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 巩固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 巩固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25 07:3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巩固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构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下图为小明同学了解相关内容后绘制的“十四五”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可能代表风电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清洁能源基地( )
A.分布不均,重点扶持西部高耗能产业
B.多能互补,提升能源的供应稳定性
C.规模较大,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以电代能,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量
3.图中“画”出了中国能源新模样,“灯还是原来那盏灯,电不是原来那种电了”,其含义是( )
A.能源输送总体格局发生变化 B.能源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
C.电力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化 D.电力的输送方式发生变化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求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5.“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将新疆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能源紧缺地区的工程,被称为“疆电外送”工程。下图示意“疆电外送”工程线路。完成下面小题。
6.与我国“西电东送”中线工程相比,“疆电外送”的不利条件是( )
A.能源不足 B.国内市场小
C.交通不便 D.输送成本高
7.“疆电外送”对新疆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了新疆能源紧张 B.扩大了能源生产规模
C.降低了电力生产成本 D.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我国鄂湘赣等地区煤炭产量呈衰减趋势。现以"海进江"(大秦/朔黄铁路入海进长江的运输路径)的运输方式,从区外调进大量煤炭。2019年10月1日,浩吉铁路建成运营,成为我国首条南北走向的重载煤炭运输线路(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鄂湘赣地区煤炭产量呈衰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电供应充足 B.安全环保政策趋严
C.市场需求减少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9.浩吉铁路建成,有利于( )
①形成北煤南运的运输网络②提高煤炭运输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③提高对鄂湘赣地区煤炭供应能力④改善鄂湘赣地区空气质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读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及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线路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基本格局是( )
A.沿海多内陆少 B.南多北少
C.山区多盆地少 D.西多东少
1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中的“西气”主要来自( )
A.准噶尔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沿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不经过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C.经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D.不经过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问题。
13.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对该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移动的主要目的是务工或经商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沿线土地压力
D.从人口移动形式看以就地后移为主
贝加尔湖平均湖泊面积3.15万Km2,总蓄水量达23.6万亿m3,平均水深730m,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每年有5个多月的结冰期。入湖河流达300多条,其中色楞格河贡献的水量最多,仅有安加拉一条河流输出。每年2-3月,贝加尔湖会出现奇妙的冰裂景观——湖面上的冰层裂痕纵横交错、精巧别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打卡。下图示意贝加尔湖冰裂及其地理位置,读图后完成下面小题。
15.对贝加尔湖冰裂现象的形成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
A.气温上升,湖冰迅速融化 B.大风吹动浮冰运动碰撞
C.湖水流动少,局部增温破裂 D.昼夜温差大引起湖水膨胀与收缩
16.内蒙古东部水资源短板严重制约了其煤、铁、有色金属等资源禀赋优势的发挥。有学者提出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内蒙古东部,但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反对者的理由最可能是( )
①地势南高北低,运行成本高
②沿线蒸发损耗大
③线路太长,投资成本高
④沿线冻土广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区域调查是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查发现,美国某城镇主要产业活动包括农牧生产、矿产开发、林木轮伐等,毗邻的湖泊是其主要水源地,近年来湖泊中氮、磷等元素逐年增加。下图为"某城镇所在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城镇东侧湖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农牧业生产 B.矿山开采 C.林区生产 D.高尔夫球场运营
18.到河口自然保护区调查时,能直接观察到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现象是( )
A.生物种类减少 B.大量繁殖的藻类 C.树木生长缓慢 D.土壤富含重金属
19.为满足城镇发展,在废运河边建设电厂,从河流调水将影响( )
A.工矿企业的生产 B.城镇居民的饮水 C.农场畜牧业发展 D.河口自然保护区
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300mm,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地面积大,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灌溉,"西水东调"工程的实施扩大了该国的灌溉面积。下图示意印度河流域"西水东调"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印度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湖泊水 B.湖泊水、地下水
C.雨水、冰雪融水 D.冰雪融水、湖泊水
21.该国"西水东调"工程的首要功能是( )
A.灌溉供水 B.调节径流 C.货物航运 D.净化水质
22.该国"西水东调"工程运行后,受水区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污染 B.水污染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碱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内蒙古最大规模水利项目-引绰尔河水入西辽河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绰尔河是嫩江的重要支流,“引绰济辽”工程设计多年平均引水5.65亿m3,占绰尔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8.14%,西辽河部分河道异常弯曲,使得河床经常摆动。
(1)嫩江主要的汛期有____和____,它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区。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简析西辽河干流段河道左右摆动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出该引水工程建成后对绰尔河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2020年,乌鲁木齐三次产业结构为0.8:27.2:72.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9万元。乌鲁木齐工业以石油、电力等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
(1)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 线工程的起点。2020年乌鲁木齐处于区域发展阶段中的 阶段。
(2)塔里木河流域属于内流区,指出该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3)从水循环角度,简述乙地不合理灌溉引发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金峡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位于汉中市洋县境内的汉江干流上游快谷段。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可满足关中地区渭河沿线2300多万人的城市生活、工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下面左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洋县东部的汉江黄金峡段介于泰岭、大巴山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东汉茶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选出低底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下面右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引汉济渭工程对关中地区的生态意义。
(2)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3)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4)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B2.B3.C4.D5.B6.D7.B8.B9.A10.D11.C12.C13.D14.D15.D16.B
17.C18.B19.D20.C21.A22.D
23.(1)春汛;夏汛;东部季风区
(2)降水集中,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植被覆盖率低,河水含沙量大;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侧向侵蚀严重
(3)绰尔河下游流量减少;两岸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退化
24.(1)一;工业化
(2)盆地地形;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3)不合理灌溉,增加地表径流量,下渗增加,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水中盐分残留在土壤表层
25.(1)可增加水源,扩大水域,缓解生态缺水,改善气候;可有效改变关中地区超采地下水,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止地面沉降;可补偿调节渭河水量,改善渭河河道生态环境。
(2)位于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经汉江水的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
(3)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沉积;两岸森林茂密,水土保持好;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4)森林茂密,原料丰富;河水清澈,水质优良;临近古道,便于外运;掌握了造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