看见一户人家、遇见那对老夫妇做了铺垫,从而产生一种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
B.看到一排排腊肉,“我”问老人卖不卖,并对老人说“不卖”感到不理解,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使小说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层意蕴。
C.腊肉这一事物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散发异香,吸引“我”拍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守望》,也引来了窃贼,致使老头患上了脑溢血。
D.宁静秀美的风光,恬淡自足的生活,平静安详的老人……这幅世外桃源般美好图景却因我们的“发现”而不复存在,小说以“发现”为题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8.小苗让“我”“千万别来”而“我还是去了”,分别包含了两人怎样的心理?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线的两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
-279405670552173605394335去病侯三岁,为票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①。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青之与单于激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
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②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③也。事多此类。
去病薨。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 ? ? ? ? ? ? ? ? ? ? ? ? ? ? ? ?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注释】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②赍jī:赠送食物。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B.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C.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D.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属于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功劳大的,被分封的土地就多,爵位就高。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皇后和宠妃死也叫“薨”。
D.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朝廷追加的称号。谥号根据其生前事迹带有评价性质。如汉武帝、景桓侯就属于褒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去病少年得志,深得皇帝欢心。因为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十八就成为侍中。因跟从卫青两次夺得首功,被封冠军侯。做了票骑将军后,霍去病就日益受宠和显贵。
B.霍去病英勇善战,出兵神速。在对匈奴作战中,霍去病敢于死战,深入敌阵。而张骞和公孙敖由于迷路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受到了惩罚。
C.霍去病恃宠奢靡,不关心士兵。他率军出征时,他即使把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也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D.霍去病有勇气,敢担当。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行河堤上
韩愈
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
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
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
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托物起兴,直陈其事:诗人暮行河堤之.上,四顾无人,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
B.第三句描绘出一幅萧瑟凄迷的画面:枯黄的衰草蔓延到天边,与天上黄云连成一片。
C.第四句由物及人,触景生情:面对眼前的黄昏景色,诗人不禁感叹系之,黯然生愁。
D.这首诗语言朴实,风格简淡,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愁绪满怀、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
15.诗歌是怎样表现“我”之“愁”的?请结合下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两句,生动地刻画出琵琶女结束演奏、准备自述身世时的动作与神情。
(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描写曹操这个文治武功、一代枭雄的形象。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把同舍生中“烨然若神人”的富家子弟与自己“缊袍敝衣”的形象做了对比,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自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20653981452159000183515雪有柔媚之姿、慧洁之质。由于这些自然特质,使得冰雪世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一直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宋代的雪景山水画堪称一座高峰。宋朝画家皆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各自内心的雪景寒林,他们在雪景寒林的造境中运用水墨手法的典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王诜的《渔村小雪》、宋徽宗的《寒江雪棹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马远的《雪景图》等。范宽笔下的《雪山萧寺图》,给观者的第一印象便是画境稳健,深蕴中正、平允之态。画中严谨细致而又不取繁饰的描绘,或许难以让人联想到“抒情”二字,但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震慑力,正是源自画家纵览山川、含毫命素之际的审慎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敬畏。他笔下的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宋画中常见的“孤寒”可视为画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流俗的狷介,他们用迥立的孤峰寒林象征自己的心境,视孤寒为归处,向孤寒求适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比比皆是? 呼之欲出? 坚不可摧? 独立高标
B.俯拾即是? 呼之欲出? 无坚不摧? 遗世独立
C.比比皆是? 栩栩如生? 坚不可摧? 独立高标
D.俯拾即是? 栩栩如生? 无坚不摧? 遗世独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这些自然特质,使得冰雪世界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
B.由于这些自然特质,冰雪世界一直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竞相描绘的景致。
C.由于这些自然特质,使得冰雪世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一直竞相描绘并所钟爱的景致。
D.由于这些自然特质,冰雪世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一直竞相描绘并所钟爱的景致。
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抒情”二字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中国专属词汇翻译得准不准确,会直接影响西方看待东方的态度。如何定义“大同”,如何翻译“小康”,怎样解释“无为”?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词语,中国人可以意会,______________。以往翻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时,学者们常常见仁见智,______________,这就造成了术语翻译的混乱现象。我们认为,应当出一些规范性、权威性的解释。这就是“术语工程”立项的起因——从国家层面有意识地做一套规范性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文本,______________。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2020年6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据,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高于2019年的6.6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1.3亿吨和2.6亿吨。粮食种植面积较2019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光潜《咬文嚼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 ? ? ? ? ——唐·卢延让《苦吟》
