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每日积累
得意忘言
【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首当其冲
【解释】已得其意,就不需要语言了。
表示相互默契,心照不宣。
字词梳理
翌日( ) 灼热( ) 俯瞰( )
巉峻( ) 焦炙( ) 拾阶( )
独踞( ) 纤指( ) 皑皑( )
沟壑( ) 打嗝( ) 骡背( )
苍穹( ) 颠簸( )
醺醺( ) 辚辚( )
纷至沓来( ) 络绎不绝( )
jù
zhuó
shè
yì
kàn
zhì
chán
hè
xiān
cānɡ qiónɡ
ái
diān bǒ
tà
luò yì
ɡé
luó
xūn
lín
勃朗峰
银白色山峰
西欧第一高峰
关于勃朗峰:
勃朗峰(法语:Mont Blanc,意大利语:Monte Bianco,意为白色之山),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西欧的最高峰。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前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其中的一篇。
游记的文体知识
1、游记的含义:游记,就是旅游见闻,是记述和描写旅途见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记叙文。
2、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第一,所至,即作者的游踪;(骨骼)
第二,所见,即作者在旅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血肉)
第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灵魂)
3、游记的特点
(1)先游后记,亲见真闻,是一种纪实性的散文。
(2)以叙述、描写见长,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有时兼有议论、抒情、说明。
(3)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看法或思考认识,不能纯粹客观纪实,否则是历史资料,不是散文作品。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阅读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根据作者的游踪,梳理课文情节。
第一部分(1—6):写上山,描绘山中奇景。
第二部分(7—11):写下山,叙述奇人奇事。
探究上山路
作者写了上山途中哪些地方的哪些景物?
黑首沿途:
勃朗峰:
勃朗峰周围:
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山巅:
清流急湍、岩壁巉峻……
白雪穹顶、光艳耀目……
奇形怪状的山峰
色彩斑斓、彩霞满天……
面对这些景物时,作者产生了何种感受?
探究上山路
作者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①描写角度
②调动感官
③修辞手法
感受下山之趣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下山之趣?
怪异的车夫、惊险的旅途
作者是如何来刻画这个怪异的车夫?运用的手法有哪些?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感受下山之趣
车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车技高超
“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如此颠簸,我生平从未有过……”
②语言幽默
“……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感受下山之趣
旅途的惊险表现在哪些地方?
路况差,车速快,颠簸厉害,常险遭不测
惊险之外,也有惊喜。旅途的惊喜表现在哪里?
虽有颠簸之苦,常险遭不测,却超过了长长的游客车队,住进了上等的房间。
如此戏剧性的结局,充满了传奇色彩
写作特点
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
2.工笔与白描相结合。
3.叙事幽默风趣。
感知作者人生态度
幽默、坦率的个性;
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