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20 曹刿论战
一、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请见
参战
【思路引导】
熟读课文,掌握故事发展情节,复述时要根据人物特点,尽量把握人物内在的情感,揣摩其说话语气。
思考探究
论战
释疑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思路引导】
从曹刿请见、论战、参战、释疑的对话中寻找依据。
原因: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比对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思路引导】
熟读课文,把握情节,要明确本文强调的是曹刿的“论”而非“战”。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分析对话的表达效果
运用对话,语言精练: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全文虽只有二百多字,可却辞约意丰,言简意明,文笔非常精练。
方法拓展
赏析下面一组对话,略谈其表达效果。
真题演练
“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
“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使用了人物描写方法中的语言描写,通过质朴、简单的语言,写出了父亲关心儿子的成长,他不想让儿子成为像他一样的打鱼人,希望儿子有出息,表现出父亲关爱儿子的成长以及对儿子真挚的爱。
【参考答案】
四、熟读并背诵课文。
【思路引导】
把握行文脉络,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积累拓展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 ·
·
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可:可以。 以:凭借。
第二次。
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感彩变化⑤词义弱化
⑥词义强化⑦古褒今贬⑧古贬今褒⑨名称说法改变⑩改音变意
方法拓展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真题演练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解析:“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
【参考答案】
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事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另外,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
反复阅读本文,根据你对曹刿的理解写一段《我眼中的曹刿》。
小练笔
【思路引导】
实际上就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曹刿人物形象认识进行简单叙述,写作时不要脱离课文任意发挥。
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国难当头,你能忧国忧民,不顾个人荣誉与生命安危,挺身而出,毛遂自荐,向鲁庄公阐明政治上要取信于民的主张,你是好样的!你主动请缨,亲临沙场指挥作战,实施了军事上后发制人的措施,最终帮鲁庄公战胜了强敌,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我真佩服你!
【写作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