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上的水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地球上的水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4 21:45:37

文档简介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基础篇】
考点一
水的分布
1.
(浙江.2015)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6.53%是在(
)
A、冰层
B、大气
C、海洋
D、地下水
2.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冰川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3.(浙江.2014)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C、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考点二
水的重要性
4.下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5.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考点三
水循环
6.(全国.2016)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7.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8.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气环流
9.
目前浙江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减少水汽蒸发 ④减少地表径流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A、
,B、
,C、
,D、
,E、
,F、

⑵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
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
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
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提高篇】
1.地球上淡水很少,可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它主要包括(
)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B.湖泊水、江河水、冰川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D.江河水、浅层地下水、陆地水
2.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洋循环
3.(湖州中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4.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杯子。这时,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小明感到很羞愧,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5.下列有关气态水在地球上的数量和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B.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C.数量最少,仅分布在高纬地区
D.数量最多,分布于高空大气层中
6.(浙江.2015)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2
.
53
%。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
.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7.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海洋水通过B______,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______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______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______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______或_______流入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______形成大气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陆地水和_______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
8.(浙江.2016)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一种____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
872克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克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
202
106克
生产期总用水量
204
228克
9.(全国.2016)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如表所示。
(1)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只有__1__%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______%左右的水都被蒸腾掉了。
(2)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浙江.2017)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热。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基础篇】
考点一
水的分布
1.(浙江.2015)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6.53%是在(
)
A、冰层
B、大气
C、海洋
D、地下水
【答案】C【解析】A.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冰盖占陆地淡水的77.2%,故A错误;
B.全球的水资源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大气中的水资源极少,故B错误;
C.全球约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覆盖着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4.2亿立方千米,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其中海洋水是咸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故C正确;
D.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地下水占陆地淡水的22.4%,故D错误;
2.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冰川水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答案】D【解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3.(浙江.2014)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C、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答案】B【解析】各种水体占全球水的储量:海水96.53%;大气水0.001%;陆地水约3.5%;冰川水1.74%,约占淡水总水量的2\3;河流水占0.0002%;地下水占1,69%;水体储量所占的比重中海洋水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冰川水,再是地下水,最少是湖泊水。
考点二
水的重要性
4.下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答案】B【解析】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物质的运输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水量是不同的。水约占人体组成的70%。男性体内含水分较女性多,年轻的人较年长者多,新生儿体内所含水量约为70%~75%,黄瓜含水量高达96.7%
水稻的含水量较黄瓜要低;含水量最高的生物是海洋生物水母,可达体重的98%以上。
5.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A【解析】湖泊里的水大量蒸发形成水蒸气,大量水蒸气上升,所以X阶段为蒸发。在Y阶段,水蒸气温度降低就要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所以Y阶段包括液化和凝华的过程,为凝结过程。当小水珠聚成较大水滴或小冰晶吸热熔化成水滴,这些水滴从空中下落便形成雨,所以Z阶段为降水的过程。因此,只有选项A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三
水循环
6.(全国.2016)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答案】A【解析】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的活跃程度与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关系密切。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越大,水循环就越活跃,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气温较高,蒸发量大,降水丰富,形成的地表径流多,水循环活跃。
7.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答案】B【解析】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
8.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气环流
【答案】B【解析】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海洋是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有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才能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完成此项功能。
9.目前浙江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减少水汽蒸发 ④减少地表径流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解析】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增加地面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10.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A、
,B、
,C、

D、
,E、
,F、

⑵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
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
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
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答案】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植物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水体之间
完整
海洋
淡水
【解析】(1)水循环过程中,降水、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共同组成了水循环的全过程。(2)水循环的过程中海陆循环是最重要的环节。使地球上处于不同状态的水体都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水圈。海陆间循环是把海洋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后,在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陆地的过程,蒸发得到的水是淡水。
【提高篇】
1.地球上淡水很少,可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它主要包括(
)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B.湖泊水、江河水、冰川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D.江河水、浅层地下水、陆地水
【答案】D【解析】A
陆地上的湖泊包括淡水湖和咸水湖,咸水湖不能作为生活用水;地下水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大,破坏后难以恢复,故利用的是浅层地下水
B
陆地水的范围太广,里面包括不能作为生活用水的咸水湖等,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不易利用,故B错;C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不易利用,故C错;D我们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D对。
2.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洋循环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水循环的类型及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径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故B正确,ACD错误。
3.(湖州中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答案】B【解析】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故A叙述正确;B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故B叙述错误;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故C叙述正确;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该地区地壳活跃,故D叙述正确
4.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杯子。这时,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小明感到很羞愧,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来源。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海洋水,而海洋水是咸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冰川和深层地下水,人类不能直接利用;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D正确,ABC错误。
5.下列有关气态水在地球上的数量和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B.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C.数量最少,仅分布在高纬地区
D.数量最多,分布于高空大气层中
【答案】A【解析】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液态水最主要分布在海洋中,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气态水在地球分布最广,而且数量最少,固态水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小,只分布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和土壤中;部分以固态形式成为极地的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水分;小部分以水汽存在于大气中。所以气态水在地球分布最广,而且数量最少,故A正确,BCD错误
6.(浙江.2015)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2
.
53
%。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
.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答案】A【解析】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读图可知,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达到了60亿,人均以后占有量就最少了.
7.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海洋水通过B______,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______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______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______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______或_______流入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______形成大气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陆地水和_______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
【答案】(1)
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降水
河流
地下河
蒸发
(2)
海洋水
大气水
【解析】水循环海水通过B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降水重新降落到海洋上,这属于海上内循环;海洋上空大气水通过C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在通过D降水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流入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蒸发形成大气水。
8.(浙江.2016)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一种____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
【答案】(1)液化(2)蒸发、降水【解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2)水循环包括水体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各个环节。(1)在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一种液化现象;(2)这个模拟实验中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水体蒸发和降水环节。
9.(全国.2016)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如表所示。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
872克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克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
202
106克
生产期总用水量
204
228克
(1)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只有__1__%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__99__%左右的水都被蒸腾掉了。
(2)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①____?②____?
【答案】(1)1;99
(2)蒸腾消耗的水占99%左右,这是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植物体内的哪些生理过程需要水来维持(合理即可);【解析】(1)(维持生理过程的水+作为组成成分的水)÷生产期总用水量═(259g+1872g)÷204228g═2131g÷204228g≈1%;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生产期总用水量═202106g÷204228g≈99%;
(2)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提出①蒸腾消耗的水占99%左右,这是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②有1%的水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可提出:植物体内的哪些生理过程需要水来维持?
10.(浙江.2017)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热。
【答案】吸热;液化
【解析】如图,(1)处是地面上的水变为水蒸气升入空中,物态变化是汽化,汽化是吸热的。
(2)处是空中的水蒸气经过“物态变化”重新回到地面,一者是气态→液态,物态变化为液化,液化是放热的。另一者是气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时物态变化是凝华,凝华过程是放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