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
第二节人口迁移
一、单选题
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
2.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高考方案的差异
3.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解人地矛盾 ②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提高住房价格 ④带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爱尔兰(地理坐标北纬53度,西经8度)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全国绿树成荫,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经济发达。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爱尔兰绿树成荫,其“树”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
5.爱尔兰从1845年起的移民潮,其原因是( )
A.战争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自然灾害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和快速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是全国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区之一。据统计,在京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总体以初中为主,以河北、河南、山东为主要流出省份。读“在京流动儿童占北京儿童(0-14岁)总数比例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京流动人口( )
A.生育率明显提高 B.趋于以家庭为主流动
C.少年儿童成为主体 D.老人和儿童比例同步增加
7.河北、河南、山东成为在京流动人口主体流出地的原因是( )
①教育资源较少 ②较其他省区和北京经济差距大 ③距离近且是人口大省 ④城镇化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北京、四川、浙江、新疆四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及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回答下列小题。
8.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北京、四川、浙江、新疆 B.北京、浙江、四川、新疆
C.浙江、北京、四川、新疆 D.浙江、四川、新疆、北京
9.2005-2010年四省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有( )
A.加快①省区老龄化进程,减轻了养老负担
B.缓解②省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
C.加强③省区与外省交流,促进了资源开发
D.缓解④省区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人。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人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饱和,经济效益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
11.“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术与素质的提升 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1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人口政策的执行,不仅影响婚姻生育行为,而且影响人口的空间移动。新加坡在实行了多年的控制人口增长之后,先是鼓励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生育,再是对所有家庭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并增加移民数量。下图示意新加坡不同时期人口变化情况,包括人口增长量、自然增长量和净移民人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新加坡在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之后,人口变化是( )
A.人口自然增长量持续上升 B.人口增长量先升后降
C.人口自然增长量先升后降 D.净移民人数先降后升
14.新加坡外来移民中,来自中国大陆的远高于马来人等其他族群,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邻近 B.经济收入差异 C.文化习俗相近 D.环境质量差异
2020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制定出台了《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实现“零门槛”落户和户籍转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随打工者迁入城市入学(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省新《户口规定》的实施,将会( )
A.拉大城乡发展差距 B.缓解城市老龄化进程
C.吸引各地人才流入 D.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16.未成年人进入城市入学,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城市教育水平的提升 B.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C.提高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D.加速推进地区城市化进程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BOSS直聘职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薛延波告诉经济观察网,2013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的比例超过50%,而在2018年、2019年这一比例已经降至35%左右,也就是说选择非一线城市的比例提升了十多个百分点。“逃离北上广、投奔新一线”成为热门话题,面对这种情况,2018年3月21日,北京市人社局公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10类尖端人才,但对年度新增人口实行总量控制。下图为北京市1990年以来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国家统计局提供原始数据)。
(1)据图描述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
(2)分析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分析北京市为什么采取“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尖端人才,但对年度新增人口实行总量控制”的人口政策?
18.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国。
(2)据图分析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图三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2005~2010年省域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
(1)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甲______,乙_____。
(2)试分析丙省人口迁移对当地的有利影响______。
(3)甲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条件中:①经济发达;②科技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水资源等资源丰富;⑤人口受教育水平高;⑥消费水平高(________)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4)概括丁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D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移民的主体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最可能是中老年人群体,D最可能。青少年一般是因为学业需要进行移民,青壮年一般因为经济因素,婴幼儿跟随父母移民,据此分析,故选D。
2.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所以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C正确。所以选C。
3.结合材料,生活方式型移民追求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主体是中老年人,要求服务行业类型齐全, 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中老年人口迁入,不会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人口增加,会提高住房价格。所以③④正确,故选D。
4.B
5.D
【解析】4.结合爱尔兰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地处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气候下的植被,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温带草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植被。故选B。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连续数年土豆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导致大量移民,其原因是自然灾害,D正确;与战争、政治等无关,AC错;大饥荒背景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会促使人口向外迁移,但“自然灾害”是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因素,排除B。故选D。
6.B
7.C
【解析】6.在京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比例持续上升,接近20%,呈现出流动人口以家庭为主的流动趋势,B正确。流动人口依然以青壮年为主体;老人大多喜欢叶落归根,加上迁移能力有限,跟随家庭迁移到北京的较少。故选B。
7.河北、河南、山东都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劳动力多;教育资源少,大量失学青年加入流动人口行列,①③正确;城镇化水平高是降低人口外迁率的因素。故选C。
8.B
9.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侧重读图能力考察。
8.图中横坐标代表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净迁移率越大,代表迁入人口越多,图中数字①对应的人口净迁移率大约是19%左右,净迁移率最大,应是北京;③地总人口最多,净迁移率为负值,为人口迁出大省,应是四川;④地总人口最少,应是新疆,所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北京、浙江、四川、新疆,B项正确。故选B。
9.①省区人口以迁入为主,迁入对象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会减缓①省区老龄化进程,A项错误;②省是浙江省,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口的大量涌入会增加当地的人地矛盾,B项错误;③省区是四川,为人口迁出大省,大量劳动力外流,不利于当地资源开发,C项错误;④为新疆,地多人少且经济相对发展落后,其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人口的迁入可以缓解当地劳动力短缺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D项正确。故选D。
10.B
11.A
12.C
【解析】10.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应该是乡村对人口迁移的“拉力”增加,材料信息表明,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人返乡创业,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B正确。我国城市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城市产业还在迅速发展,大多数城市产业还远没有饱和,城市经济效益大多还在继续上升,A错误。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对农民进城具有一定“推力”,但“城归”返乡创业不是回乡生活,因此这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城归”返乡创业主要不是为了回乡村耕种土地,D错误。故选B。
