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4 22:2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历史核心修养的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年代尺有助于理解历史核心修养中的时空观念。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处应填入
A.李自成起义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朱元璋称帝
D.蒙古灭金
2.玉米、马铃薯、花生等农作物在明朝的出现主要表明了
A.这些农作物适应性强
B.明朝农业生产技术大大提高
C.农作物产量提高
D.明朝与外国保持了经济交流
3.明初废行省,地方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4.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5.“(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
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重要方法。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以下史实能够体现“对外抗击外敌入侵”的是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戚继光抗倭?
C.清朝设置台湾府????D.平定噶尔丹叛乱
7.“有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海禁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该材料能够佐证
A.郑和下西洋扩大了我国的政治影响???
B.郑和下西洋打破了明朝的海禁政策???
C.郑和下西洋不利于国家边疆的稳定???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8.“嘉靖四十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先后九战皆捷,俘聝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材料
记载的事件是
A.李自成起义?????
?B.雅克萨之战?
C.戚继光抗倭???
?D.清兵入关
9.七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长城时制作了下图所示的资料卡,其中▲处被打湿,根据提示,▲处的关键词可能是
明长城的___▲_____
长城,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铸成的历史丰碑,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更替
A.背景?????
?B.含义?
C.意义???
?D.演变
10.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
A.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
B.撰写《伤寒杂病论》
C.编写《千金方》
D.编写《本草纲目》
11.下图所示的主题是
?A.文学作品??
?B.史学巨著?
?C.传统科技??
?D.建筑艺术
12.明朝中后期,以市井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皇权高度膨胀??
?B.近代科学传人?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民族矛盾尖锐
13.图史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右图有助于下列哪一具体内容的学习
A.元末社会动荡的表现??
B.清兵入关的路线?
C.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D.满洲的兴起
14.学习历史,应学会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是西方学者布利耶特对明末政局的叙述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A.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
B.像李自成那样没有文化而有暴力倾向的人,成功只是短暂的?
?C.明朝将领吴三桂没有与李自成共事??
?
D.他(吴三桂)和满族结成了联盟
15.著名的清史专家孟森说:”至崇祯朝遂以亡明,盖由外困于建州,内民生日蹙cu故耳。”其中“建州”指的是
?A.后金??
?B.蒙古?
?C.契丹??
?D.西夏
16.《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康熙23年正月,罗利踞雅克萨、尼布楚二城,饬断其贸易,萨布素以兵临之。”该事件指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
17.“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隔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熙皇帝所写的这首诗叙述的是下列哪一件事?
?
A.签订《尼布楚条约》???
B.出兵收复台湾???
C.平定准噶尔分裂???
?D.颁布“迁海令”
18.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右边内容是一位同学整理的笔记片段,该片段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
19.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时间
事件
作用
1684年
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东面海防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时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B.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20.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这种现象
?A.?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
?B.?得益于阶级矛盾的消除?
C.?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导致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21.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不包括:
A.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B.政治清明,法制健全
C.国家倡导,计划生育
D.外患严重,国防需要
22.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23.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A.大兴文字狱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
24.据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记载,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代外交史料》中有嘉庆帝的上谕:“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两位皇帝的话反映了当时清朝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出于
A.防备西方侵略????B.警惕内外勾结????C.发展国内经济????D.盲目自大心态
25.“(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26.清朝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朝
A.文化专制加强
B.闭关锁国政策实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儒家学说地位提高
27.“生于荣华,终于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这是鲁迅对清中叶一位文学家的评价,认为其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新闻”。该文学家的作品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28.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之一。它是
A.元曲
B.徽剧
C.昆曲
D.京剧
29.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充分肯定了15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同时指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实指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当时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统治阶级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
D.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30.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①处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②处是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发展和社会变化
C.③处是隋唐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④处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题12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百度百科:鉴真东渡
(1)依据材料一,你能从材料中得出哪些信息?

材料二
在驱荷复台过程中,郑成功便开始着力经营台湾。首先是行政建制。“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其次是寓兵于农,实行屯垦制度。允许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家眷,在承天府或其他各地圈地,创建庄屋,开辟田园,“永为世业,以佃以渔及经商,取一时之利,但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第三是招来移民,推广中国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经过明郑政权经营开发,台湾已经成为中国东南沿海一个富庶的宝岛。
——李细珠:《郑成功的历史贡献及其时代意义——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5周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有12万人参与,航程十余万里,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郑和下西洋不仅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大门,而且间接地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提升了人们对移民收益预期,促成更多的中国人前往南洋等地经商和谋生,对中国移民在海外生存和发展,以及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李鸿阶《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海外移民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3)细读材料三,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联系所学,郑和远航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四
(4)材料四的图片反映历史上哪一事件?结合材料二、材料四,请用一句话评价郑成功和戚继光。
材料五
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同时也妨碍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闭关政策又是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等活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因而也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
——卢翰,
周荣居,
张爱华:《中国近代史纲要》
(5)依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实行该政策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6)综上所述,从唐朝到清朝,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中我们得到什么感想?
3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
已,并示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材料三
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左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摘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图一所反映的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有关?这一选官制度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所示机构中分管官员选拔的部门是哪个?
(2)为实现材料二中“把相权拿归自己”的愿望,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3)提取材料三中的信息,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写三点)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哪一机构的旧址?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重大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3.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聪明才智,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等方面都创造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宗教,又涉及亲情、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三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材料四
明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科技著作,在世界科技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领域
著作
作者
地位
医药
①_____________
李时珍
规模空关的药物学著作
农业、手工业技术
《天工开物》
宋应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法国人儒莲对《天工开物》评价:这本书中的好些技术,比如制墨、制铜、活塞风箱、提花机,都要远强于当时欧洲……对于明朝整体农业水平,利玛窦评价说:“远比欧洲富裕得多”……清军入关之后,明朝这些领先或和世界持平的技术,或社会文明水平等,却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因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科技水平一落千丈,整个社会反而变得野蛮,进而被欧洲人彻底甩在了身后,以至于让中国进入近代屈辱百年。——明朝科技水平有多高?看一看当时欧洲人如何评价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诗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四中的表格。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明清时期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C
D
B
D
C
C
D
C
C
C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C
B
A
C
B
A
D
C
A
B
D
A
A
31.(1)信息点1: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信息点2:鉴真主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
信息点3:鉴真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2)行政建制,设一府二县,加强管理;寓兵于农,实行屯垦制度;招来移民,推广中国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
(3)信息:郑和远航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郑和远航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中国的对外贸易大门,扩大中国人的地理知识;促进中国人前往南洋等地经商、谋生。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造船技术和远航技术的进步;对气候和海流知识的认识等。
(4)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5)消极: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妨碍了中外科学文
化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变化:从友好交往发展到战争冲突,从开放发展到封闭;感想:开放则兴,封闭则衰;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32.(1)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变化: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范围内,并且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考试形式为八股文(任答一点即可)部门:礼部
(2)措施: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宰相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元朝权臣乱政的教训;胡惟庸专横跋扈;权力欲望导致的猜忌;朱元璋出身贫寒的自卑心理(答出两点即可)
(4)机构:军机处;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5)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33.(1)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
(2)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曲在元朝发展到顶峰。
(3)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器的使
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应
用于航海.大大捉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
重要条件。
(4)①《本草纲目》
②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以总结性的著作为主,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主要是因为中国从明朝开始皇权空前强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压制了人的创造性。
(6)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和政府的支持;对外的开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