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三节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强化训练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被列入世界环保史册的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些变化,原来的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基本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下图为传统的桑基鱼塘示意图和基塘生产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传统基塘生产的特点有( )
A.生产规模大 B.生态良性循环 C.科技水平高 D.机械化水平高
2.基塘生产的变化反映了当地( )
A.水热组合条件改变 B.农业技术条件提高
C.土地价格持续降低 D.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下图是无人机拍到的港珠澳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无人机拍摄到的景观图可以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遥感(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4.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策源地,最适宜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
A.原料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
C.技术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6.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珠江三角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7.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内部交易成本低 B.化石燃料丰富
C.工业基础好,重工业发达 D.人力资源优势
8.现阶段珠江三角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措施正确的是( )
A.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B.积极开发水电,建能源储备基地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D.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高效、优质的生产服务体系
读“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9.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10.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水源不足 B.地形的阻隔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1.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A.钢铁工业 B.服装制造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经济圈又称城市群集合,是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2020年1月,国家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标。下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形成得益于( )
A.区域间人口流动 B.城市空间格局变化
C.生产要素的集聚 D.交通通信方式发展
13.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郊区城市化 B.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C.优化城市分工协作 D.提高中小城市等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的是产业振兴。打造专业村,做大优势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下图示意河南省四个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条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重渡沟村发展最优产业,依靠的是( )
A.优美的环境 B.深厚的文化
C.优越的位置 D.发达的经济
15.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 )
A.土地资源丰富 B.水利设施完善
C.机械化水平高 D.特色产品质优
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成立,该合作区陆地面积约470km2,海域约1100km2,常住人口不足十万。该合作区规划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等,例如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建设深圳的卫星城 B.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网
C.大规模开发利用滨海区土地资源 D.推动粤东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17.深汕特别合作区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①推崇创新文化②新能源开发能力强③自然环境优美④政府订单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新建一个城区的目的是( )
A.节省前期建设投资 B.缩短合作区的规划周期
C.增加劳动力的流入 D.利用和保护当地良好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下图示意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推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政策 C.技术 D.产业基础
20.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水平发展缓慢 B.土地价格上升幅度大
C.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D.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的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的道路也会不同。
珠江三角洲主要是利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而迅速推进了工业化,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又充分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迅速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基地。左图示意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
山西大同在20世纪90年代,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发展国有大型煤炭和钢铁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随着发展条件的变化,两地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困境。右图示意山西大同主导产业发展。
(1)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说出21世纪前山西大同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
(2)从工业结构特点角度,分析21世纪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困难的主要原因。
(3)从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角度,说明珠江三角洲和山西大同产业未来发展的差异。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简述“大湾区”)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是由广东省9座城市和香港、澳门组成的城市群,港澳广深是中心城市。俯瞰珠三角,发现珠江口的奇特之处:找不到珠江真正的入海口,出现大河小河争相入海的局面。
材料二广东大力推进打造大湾区一体化进程,大湾区内不同城市存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见下图一)。大湾区高科技企业依靠多样化的融资环境,还有宽容失败的环境及强大的容错能力,快速研发产品接受市场检验,走出了中国式的创新路径,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
材料三
(1)珠江口出现大河小河争相入海的局面,请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2)简述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企业走出中国式创新路径的条件。
(3)杭州湾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形状的高度相似(见图二)说出这样的形状特征给区域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4)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杭州湾发展可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经验,请说明可借鉴的理由。
23.读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甲图)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乙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核心城市是____(填名称);乙图毗邻____并与东南亚相邻。
(2)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
①雄厚的工业基础②丰富的矿产资源③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④外来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低洼的地势条件所形成的特色农业是____。
(4)两地区发展工业都面临____矿产和不足的问题。
参考答案
1.B2.D3.B4.C5.C6.A7.D8.A9.B10.B11.B12.D13.C14.A15.D16.D
17.B18.D19.C20.D
21.(1)以钢铁、煤炭等重化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比重低。
(2)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产业基础薄弱,资金不足;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轻纺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环节)为主,由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资金技术积累少。
(3)珠江三角洲:发展石化、钢铁、汽车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重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的开发和研究,提高其附加值。山西:传统工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2.(1)入海口河网纵横交错;珠三角一带有不少基岩残丘,河流遇到残丘产生分流;总体地势低平,河流到此流速放缓,再加上潮水顶托.泥沙沉积成沙洲,水流遇到沙洲易分汉;海侵海退。
(2)富有雄心的创业团队,政策支持快速申办企业;最全的零部件供应厂商研发产品并迅速做出产品,接受市场检验;快速.低成本的创新环境中不断改进;深交所和港交所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3)河流入海口出现冲积平原,容易形成大的城市聚落;海岸线凹进形成海湾.海湾的两翼可以实现江海联运,发展航运,随之带动金融产业;岸线曲折,平原广阔,为城市、产业、人口的聚集创造了条件。
(4)高铁高速公路及地铁将多座城市紧紧连在一起;统一规划,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实现地区间优势互补.有利于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头作用,疏解产业,带动省界的经济发展。
23.上海 (香)港澳(门) B 基塘农业(生产)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