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5 11:0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入



  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值得学习和继承之物,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精华。
  一、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分为四大部分,具体如下:
类 别
内 容
经部(主要是儒家的经典)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十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类 别
内 容
史部
(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正史(沿用《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例,大多由朝廷主持修纂或得到朝廷认可)
如“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后来,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
除正史以外的史书及“野史笔记”
如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三通”(《通典》《通志》
《文献通考》)史学理论方面的典籍《史通》
类 别
内 容
子部
先秦
时期
先秦诸子百家留下的重要文化典籍,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
魏晋
以后
《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子部书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可以说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几乎都包括在其中了
集部
(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
别集(收集个人作品)
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
总集(收录众人作品)
如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还有《全唐文》《全唐诗》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中国文化经典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风貌。具体如下:
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1)文化背景: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儒、墨、名、法、阴阳、道德、农、纵横、杂、小说等学派,形成了所谓的“百家争鸣”局面。
(2)代表作品:《论语》《老子》《孟子》《庄子》等。
2.先秦至清的影响深远的史学典籍
时 间
文化背景及特点
代表作品
先 秦
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
《尚书》
《春秋》
《左传》
两 汉
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为以后持续约两千年的“正史”确立了规范
《史记》
《汉书》
唐至清
历史著作不断涌现,带动了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史通》(唐)
《文史通义》(清)
  3.两汉影响最大的礼书
(1)文化背景:中国古代重视礼法,把“礼”作为治理人民的方式,
礼书在历史上层出不穷。
(2)代表作品: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的《礼记》。
(3)内容及影响:具体而细致地阐述了儒家的礼治思想,无论对国家的治理还是民众的道德修养与规范,都有重要的意义。
4.盛唐的政治文化典籍
(1)文化背景:唐代社会空前繁荣,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年间又是盛世。
(2)代表作品:唐代吴兢编写的《贞观政要》,其内容是对这一时期治国经验的总结。
5.宋代理学的典籍
(1)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学的兴起,构成了文化的新动向。在这样的背景下,理学家强化了对所谓“天理”即社会道德体系的哲学思考,为宋以后的社会稳定,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代表作品:朱熹的《朱子语类》。
6.明清启蒙思想的典籍
(1)明中叶:
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李贽
的《焚书》是对传统思想的勇敢挑战,《童心说》一文正
是这一“异端”思想的反映。
(2)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早期启蒙思潮向纵深发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探讨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提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政治理想,在专制政体下,它所表现的天下为公的理想具有突出的进步意义。
7.古代科技方面的典籍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也很发达,并形成了具体的科学技术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产生了一批卓越的科技著作。
三、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经典文
化思想




现实性
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
民本
思想
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
包容性
古代认为,只有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开放趋势是一致的,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
经典文
化思想




对自然
的亲和
态度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
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都能给我们以宝贵的营养
  四、怎样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这本书?
1.掌握《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两条线索
从历代文化经典论著中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章节,既展示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以及历史、伦理、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又反映思想的流变和文化的发展。因此,书中各单元同时兼顾两条线索。
(1)按照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
涵盖儒家和道家、历史、道德、政治、理学、科学、学术、文学等诸多方面。本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次序展开的。
(2)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纵向展开。
本书的编排基本上也遵循了这个规律。从春秋战国起(第二、三、四单元),经汉唐(第五单元),至宋明(第六、七单元),结束于清代(第八、九单元),基本做到了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走向相吻合。
2.了解《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篇章结构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结构包括“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内容。
“相关读物”大多与“经典原文”属于同一类经典,如第二单元的《孟子》《庄子》即与“经典原文”《论语》《老子》相呼应,同是儒、道二家的重要经典。也有的“相关读物”是“经典原文”的延伸,如第三单元的“经典原文”是《左传》,而“相关读物”的《直书》则是对古代历史实录精神的总结。
“大视野”部分主要选录了一些当代名家的文章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它们与“经典原文”大多有一些思想上的关联,有助于同学们从近距离理解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意义,并引发思考。
在学习中,“经典原文”可在课堂上完成,而“相关读物”“大视野”可在课外以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
3.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方法
(1)要与先哲对话:所谓与先哲对话,就是带着问题去学习,从文化经典中寻求启发或答案。
(2)要与师友对话:真理越辩越明,在《论语》中就看到孔子与弟子间的很多对话,这种对话有利于对真理的探究。
(3)要与自己对话:在中国文化经典中,有不少说法放在现代并不一定合适或正确,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努力辨别,逐步确立正确的认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