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近年来,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如图为嘉兴市行政区划及产品主要流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进嘉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不包括( )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国内外市场广阔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改革开放初期,嘉兴许多集镇人口没有进入城市,集镇慢慢发展成小城市。当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会( )
A.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同步发展
B.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C.增加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城市化问题
D.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
上世纪50年代,在“能源稀缺”背景下,我国用秦淮一线(1月0℃等温线)划分了南北供暖区,北方冬季强制性集中供暖,南方则没有。目前南方在集中供暖基础设施上的配备几乎为零。下图示意我国豫陕地区集中供暖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相较于安康市,信阳市对集中供暖的需求更加强烈,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空气湿度 D.经济水平
4.虽然呼声日益强烈,南方大面积集中供暖仍旧未能落地,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管网建设技术②建筑结构特点
③供暖周期效益④能源浪费与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对于南方供暖,以下措施较为合理的是( )
A.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中供暖 B.家庭自主供暖
C.小区市场化集中供暖 D.普及太阳能利用
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8.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为( )
A.人口众多,城市数量占全国的21%
B.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C.农业薄弱,但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D.交通便利,长江承东启西,沪瑞、沪蓉接南济北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确的是( )
①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
②发挥上海、武汉、成都的核心作用,推行新型城镇化
③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发挥长三角的龙头作用,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经济的地理优势有(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政策支持
③矿产、能源、水力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2.近年来,长三角与川渝地区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黄金水道的作用
③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是( )
A.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 B.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C.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 D.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
14.在长江经济带国土开发和保护中要( )
A.坚持经济发展优先 B.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C.适当限制中小城市的发展 D.优先发展成渝周边地区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20多年来,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硕果累累。下图示意北京、内蒙古之间部分领域的区域合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北京、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大战略表现在( )
A.共同构筑区域山水林草绿色生态屏障
B.共同建设区域以水产品为主的产销体系
C.构建北京向内蒙古清洁能源输送通道
D.创建内蒙古向北京转移高新技术成果平台
16.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A.改变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B.促进两地区内部产业结构优化
C.完善了北京的公共基础设施
D.加快北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2020年伊始,一场灾害在武汉爆发。1月23日开始,武汉实施“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及高速路口暂时关闭。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武汉遭受的自然灾害应是 ( )
A.地震 B.生物入侵 C.病毒灾害
18.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是( )
A.拥有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B.交通最便利
C.经济基础最好
19.下列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沙尘暴 C.水体污染
20.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B.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C.市内各种交通网络密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工业布局受资源、市场、政治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材料二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国制定首部流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1)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是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压力最大的区域之一,为缓解能源、矿产资源供应紧张的状况,试提出建议。
(2)保证生态安全是建设长江经济带首要问题。西部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保障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公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通过促进交通的互联互通,增强南北两侧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1)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
(2)说明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势。
(3)分析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建设对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
23.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下图为区域联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读区域联系图,分析北京、天津随着产业和技术扩散,可以带来的哪些益处。
(2)简述河北能参与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来的优势因素。
参考答案
1.C2.B3.A4.D5.C6.C7.D8.A9.B10.D11.B12.D13.B14.B15.A16.B
17.C18.A19.B20.C
21.(1)开发新能源;寻找新的替代品;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中华工业的比重,提高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比重。
(2)保护天然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湿地等。
22.(1)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2)劳动力、土地成本低;水力、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政策支持。
(3)通过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降低运输时间、运输成本,提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充分发挥上中下游地区的区位发展优势,促进产业转移与升级、分工与合作。
23.(1)可以缓解北京、天津大城市人口、交通和环境的压力;分散其部分职能;也可以带动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2)位置临近,有便捷的陆上运输和海上运输;土地广阔,地价低廉;煤、铁、海盐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地方有优惠的政策扶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