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镇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汉口镇
“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
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去之地就是苏州。
说一说这三幅图体现了清朝经济哪一方面的发展?
说一说这三幅图体现了清朝经济哪一方面的发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措施/机构)
西北地区(新疆):
西南地区(西藏):
东南地区(台湾):
东北地区(黑龙江):
复习巩固
清朝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措施/机构)
西北地区(新疆):
清朝: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西南地区(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
设立驻藏大臣 ;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东南地区(台湾):
清朝 1684年清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东北地区(黑龙江):
清朝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
中俄《尼布楚条约》
(1)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复习巩固
三国-吴国
元朝
1662年
1684年
1885年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设台湾省
(近代)
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西藏、新疆的管辖(措施/机构)
唐太宗
元朝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1965年
文成公主入藏
宣政院
册封“达赖喇嘛”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金瓶掣签制度
噶厦政府
驻藏大臣
西藏自治区
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现代)
西汉
唐太宗
武则天
元朝
康熙
乾隆
西域都护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北庭都元帅府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部回归
平定噶尔丹叛乱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西藏、新疆的管辖
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论:(认识)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清政府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设置伊犁将军
下列最符合表中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清朝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管辖
C.清朝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 D.清朝刚柔并济的民族政策
A
玉米
甘薯
双季稻
耕织图
识图说一说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背景、原因、表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1.背景
(2)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2.原因
康熙帝
雍正帝
顺治帝
乾隆帝
2.表现:
自主学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耕地面积
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兴修水利
对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等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
有了较大的发展, 、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黄河
玉米
棉花
说一说: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对清朝有何影响?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③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识图说一说清朝前期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五万人,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这充分表明了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A
手工业
01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代制瓷图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手工业
02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早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青花雉鸡牡丹凤尾尊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江宁机户:李扁担、李东阳
佛山镇手工工场2500家
识图对比宋代商业、明朝商业说一说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宋朝: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有夜市和早市;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即草市;交子的出现;瓦子、勾栏等
明朝:从美洲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出现了商帮——晋商、徽商
清朝:形成了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晋商代表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场
全国性市场
繁荣的
商业网
人口的增长
明朝鼎盛时期:1亿多
明末经济衰败
连年战乱
明末人口锐减
清初统治者措施
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康熙时:1.5亿,乾隆末年:3亿
乾隆末年,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三、人口的增长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亩
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亩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亩
材料: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
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得出什么认识?
1.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概况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三、人口的增长
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2)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商业:商业发达
人口的增长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