一切经得起再度阅读的语言,一定值得再度思索。——美·梭罗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马南邨《不求甚解》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南宋·陈善
关于读书之法,古今中外有许多警言灼见广为流传,读了以上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发言稿,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怎样读书?”班级主题经验分享会上发言,阐述你的选择和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源县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中三校联考(5月)
高二语文答案(文科)
1.【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是“隐遁”的象征错,原文说“有隐遁之味”。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选项B是“隐遁”的象征错,原文说“有隐遁之味”选项B曲解文意。
2.【答案】B【解析】“具有一种宇宙意识和自然精神”是对张孝祥和苏轼笔下意象的解读,而不是所有“扁舟”意象都有宇宙意识和自然精神。此题选项B“具有一种宇宙意识和自然精神”是对张孝祥和苏轼笔下意象的解读,而不是所有“扁舟”意象都有宇宙意识和自然精神。选项混淆范围。
【答案】A试题分析:扁舟并没有“仕途坎坷”的象征意义。【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此题选项A扁舟并没有“仕途坎坷”的象征意义。无中生有。
4.D(“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不正确。材料三为“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这只是一种比喻说法。)
5.B(“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不正确,材料二为“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品”。)
6.①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
②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
③政府大力支持,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每点 2 分)
7.D(“不复存在”“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分析均不够准确。前者过于片面,后者程度过重。)
8.小苗:不想再去打扰甚至刺激老人,以便让他能够安安静静地养病,尽快恢复健康。“我”:去看望老人,是为了表达因自己拍摄照片而导致老人家腊肉被偷人也患病的愧疚之情。(每点 3 分)
9.①从冬到春描写院子里景色,暗示时间不断流逝,事情不断变化;
②景色依旧美丽而老人患病,异香不再,包含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与痛惜;
③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且叙述中夹杂描写,使小说节奏舒缓,摇曳多姿。(每点 2 分)
10、A
11、C(皇后死叫“崩”。)
12、B(张骞没有迷路,只是行动迟缓延误战机。)
13、(1)(他)带领八百轻骑勇士,远离卫青大军几百里去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得分点:弃:远离。赴利:夺取战功。过当:极言汉军失亡者少,杀获匈奴数多。每个得分点各1分,大意2分)
(2)卫青要派使者回(朝廷)报告,令长史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李广,李广自杀。赵食其赎罪为民。(得分点:使使:派使者。簿:根据文书。赎:赎罪。每个得分点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姐姐的小儿子。因是卫皇后姐姐的儿子,十八岁就成为侍中。他善于骑马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大将军拨给(他)精壮的士卒,(让他)担任骠姚校尉。他带领八百轻骑勇士,远离卫青大军几百里去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当:相抵,相当。)。汉武帝说:“骠姚校尉霍去病(功劳)两次居全军之首,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封侯的第三年,被任命为骠骑将军。这年夏天,霍去病与公孙敖一齐从北地郡出兵,分两路。张骞、李广则一齐从右北平郡出兵,(也)分两路。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先到(目的地),张骞率一万人马后到。匈奴左贤王带领数万骑兵围攻李广,李广与敌人激战两天,死者过半,所杀敌人也更多一些。(直到)张骞(率部队)到,匈奴才带兵退离。张骞因为部队行动淹留迟缓,罪判斩首,但赎罪为民。霍去病深入北地,捕杀敌人很多。公孙敖却迷失了道路。武帝因他没有与霍去病会师,罪判斩首,但赎罪为民。众多老将所率领的兵马都不如霍去病。霍去病所率的士卒常常选拔(骁勇善战的人来补充),但他自己也敢于深入敌区,常常与精壮士卒奔驰于大军前面。他的部队也是有老天保佑,从没遭遇困难绝境。但众多老将却常常滞留在后,际遇不好而难取功名。从此霍去病日益因(受武帝)宠爱而显贵,(地位)和大将军卫青相等。
第二年春,皇帝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渡过沙漠打击匈奴单于,那些敢于死战、深入(敌阵)的士卒都属于霍去病,李广、赵食其等人则属于大将军卫青。卫青与匈奴单于激烈会战的时候,李广、赵食其率军队另外从东边进入,(因为)有时迷失了道路(落后于大将军到达会合地)。大将军追逐单于失败,率(军)回来,才碰到(他们)。卫青要派使者回(朝廷)报告,令长史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李广,李广自杀。赵食其赎罪为民。
那时,霍去病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击二千多里,所捕杀敌人的功劳已多于卫青了。(武帝)于是让二人都为大司马。从此,卫青权势日益衰落而霍去病日益显贵。
霍去病为人少言辞不泄露事情,有勇气敢做敢当。武帝曾想教他学习吴起孙武的兵法,他回答说:“(打仗)看谋略怎样罢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武帝替他修了一座宅第,让他看看,他回答说:“匈奴不消灭,没有心思顾家啊!”从此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但(他)很小就当上侍中,被贵宠惯了,并不关心士兵。他率军队出征,武帝还要替他派遣太官赠送数十辆满载食物的膳车。回来时,辎重车上丢弃了许多剩余的精米肥肉,但士兵中却有挨饿的。在塞外(作战)的时候,士卒缺乏粮食,有的人饿得不能爬起来,但霍去病却还开辟场地踢球。此类事情很多。
霍去病逝世。武帝对此很悲伤,调发穿玄黑铠甲的士兵,从长安列队到茂陵。为他定谥号,合并“武”与“广地”两层意思称他为“景桓侯”。
14.A(“一二句托物起兴”不正确。一二句运用的是“赋”的手法。)
15.①动作描写。通过描写“我”夜归孤舟、躺下后辗转反侧一直到早晨,暗示“我”愁思之深,以至彻夜难眠。
②直抒胸臆。末二句,诗人感叹自己满腹谋略何时才能实现,只能感慨世事艰难、身世坎坷,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抑郁。(每点 3 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6.(1)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A(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呼之欲出,意思是叫一声就像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或者文学作品的描写生动通真,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摧毁,独立高标,形容清高脱俗与众不同的风范,遗世独立,超脱凡俗,不与任何人往来,)
18.B(原句二处不当:一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二语序不当,应为“一直是”,“钟爱并竞相描绘”,综合考量,B项为宜,)
19.B(原文的引号用来表着重强调;A.表特定称谓,B.表强调,C.表反讽,D.表引用,)
20.却很难对外国人言传 基于自己的理解作出不同的翻译 避免翻译的混乱和误解(6分)
21.参考答案:①2020年6月3日,②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③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5分)
22.(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