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西周“宅兹中国”
A.有利于王朝长期繁荣 B.促使民族成分趋于单一
C.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 D.扩大了中原文明影响力
2.战国时齐国学者邹衍提出过“大九州论”,他认为,中国分为九州,然而中国这九州合起来也只是一个称为赤县神州的大州。在四海中还漂浮着八块大陆即八个大州,和赤县神州合称大九州。下列各项对邹衍的“大九州论”认识正确的是
A.战国时学者研究的对象从神转向了自然和世界
B.“大九州论”说明战国学者已开始具有世界视野
C.邹衍的学说启迪了儒家的“天下主义”
D.“大九州论”是中国地理科学的开端
3.魏晋之际思想家傅玄提出: “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农以丰其食,工以足其用,商贾以通其货,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无有一人游手在其闲。分数之法,周备如此。”在此,傅玄强调
A.农工商并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分民定业保证经济协调发展
C.发挥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职能 D.继承和发扬重农抑商的思想
4.南北朝以来,郡县倍多于古,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文帝罢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此变动表明
A.地方分权倾向严重 B.地方机构设置随意
C.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完善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5.宋真宗时,应天府平民曹诚热心助学,捐巨资扩建学舍百余间;莆田布衣方仪倾家产相资助,族人也纷纷解囊,终于建学成功;宋神宗时,福建路遭水灾,学舍毁坏,韩昌国等200郡民请求由民间出资重建,短时筹集3000贯,建造房屋130间。这反映了北宋
A.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积贫积弱严重导致教化权力下移
C.社会不同阶层联系加强 D.阶层流动性的加强吸引民间办学
6.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宋代司马光为宋神宗讲经时提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点,并且以曹随萧规等历史典故进行论证。王安石参政离开经筵之后,安排吕惠卿进入经筵,吕惠卿又引用《尚书》中“刑罚世轻世重”来论证祖宗之法可以变。这说明
A. 皇帝决策受到经筵左右 B. 文献典故解释迎合现实的需要
C. 宋代政务决断有民主性 D. 宋代朝臣的文化水平难分高下
7.明代设通政司管理向皇帝转呈百官奏章,并负责在奏章和外封上书写奏章摘要和条目要点以便皇帝御览。而清代各种奏章直送内阁,密折连内阁都不用经过,通政司只负责核对公文程式和转呈。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内阁实权的加强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行政体制的僵化 D.通政司名存实亡
8.1912年8月,孙中山认为,“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已终,建设之局伊始”,因此“挟党见,闹意气”是不合时宜的,各党派应当筹谋共同建国。次月,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一职,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全权筹办全国铁路。这反映出当时
A.孙中山对时局缺乏正确认识 B.党见纷争导致政治局势动荡
C.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D.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
9.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10.1840年8月,中英双方文书往来发生变化。英国文书不在用“禀贴”格式,而用“咨会”字眼。中方复函,则放弃“谕”“批”等,而改用“照会”样式。这一样式成为中国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这一变化说明了
A.英国达到了战争的目的 B.中方接受了平等外交理念
C.中国放弃了天朝上国理念 D.外力迫使外交形式上对等
11.“北京的警报响起的时候,附近小学的学生和他们的教师排好了队伍,然后在军人的指导下开始向街的一头加快步子跑去。他们像小小的田鼠一样,消失在地下的地堡里。”这是1970年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的一篇文章。材料折射出当时中国
A.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B.受到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C.“左”倾错误扰乱生活秩序 D.积极推行军事化教育
12.1701年英国颁布《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威廉、玛丽若无子女,由安妮公主继位。安妮若无子女,王位转给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索菲亚及其后代,这就是后来汉诺威王朝统治英国的法律依据。这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王位继承制度得以完善
C.君主权力归议会执掌 D.法律拥有至高无上权威
13.14和15世纪,意大利文化精英对意大利“俗语”和通行于欧洲各国的拉丁语孰优孰劣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到16世纪,意大利“俗语”的价值和尊严基本确立。这一结果
A.促成了国家统一的实现 B.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
C.瓦解了传统文化的权威 D.导致了市民阶层兴起
14.1992年2月,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但各成员国人民对此态度不一。丹麦公决以微弱多数(50.7%)予以否决;法国公决以微弱多数(51.05%)通过;挪威公决否定该条约;其他各国议会往往以冷漠态度批准条约。这说明
A.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 B.欧洲联合不符合大多数欧洲人利益
C.冷战结束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欧洲人民对结成政治同盟心存疑虑
15.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丁国是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钢产量(单位:千吨)
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甲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乙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丙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丁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6.近两年来,全球经济陷入了持续的结构性低迷。特朗普上任后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要求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甚至威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些现象表明
A.意识形态影响政府的政策 B.美国丧失全球化主导地位
C.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 D.传统国际经济秩序的瓦解
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20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
1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水浒传》等章回体小说,其中很多内容对宋代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引用时需要加以辨析。
材料一
