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2020-2021学年七上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2020-2021学年七上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4 22: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寓言四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堂·导入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体裁·介绍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体裁·介绍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伊索寓言》
作品·介绍
宙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人物·介绍
赫拉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人物·介绍
赫耳墨斯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人物·介绍
赫耳墨斯
想——问——笑问
想——问——?
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
盲目自高自大者
整体·感知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尊敬的狮子大王:
我想向您讨教武艺,请于明日上午九时到动物王国的森林广场,一决高下,不知肯否赏脸?

无名之辈:蚊子
猴年马月犬日

挑战
蚊子和狮子
问题一: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问题二: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结论1:智者必胜
蚊子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
结论2:骄兵必败
问: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答:前者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自信。后者是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傲。
问: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答:“不料”。 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它至死不悟。
问: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败给一个无名小卒,你打算怎样去安慰他?
失败是成功之母。
要正确面对失败。
问题·探究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作品·介绍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整体·感知
句子翻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从井里打水洗涤 停留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到了…..的时候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 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使听见 当“被”讲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代词,这件事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这件事很快被宋国国君听见了。
这件事 的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派,命令 向 回答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
劳动力 在 不如
无闻也。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寻求消息,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划分层次
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新课·讲解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问题·探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问题·探究
杞人忧天
课堂·导入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纪昌学射》、《愚公移山》 、《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作品·介绍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
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
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shě
zhòng
xiù
chú


bēng
sāi
朗读·感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
担忧天会坠落下来
自己没有地方依托
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开导他
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
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即使坠落
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
打中甚至击伤
地塌了怎么办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
四处
踩踏
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为什么
罢了

字词翻译
寓 意
成语:
道理:我们不应该为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忧而忧虑,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
杞人忧天
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忧
课堂·小结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拓展阅读】
长庐子听说后笑着说:“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知道它们是气的积聚,是土块的积聚,为什么说它不会毁坏呢?天地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物体,但却是有形之物中最巨大的东西。难以终结,难以穷究,这是必然的;难以观测,难以认识,也是必然的。担忧它会崩陷,确实离正确的认识太远;说它不会崩陷,也是不正确的。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遇到它毁坏时,怎么能不担忧呢?”
长庐子的观点是……
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列子听到后,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这样,毁坏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来不知道去,去不知道来。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心上呢?”
列子讽刺了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请从下列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运用合理的想象自编一则寓言故事。尽可能做到语言精妙,寓意深刻。
选题一:嘴和眼睛的对话
选题二:树和斧子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