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做 一 做
一、解释字义:
1、为宫室 2、贻余核舟 3、八分有奇 4、雕栏相望 5、两膝相比 6、矫首昂视 7、船背稍夷 8、钩画了了 9、水波不兴 10、中峨冠而多髯者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三十有四 2、诎右臂支船 3、王毅叔远甫刻 4、倚一横木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译句: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嘻,技亦灵怪矣哉:
课文总说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内容简明、充实,艺术性高。
作者细致地介绍了核舟的形状,描述了其中人物情态,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阅读分析第一节(总起)
一、介绍王叔远:
1、雕刻材料:
2、雕刻内容:
3、雕刻效果:
二、交代本文说明内容:
1、物:
2、主题:
奇巧人
径寸之木
宫室、器皿、人物、 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
核舟
大苏泛赤壁
知 识 点 击
苏轼:
北宋时文坛的领袖人物,父苏洵,弟苏辙。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生于1037年,22岁进士及第,官至副宰相,仕途几浮几沉,1101年病逝于常州。作诗两千余首,词三百余首,散文数篇,对后世影响很大。
文“欧苏”,诗“苏黄”(黄庭坚),词“苏辛”,书法“米、蔡、苏”(米芾、蔡襄),绘画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
以上资料引自史忠秋、吴丹丹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品读苏轼》。
阅读分析第二节(船中)
1、长:约八分有奇
2、高:可二黍许
3、中部:
(1)舱:轩敞者
(2)篷:箬篷覆之
(3)窗: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4)栏:雕栏相望
(5)字: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石青糁之
想 一 想
为何核舟上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句子?
表现“大苏泛赤壁”这一核舟主题。
阅读分析第三节(船头三人)
1、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
东坡、鲁直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说一说
你认为苏轼和佛印这两个人物在性格、志趣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阅读分析第四节(船尾二人)
1、楫:横卧一楫
2、舟子: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横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阅读分析第五节(船背)
1、船背:稍夷
2、题名:“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3、篆章:“初平山人”,其色丹
阅读分析第六节(总结)
通计一舟:长不盈寸,(高可二黍许)
人5;
窗8;
箬篷、楫、炉、壶、手卷、念珠 各一;
字34
嘻,技亦灵怪矣哉!
议一议
王叔远的微雕作品“核舟”,有很高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体现出“微雕”的特点:仅在长不足一寸的桃核中雕刻了较多的人物、物件、文字。
(2)主题突出:紧密围绕“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
(3)合理利用桃核作雕刻材料:因势象形
(4)雕刻的人物:各具情态,惟妙惟肖
(5)雕刻的各种物件:精巧细致,清清楚楚(包括字,及其颜色都作了精心考虑)
本课小结
1、结构:
总——分——总
2、具体介绍核舟时采用的说明顺序:
先船 中,再船头,接着船尾,最后船背的 空间顺序
3、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辅以其他
记叙(第1节中)
说明、描写(第2至第6节中)
议论抒情:(第6节中)
写一写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各种艺术形式五彩纷呈,各具特色,令人惊叹,除微雕艺术外还有很多,如书画、刺绣、陶瓷、印染等等。
你喜欢哪一种?以《我喜欢的_____艺术》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