11.题意表明,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即通过年龄结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城归”给乡村带来的人口红利升级应该不是指年龄结构带来的红利,材料信息表明, “城归”人员是指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即“城归”人员的技术与素质提升,这种人口红利升级对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A正确。“城归”人员的性别结构没有明显特征,不存在性别结构的均衡化,且“城归”人员的性别结构的均衡化,与人口红利升级关系不大,B错误。“城归”人员只是部分外出打工人员,不存在数量的大幅度提高,C错误。“城归”人员是指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一般年龄不会非常年轻,不会使年龄构成的年轻化,应该可以缓解乡村老龄化,D错误。故选A。
12.由所学知识可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这些属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A错误。“城归”返乡创业,如果形成规模,有可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但这不属于“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B错误。“城归”现象使得部分农民工回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身边,可以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这是“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C正确。“城归”返乡创业,有可能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但这不是“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D错误。故选C。
13.C
14.C
【解析】13.人口增长包括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所以①为人口增长量;②总体趋于下降,应为自然增长量;新加坡经济发达,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大,人口迁入多,因此③为净移民人数; 结合图中的信息可得,人口自然增长量先升后降,C正确;净移民人数增加;人口增长量上升。故选C。
14.马来人等族群分布地区与新加坡空间位置更邻近,同时也存在经济收人差异和教育水平差异。而新加坡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与中国大陆习俗相近。故选C。
15.B
16.D
【解析】15.《户口规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一定程度缓解城乡各自问题,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故A错误。新《户口规定》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缓解城市老龄化进程,故B正确。由材料可知,该政策吸引的主要为打工者,故C错误。新《户口规定》能缓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一定起到保护作用,故D错误。故选B。
16.未成年人进入城市入学,会对城市教育带来一定压力,不会提升城市教育水平,故A错误。未成年人非主要劳动力,不会升级城市产业结构,故B错误。这些未成年人是迁移人口,不会提高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故C错误。未成年人进入城市后成为城市人口,提高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加速推进地区城市化进程,故D正确。故选D。
17.(1)1990年以来,常住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1990--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增加)。2016--2018年常住人口数量稍微减少。
(2)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等因素对人口的吸引力大,常住人口增长较快。
北京房价高,生活成本高;人才众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落户难,子女教育等问题多;其他新一线城市对人才优惠政策的实施,近两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3)为促进北京市产业的优化升级,增加城市创新活力,应引进高端人才。北京市当前城市化问题突出,交通拥堵,污染较严重:土地供应紧张,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突出,为了北京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新增人口总量进行控制。
【解析】(1)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应据图中信息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1990年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由1100万左右上升至2018年的2154.2万,常住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0~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呈不同速度地增加,而2016~2018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小,呈下降趋势。
(2)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应以2016年为界分两个阶段分别分析。1990~2016年,相对于乡村和其它大多数城市,北京市作为首都和对外交流的窗口,经济发展速度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居民收入高;北京市教育、医疗条件、文化娱乐条件好,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等因素对人口的吸引力大,从而常住人口增长较快。2016年以后,由于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职能疏解,提供的就业机会可能减少;北京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北京市培养的人才多,全国人才汇聚,人才众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为了控制北京的规模,北京市户籍管理较严,落户难,子女教育压力大,部分外来常住人口返乡创业和就业;其他新一线城市逐渐对实施人才优惠政策,吸引部分人才向北京市之外流动,因此近两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3)北京市采取“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尖端人才,但对年度新增人口实行总量控制”的人口政策的原因应从产业升级、城市化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了增强北京市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北京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北京市产业的优化升级,需要尖端人才作支撑,因此应引进尖端人才,增加城市创新活力;图中显示,北京近三十年人口过度膨胀,导致北京市当前城市化问题突出,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昂贵等问题突出,为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年度新增人口总量进行控制。
18.30 A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少年儿童比重大 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 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 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多元文化交流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 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
【解析】
(1)读图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知,A国人口出生率约是50‰,死亡率约是20‰,由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读图计算可知,在A、B、C三国中,A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约为30‰;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2‰;C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5‰。
(2)由图一可知,A国人口出生率较高;自然增长快。由表格可知,A国15岁以下人口比重是5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是5%,说明A国少儿比重大。故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
(3)读图三可知,该城市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人口的大量迁入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可以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可以加强多元文化交流。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等。
19.经济 政策 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利于提高经济收入;有利于地区间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任答两点) D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任答两点)
【解析】
(1) 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两省的人口都是净迁入。人口迁移的原因要从自然要素(地形、土壤、气候、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方面分析。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甲地为广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因经济因素,吸引大量务工人员迁入。乙地为新疆,形成人口迁入的原因主要有优惠的国家政策(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的发展),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等。
(2) 丙省为人口净迁出区,从环境角度看,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利于保护植被,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利于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利于加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 分析人口容量主要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发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环境变化趋势等要素分析。广东省纬度低水热资源丰富;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对外开发程度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①②③④⑤正确;消费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小。故选D。
(4) 丁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是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