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5 18:2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背景:
材料一: 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摘自《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缺少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不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的“生死状”
试一试: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权利。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权利:土地的使用权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特点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开始:
发展: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课堂延伸: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一个比起一个能。”“早上工,天不明。晚收工,黑蒙蒙。早晚两头见星星,一天当成几天用。”
——大包干后的农民顺口溜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3年
96995.3
8895.9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潮
农村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材料三:二十多年前,青岛电冰厂(海尔前身)负债147万元,当时企业亏损由国家贴,所需投资照样可以向国家伸手要,但这样亏下去,国家经济必然大受损失。
材料二:那年夏天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材料一:(张瑞敏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企业亏损严重,国家财政负担重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1、开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影响
所有制
结构
职权
划分
分配
方式
单一公有制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扩大企业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中心环节)
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集体企业
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
个体企业
1984年的
青岛电冰箱厂
亏损147万元
现在的
海尔集团
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2018年1月统计数据)
青岛海尔总部大楼
1991年组建
海尔集团
1992年利润8亿元
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硕果累累: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翻了一番。
读材料想一想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哪些弊端?
上个世纪80年代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
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制度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
三、制度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的改革又该何去何从?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
三、制度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明确提出:
2.基本框架确立:
3.意义: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国家
1978年
1992年
21世纪
1984年
开始农村改革
重点
城市
改革
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策调整
制度创新、不断深化
模仿苏联的路
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首先在( )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A.农村 B.城市 C.工商业部门 D.沿海地区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 )
A.土地私有制基础上 B.土地农民所有制基础上
C.农业合作基础上 D.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营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 D.增强企业活力
A
D
D
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当堂检测
D
B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习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
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
——习近平
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