话说宋时有个官人,姓吾,名爱陶,本贯西和人民。爱陶原名爱鼎,因见了陶朱公致富奇书,心中喜悦。自道陶朱公即是范蠡,当年辅越灭吴,功成名就,载着西子,扁舟五湖,更名陶朱公,经营货殖,复为富人。汪商见了爱陶,以真为假。爱陶见了汪商,认假非真,举手问尊客何来。汪商道:“小子是徽商水客,向在荆州。遇了吾剥皮,断送了我万金货物。因没了本钱,跟着云游道人,学得些剑术,要图报仇。”
——摘编自天然痴叟《石点头》
材料二
武松道:“休得胡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酒家看了道:“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
——摘编自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三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于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施汤药。
——摘编自郭小亭《济公全传》
找出材料中两处不符合宋朝史实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被纳入美国阵营,与美国联系日益紧密,其技术人才迁移美国的趋势也迅速加快。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中国等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全球化的大潮中,相应的,亚洲流向美国的技术人才也与日俱增。1949~1979年间,中国向美技术移民现象并不常见,但自1980之后迅速增多。到2000年,中国、印度和菲律宾成为向美国输送科技人才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
——摘编自梁茂信《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1990年代开始,中共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教育部先后设立了多项基金和奖励计划,先后资助或支持了两万多名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教育部与西部地区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先后组织归国留学生赴西部从事学术、科研与创业活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国政府大力投资和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精英回国发展。至2018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51.94万人,创历史新高。
——摘编自吴瑞君、陈程《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趋势及引才政策创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亚洲向美国技术移民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1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这种连锁反应如下图所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图中“一系列重大变革”中的一对关系或多个关系的内在联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12分)
材料
乡诉讼是明代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洪武三十年(一三九七年)四月,明太祖颁布钦定之《教民榜文》,榜文共四十一条,对于乡诉讼有详尽的规定。关于乡诉讼的具体内容大致如下:乡诉讼的法官是本管里甲(指里长及甲首)及老人,他们是兼任法官;乡诉讼管辖的案件是一乡之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乡诉讼采合议制,必要时得刑讯当事人。乡诉讼的法官均系里甲或老人,其所谓判决系合议制之决定,或有书面,或无书面,并不一定。其判决之依据为国法、人情与风俗习惯等规范。明代乡诉讼之判决有类于现今之乡镇调解委员之调解;乡诉讼的目的在于减少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但因里甲及老人的素质良莠不一,判决未必公正。判决之后,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服,得于乡诉讼判决后上诉州县衙门。明代乡诉讼之施行,曾经发生几次变化。总的来说,成化之前,尚能依敕令施行。弘治以后,渐难施行,上述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多径向州县衙门呈控。
——据《中国审判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乡诉讼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乡诉讼的影响。(6分)
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选择题
1.D 2.B 3.B 4.C 5.D 6.B 7.B 8.A
9.D 10.D 11.A 12.D 13.B 14.D 15.A 16.C
非选择题
17.【答案】①徽商是明代时候才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宋代时期不存在徽商。(4分)
②白银是在明朝成为流通货币的,宋代流通货币以铜币为主。(4分)
③棉衣的普遍穿着是在元代黄道婆普及棉纺织技术之后,即棉衣在元代之后才成为普遍穿着,故当时不可能善施棉衣。(4分)
18.【答案】
(1)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演变;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等国家改革开放;美国科技文化的领先地位。(8分)
(2)特点:政府支持,政策灵活;国家建设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原因多元,形式多样;数量不断增多,回流趋势增强。(6分)
作用:有利于提升整体人才素质,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科技竞争力;推动西部开发建设,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换经济增长动力。(6分)
19.【答案】
示例一:
观点: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互相影响。(2分)
论证: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工业革命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发展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推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推动了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8分)
综上,经济决定了政治,而政治也会反作用于经济。(2分)
示例二:
观点:欧洲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欧洲确立对世界的霸权(2分)
论证: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发展为启蒙运动发展提供启迪和思想方法,进而推动欧洲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电磁感应现象为代表的自然科学重大突破,并迅速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科技不断创新并推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强欧洲的力量,为其确立世界霸权提供了必要性(对原料、市场的需求等)和可能性(坚船利炮、交通通讯等)。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和1832年的议会改革为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并为政府加快对外殖民的决策奠定基础,推动英国称霸世界。(8分)
综上,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相互依赖、互相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2分)
20.【答案】
(1)特点:政府主导,皇帝重视;内容详尽;方式灵活多样;适时调整。(6分)
(2)影响:有利于减少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判决未必公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