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能力目标:学会测量胸围差的方法,了解自己的胸围差;
课 型:新授
教学重点:
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难点:
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过程中膈肌的运动;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媒体运用:
电子白板
教学准备:
挂图,模拟呼吸运动装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外界空气会由呼吸道会进入到肺部,再会经由肺部进入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但是(1)为什么外界的气体会进入到肺部呢?
(2)外界气体进入肺部后,又发生了一些怎样的变化呢?
二、自主学习
人体是如何将气体吸入的?阅读课本45-46页,回答问题:在我们呼吸的过程中,胸廓的容积是有规律地变化的,这种变化是否与何种原因迫使外界气体进入有关呢?
人在呼吸的过程中,胸廓的容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吸气时,胸廓的容积变大;呼气时,胸廓的容积变小。使得胸廓容积发生变化的原因只要有两个:
1、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使得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变小和变大(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和胸骨向上提升,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延长,肋间外肌收缩越强,肋骨的提升将越高,胸廓的前后距离越加大;肋间内肌的肌纤维斜行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当其收缩时,是肋骨更向下斜,使胸廓前后、左右径均缩小)。
2、膈的收缩和舒张使得胸廓的上下径扩大和缩小。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吸时,正好相反,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膈[也叫横膈],介于胸、腹腔之间,是最重要的呼吸肌,呈穹窿状,两侧凸面向上,周围部为肌质,中央为腱膜[中心腱]。当膈肌收缩时,中心腱移动不大,而两侧穹窿突起则向周围降落。膈肌收缩越强,横膈位置越低,中心腱也明显下降。膈肌舒张时,腹壁收敛迫使腹腔内脏回复原状,膈肌穹窿顶重向上,使胸腔上下径缩小)。
三、自主思考
胸廓的变化和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师胸廓扩大?
四、合作交流
同学们可以看看书P49的演示实验,想一想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1、学生分组做这个实验,学生讨论。
2、小组代表回答:在把橡皮膜向上顶时,气球回缩;挪开手橡皮膜向下缩时,气球胀大。
五、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想一想,游过泳的同学一般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刚下水的时候,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觉到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综合这几个例子,你们能否得出胸廓扩张与呼吸的关系吗?
2、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归纳: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会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会被压出。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廓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这也就是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会由气压高(浓度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浓度低)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
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一、自主学习
气体进入肺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二、自主思考
请同学们看书P50资料分析,思考上述问题。
三、合作交流
1、肺泡适于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多;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四、合作探究
1、氧气由外界进入,最终被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吸气,含氧气较多的空气进入肺;
(2)由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肺泡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3)氧气随血液流经全身;
(4)于气体扩散原理,氧气由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中,最终为细胞利用。
2、参照以上四点,分组探究出二氧化碳最开始由组织细胞产生,到最终排出体外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1)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合成二氧化碳;
(2)由于气体扩散原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3)二氧化碳随血液流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4)由于气体扩散原理,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最后由于呼气,被排出体外。
3、气体由肺泡到达血液中,要穿透几层膜?由组织细胞中到达血液,要穿透几层膜?
答:分别是3和4层。
六、作业设计
完成长江作业本P23-27。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后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内容,本课的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一个是掌握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课程内容内容难且复杂。课堂教学以“胸廓容积变化”为主线进行一系列活动,先宏观后微观、由外到内,层层深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接着,以“肺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概念为中心,分析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归纳出肺泡的结构特点和气体交换的过程,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达到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通过“吹气球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体内的路径”来导入新课,接着是学生自主预习,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时,学生很难想象气体进出肺的机制是怎样的。我先是让学生做个小体验“深呼吸”来感受肋骨的运动以及胸廓容积的变化,接着通过改变塑料袋容积的大小来改变里面气体压力的大小,让学生意识到“一定的气体,当容积变小时,气体压力变大,反之亦然。”再利用两个动画形象的展示出肋间肌、膈肌的运动与胸廓容积之间的关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变大;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P46的“演示实验”和亲身体验“模拟膈肌的模型的运动”,加深对“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具体过程。当学生对压力差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更容易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
在学习“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时,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原因和过程很难理解。我先通过图片展示“肺泡的微观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肺泡的结构特点,接着进一步通过动画“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让学生分析、归纳并总结出“在肺泡处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学生此时终于明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将胸廓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等抽象、复杂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而且自制模型进行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懂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结论,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表达、探究能力。 但是,本节课中有几个环节需要改进,比如,在分析“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时,教师只是将过程给描述出来,学生跟着教师走,但是不理解这个过程的原理,如果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再将该过程描述一遍,效果会更好一点。还有,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环节中,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而是自导自演,将气体交换的过程描述一遍,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掌握情况,部分学生不理解气体交换的实际过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课堂上不是放得很开,有点拘束,口头禅较多。
总体上,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特点,突出重难点,且课堂氛围和谐,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