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高三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明和先祖转变为家庭核心的“父”,表现形式由西周
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活跃
B.血缘政治的强化
C.农业经济的转型
D.中央集权的建立
2表1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秦始皇东巡会稽事迹的历史叙述(部分)。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表
出处
记述
《史记·秦始皇本纪》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
出土文献《秦始皇禁湘山诏》/皇帝“凌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因其“树木野美”,而下令“皆禁勿
A.传世史料可信度低
B.综合多元史料即可得出结论
C.出土文献价值最大
D.史学研究需要进行史料辨析
3.唐后期的河北幽州,尊安史叛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并修坟建祠予以祭祀。后朝
廷欲变更其俗,“乃发墓毁棺”,居然激起当地兵变。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疆域变化影响专权体制
C.中央集权面临着危机
D.朝廷缺乏有效平叛策略
4末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釆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
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
宋代
A.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
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
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收入
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
5.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但若
能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圣为贤”。王阳明的这一言论
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
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否定了儒学的义利观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三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6.表2所示为19世纪60~70年代上海几家主要外国轮船公司中的华商附股情况。由此可知
当时
表
轮船公司名称
总投资
华资
华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
旗昌轮船公司
1000000元
00000
公正轮船公司
50000两
北海轮船公司
194000两
9400两
A.民间出现了投资办厂的高潮
B.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得到发展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萎缩
D.洋务运动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7.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英、法、美德、日、俄等列强在中国问题上达成“大国协调”:拒绝给
予深陷财政困境的清廷或南京临时政府仼何一方贷款,强调只有一个更加稳定的、能够代表
全中国的政府才能获得列强的财政支持。列强的这一“大国协调
A.意在挽救清政府的统治
使中国民族工业走向衰落
C.实为干涉中国内政找借口
D表明西方国家赞同辛亥革命
8.1915年5月,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写道:“历史者,观往迹制今宜者也,公理公
例之求为急…观西洋史,当注意中西之比较,取于外乃足以资于内也。”这反映出当时毛
泽东
A.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主张学习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对中西文化的理性认识
反思新文化运动存在的问题
表3所示为1939~1942年华北工业资本占比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日本
资本系统199年所占比重(%)
191年所占比重(%)
1942年所占比重(%)
4资
199
中日合资
其他外资
A.扰乱了国统区金融秩序
B.试图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了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了战略物资管制
10.1950年,中央政府发布指示,把只有少量土地出租者明确称为小土地出租者,并规定不能把
他们与地主同等看待。对于出租土地超过了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的那部分富农称
为“半地主式的富农”,并规定“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这一指示在当时有利于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在农业领域实行合作经营
C.调整新民主主义政策
D.确立国有土地的主导地位
11.图1为1959年宜传画《人人学科学个个搞试验》。这反映出当时
A.民众参与国家建设热情高涨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C.文化政策变动促进科技发展
D.“一五”计划助推科技创新体系完善
12有学者在评价古希腊公民的价值取向时称:“(希腊人)最高的幸福在
于参与城邦本身的生活和活动,而家庭以及朋友和财产,只有作为这
种最高幸福的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使人享有乐趣。”据此可
知,古代希腊人
A.信奉城邦利益至上
B.主张民主治理
∧字群字个个捐
C.强调人文主义关怀
D.反对享乐主义
图1
忘=所中试卷第2页(共6页)】
65024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
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孝”的观念发生了变
孝敬祖先和神明为
春秋战国时期
变为孝敬家庭的核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
故选C项;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和孝敬,但这一时期这些观念却在淡化,故排除A项;血缘政治在春秋战国
央集权的建立发生在秦统
考查秦始
稽的事迹出现了不同的叙述
强调秦始皇砍伐湘山的树
秦始皇禁湘山诏》则说秦始皇下令保
的记载出现了差异,这说明需要对史料进行辨析才能得出历
传世史料和出土文献存在不同,并不
顼;历史的真实需要通过史料的辨析、整理和解读才能得出,只综合多元史料并不能得出结论,故排除B项
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中央集权的弱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析历史现
力。河北幽州尊安禄
这些都是幽州割据势力为维
割据现
央对抗的表现,反映
央集权
故选C项;A项
史实不符,故排除
项;当时河北幽州名义上仍属于唐朝版图,故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析】本题考查
避耳
获取和解读
息、运用所学知
历史现象的
材料可知,宋代民户采用雇人代役的方式应对国家
期将这一方式合法化,政府承
宋时期
济发展的影响,因此,这
济的发展影响国家政策,故选
项;宋代中央集权处于不断加强的过程中,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并不是商税,故排除C项;雇佣关系
解析】本
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材料
明认为儒生如果能够在治学的同时兼做商业并且“心体无累”,那么这也不
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儒生从事商
合理性,适应了明朝中后期商
发展的要求,故选
强调治学为首务,这一理
儒学的义利观
否定儒学的义
故排除C项
6.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19世纪
碍,因此华商借助入股外国公司的形式,这一经营方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队
伍
B项;民间投资办厂热潮出现在
表格反映的是华商投股外国
为这种经营方式而出现
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资
本主义
洋
除D项
亥革命后列强
涉
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历史现象的能
不给清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以财政支持,直到出现一个得到列强认
代表全
政
才予以财政支持,这实际上是
预中国内政的借口,故选C项
的
这一“协调”为袁世凯上台创
件,并不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故排除
深陷财政困境并不代表
国民族工业迅速衰落故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列强并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因此其并不赞
C【解析】本题考
思想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
史
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学习西方历史的时候要进行中西比较,取其
和可以资
方予以采
否定,反映出毛泽东对中西文
选C项,排除A项;材料
的西洋史并非俄国的历史,故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
月发起
除D项
B【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侵华时期日本
济掠
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
解读表
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