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神舟五号
B.神舟三号
C.神舟七号
D.神舟十号
2.下列属于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
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3.我国的教师节是
A.6月10日
B.9月10日
C.8月10日
D.10月10日
4.下列“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③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③
D.③②①④
5.“1956年5月26目,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若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不会繁荣的。……”据此推断毛泽东提出的方针是
A.“一化三改造”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一国两制”
6.“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
A.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B.体现了中国教育的进步
C.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D.是“文革”的成果
7.过去我国曾发行布票、粮票、油票等购物票证,现在银行卡、购物卡、公交卡等各种卡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票证到卡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反映生活物质由匮乏到丰富
B.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C.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D.反映消费、支付方式更加便利
8.某班级要出一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专题展板,现已收集到“宋朝指南针”“元代火铳”“泥活字版”等图片。以下图片可以入选展板的是
A.汉代造纸过程示意图
B.水排
C.耧车
D.算筹
9.某同学整理并制成下图知识卡片。如果给卡片一个主题名称,最合适的是(
)
A.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
B.国防力量发展壮大
C.外交工作不断突破
D.思想文化繁荣发展
10.2015年,中国中医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标志我国在自然科学某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她的突出成就是(
)
A.发现青蒿素
B.培育杂交水稻
C.发现元素-镭
D.发现青霉素
11.下列事件哪一项不属于863计划的成就?(
)
A.四川天眼太空望远镜
B.南海探测石油
C.天宫一号
D.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12.结婚“见面礼”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衣服、布料等物,80年代后期“见面礼”为手表,90年代变为戒指、项链等……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结婚需要准备房子。引发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B.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3.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五个
14.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奠定我国航天事业基础的是(
)
A.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B.神舟一号成功试验
C.神舟五号安全返回
D.天宮一号的成功发射
15.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嫦娥四号探月成功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叙述,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①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②“蔡侯纸”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③“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④甘肃敦煌莫高窟是这时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⑤《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⑥《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
C.③④
D.⑤⑥
17.暑期就要到了,张明一家准备去上海旅游,妈妈说坐火车去比较好,动车到上海也不慢;小明说还是坐飞机,那样更快;爸爸说还是开车去,走高速也很快,而且在上海还可以更自由地游览。这反映出今天的中国
A.人们更喜欢到大城市旅游
B.家庭分歧比较严重,影响生活
C.应该加强对交通的管理
D.交通出行方式多种多样
18.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迅速融入生活,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生活变化的是:
A.视频通话
B.网络教学
C.发E-mail
D.发电报
19.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20.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自行车到私家车"。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C.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D.西方生活文化的影响
21.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优异成绩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列不属于“文革”期间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籼型杂交水稻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2.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嵩素
B.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D.培育了优质小麦品种
23.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
①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②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伤寒杂病论》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简答题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列举出为此做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我国第一位“太空访客”和“太空漫步者”分别是谁?
(4)中国哪位科学家在2015年因为对人类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6)2012年中国哪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5.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和改革开就的历史性决策。工作中心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之路。试问,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是安徽省凤阳县的哪个村?
(3)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外开放也在不断的深化。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改革开放以来,“减肥”、“自驾游”、“语言时尚化”等社会生活现象说明了什么?
三、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岳麓书院大门的这副对联,意境深远,气势豪迈。晚清以来,湖南人一直以此为荣,成了湖南标准的广告语。的确,湖南人的影响似乎十分深远。钱钟书先生也曾说:中国有三个半人,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湖南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
——摘自《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与湖南人》
材料二:邵阳市松坡图书馆新馆于2017年9月28日正式揭牌开馆。新馆位于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院内,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读者800—1000人。据悉,1943年末,为纪念蔡锷(字松坡)将军,由邵阳社会各界人士筹集资金、捐赠图书,建立松坡图书馆。
——摘编自红网
(1)请根据主要贡献写出相应湖南历史名人。
主要贡献
历史名人
备选名人
改进造纸术,发明“蔡侯纸”
①
蔡伦、曾国藩、左宗棠、魏源、宋教仁、毛泽东
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
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新疆
③
(2)邵阳市修建的图书馆取名为“松坡图书馆”,其原因是什么?
27.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最鲜明的时代主题。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大规模利用西方科学和机械开始于什么时期?这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
(2)当代学者余英时先生认为,就其影响而言,五四运动更接近于启蒙运动。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启蒙”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这对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有何影响?
(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党和政府在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为了“赶上洋人”,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有何重大成就?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哪些成功经验?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B
6.C
7.C
8.A
9.B
10.A
11.D
12.D
13.D
14.A
15.B
16.B
17.D
18.D
19.D
20.B
21.D
22.C
23.C
24.(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稼先或钱学森
(2)东方红一号;第五个。
(3)杨利伟;翟志刚。
(4)屠呦呦
(5)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6)莫言。
25.(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
(2)小岗村。
(3)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26.(1)①蔡伦②魏源③左宗棠
(2)略。言之有理即可
27.(1)洋务运动时期或19世纪60年代;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意思类似即可)由走资本主义道路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答革命性质的变化不给分)
(3)发展生产力: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调整生产关系: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言之有理,任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