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 6.2.3盐的性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 九年级化学第二学期 6.2.3盐的性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5-25 10: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盐的化学性质安排在教材比较靠后的地方,它是整个教材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所有物质类别学习与化学方程式学习的一个总结。在前面第五章学习酸、碱性质时,已经对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渗透,盐的教学过程就是梳理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与基本反应类型等知识点的过程。学生对于这类学过的盐的知识往往存在模糊不清,只有记忆未能真正理解的情况,因此,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入手,并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对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减轻学生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负担,使学生意识到“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本节课还通过学生活动的设置,学会一般鉴别物质的方法,并且解决了硫酸根、盐酸根和碳酸根的检验,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盐和酸、碱的反应
(2)学会选用合适的试剂鉴别盐酸,硫酸
(3)学会检验混合溶液中的硫酸和盐酸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对比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检验,提高演绎,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品质,加深对化学学科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盐与酸、碱的反应
难点:学会检验和鉴别稀硫酸、盐酸的方法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
教学媒体:ppt、黑板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硫酸铁、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与引入
【讲述】在前面内容中,我们已经学过了酸的性质,那么你们能说出酸有哪些性质吗?我们把这些知识简单复习一下:酸与指示剂的显色反应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2HCl+Fe→FeCl2+H2↑跟碱能发生中和反应:2HCl+Cu(OH)2→CuCl2+2H2O补充:溶液变成蓝色与碱性氧化物反应:3H2SO4+Fe2O3→Fe2(SO4)3+3H2O补充:通常利用这个反应来除去铁锈与碳酸钙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CaCO3+2HCl→CaCl2+H2O+CO2↑补充:实验现象是:有大量气泡生成。那么,酸除了和碳酸盐反应之外,还能和其他的盐反应吗?碱又能不能与其他盐反应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盐和酸、碱的反应。
【回答】1、与指示剂有显色反应2、与活泼金属反应3、跟碱能发生中和反应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5、与碳酸钙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板书】2HCl+Fe→FeCl2+H2↑HCl+NaOH→NaOH+H2O3H2SO4+Fe2O3→Fe2(SO4)3+3H2OCaCO3+2HCl→CaCl2+H2O+CO2↑
二、盐的化学性质(1.盐与酸的反应)
【提问】盐能否与酸碱发生反应呢?接下来的实验现象会告诉你们结论【实验1】硝酸银与盐酸的反应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试管里的变化。实现现象:溶液变浑浊实验结论:硝酸银溶液跟盐酸反应,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板书】AgNO3+HCl→AgCl↓+HNO3【讲述】由这个实验,我们得到检验盐酸的方法,即用硝酸银来检验盐酸。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氯化银是不溶于稀硝酸的【实验2】硝酸钡、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在盛有少量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硝酸钡、氯化钡溶液。观察试管里的变化。实验现象:溶液变浑浊实验结论:硝酸钡、氯化钡溶液跟稀硫酸反应,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盐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板书】Ba(NO3)2+H2SO4→BaSO4↓+2HNO3BaCl2+H2SO4→BaSO4↓+2HCl【讲述】由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鉴别稀硫酸和盐酸的方法。这里也有强调的地方,那就是硫酸钡和氯化银同样都不能溶于酸。
观察硝酸银溶液的储存方法及反应前后的变化,试写出化学方程式。观察硝酸钡、氯化钡溶液的外观,以及反应前后溶液的变化,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拓展(如何用盐的性质来鉴别不同的酸)
【讲述】由刚才两个实验,我们已经知道氯化银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问题1】那么请你们思考一下,到底如何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硫酸和稀盐酸呢?实验的语句描述如何使用才准确?【总结并提问】除了氯化钡可以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外,还有没有其他试剂能鉴别两者呢?【总结】除了氯化钡,还有硝酸钡、氢氧化钡可以鉴别,那么能不能用硝酸银来鉴别呢?【板书】H2SO4+2AgNO3→Ag2SO4+2HNO3大家注意,这儿的Ag2SO4是微溶于水的物质,如果用硝酸银鉴别,两支试管中都会出现浑浊。因此,不能用硝酸银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问题2】如何鉴别稀硫酸和稀硝酸?【问题3】如何鉴别稀硝酸和稀盐酸?【板书】见附1
【回答】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瓶试剂瓶中的溶液。再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试管中的溶液就是稀硫酸,另外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回答】可以用其他盐如硝酸钡,也可以用碱如氢氧化钡【回答】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两种溶液。再分别可以加入盐如氯化钡或者硝酸钡或者氢氧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为稀硫酸【回答】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两种溶液。再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稀盐酸。
2、盐与碱的反应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碱的性质,请大家回忆一下碱有哪些性质呢?【总结】同样,我们先来复习碱的通性与指示剂反应:碱遇石蕊变蓝色,遇酚酞变红色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Ca(OH)2+CO2→CaCO3↓+H2O补充:这是一个经典的反应,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沉淀与盐的反应:2NaOH+CuSO4→Na2SO4+Cu(OH)2↓补充:氢氧化钠与蓝色的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提问】那么,其他盐溶液能否和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请大家观察实验【实验】硫酸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在两支盛有少量硫酸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观察试管里的变化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中都出现红褐色沉淀【板书】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Fe2(SO4)3+3Ca(OH)2→2Fe(OH)3↓+3CaSO4
【回答】与指示剂反应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与某些盐溶液反应【观察实验】观察试管中溶液反应前后的变化,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三、课堂检测
试管内壁残留的下列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A
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B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固体C
盛放过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D
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生成的蓝色固体【讲解】A中红棕色固体是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B中留下的红色固体是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C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D中的蓝色固体是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2HCl→CuCl2+2H2O因此,答案为:B
【做练习题】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在于盐与一些酸和碱的反应,这当中的难点在于如何鉴别不同的酸,鉴别盐酸我们要用硝酸银,鉴别硫酸可以用氯化钡,硝酸钡或者氢氧化钡,但是当鉴别一种溶液是盐酸还是硫酸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只能选用氯化钡,硝酸钡或者氢氧化钡。布置作业: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联系以往学习过的一些反应,例如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作为知识的衔接点,引出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从而引出了盐酸的鉴别,自然而然可以通过实验再引出硫酸,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不然会造成知识点被隔离的感觉。从知识的引出、掌握,大多都是学生在现有知识上的提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总体基本让每个学生动手做一做,并且在实验过后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归纳规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节课的实验现象十分明显,一定要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根据实验的现象书写实验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