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题
高二历史(必修与改革史)2021.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答题卡有关项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某同学全面研究了梭伦改革的措施后,认为梭伦在改革中实际上扮演了
A.调和者的角色 B.革命家的角色 C.贵族阶层的代言人 D.平民阶层的代言人
2.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3.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A.降低赋税以减轻人民负担 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
5.1071年,宋神宗在讨论是否变法时提出,变法虽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处。大臣文彦博却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文彦博的回答意在强调
A.统治者与被统治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士大夫应为改革时弊效力
C.变法应以摒弃民本传统为政治前提 D.士大夫是统治的基础力量
6.明治维新中,改革派领袖大久保利通提出:“若徒鼓励人民,不予以低息贷款,人民依何振兴产业?”随后,政府颁布了《日本银行改定条例》,鼓励成立公、私银行。政府此举
A.目的在于强化国营企业 B.推动了日本的土地私有
C.打击了传统的幕藩体制 D.有利于殖产兴业的推行
7.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其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C.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8.日本明治维新初期,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成员中江兆民“目睹彼邦数百年来收获蓄积之文明成果,粲然夺目”,发出“始惊,次醉,终狂”的感慨。此次出使对日本的影响是
A.与西方国家的外交由此开始 B.增强了向西方学习的动力
C.取得与列强平等的国际地位 D.推动政府颁布《五条誓文》
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意在
A.分析中日学习西方的根本区别 B.反对中国购买外国先进武器
C.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舆论条件 D.指出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
10.周初受封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鲁、晋、燕等,在夏商时期皆为蛮、夷、戎、狄各族所居,长期徘徊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无例外地建立起奴隶制政权,由此可见,分封制
A.推动了区域社会形态的进步 B.使周疆域内各民族形成同源共族观念
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日益完善 D.有利于实现周天子对天下的垂直管理
11.习近平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指
A.儒家的和谐思想 B.儒家的德治思想 C.法家的法治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
12.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296291019113513.假设在如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户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刑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14.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代开始废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西南军务的繁重 C.民族融合的加强 D.统治疆域的扩大
15.明清之际,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工商皆本 B.经世致用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
16.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毛泽东此观点的依据是辛亥革命
A.揭开了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历史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推翻专制皇权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7.五四运动既坚决反对西方列强将《凡尔赛和约》强加于中国,也坚决反对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和约上签字的北洋政府。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A.加速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 B.使科学理性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D.是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18.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科技发展的影响
19.据统计,“民族”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反帝斗争高涨 B.土地革命激发了反帝民族意识
C.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矛盾已消除 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
20.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在100年的风风雨雨和波澜壮阔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有关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中共一大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
B.八七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D.中共八大分析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
21.毛泽东在1938年10月的《论新阶段》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毛泽东这番话的主旨
A.阐明研究马克思主义重要性 B.肯定马克思主义对革命的指导
C.提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D.强调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2.有学者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很多国家的建交文件中都有如下内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说明
A.我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求同存异”方针具有强大适应性
C.我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各国赞赏 D.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核心利益
23.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1984年11月,邓小平会见外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使我们对进行全面改革增加了信心,也给我们进行全面改革创造了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 B.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C.奠定了城市改革的基础 D.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25.1866年,普鲁士领导24个北德公国组成北德意志联邦,制定统一的对外政策和外贸规则,还同德意志南部四大邦缔结协定,协调关税和贸易。这反映出当时的德意志
A.统一具有必要性 B.工业革命迅猛发展C.对国际市场的开拓D.关税税率标准降低
26.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7.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281051051435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8.据统计,美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比例从1958年的47.7%.上升到1992年的61.4%,而制造业的相应比例从25%下降到15.2%。美国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同样呈下降趋势,从1950年的30%降至2002年15%以下。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就业问题在美国社会十分严重 B.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C.经济全球化加速美国工业衰落 D.高新技术产业已成美国主导
2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新经济政策”若继续实施下去,不论修正与否,最多也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中度工业建设。这可以用来说明新经济政策
A.被取代的必然性 B.缺乏实施的可能性 C.内容具有落后性D.没有推行的必要性
30.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剖析和强烈批判。下列作品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A.《悲惨世界》 B.《人间喜剧》 C.《海燕》 D.《西风颂》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棉花品种主要是亚洲棉,来自印度,主要传入路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甘肃、新疆境内的“西北丝绸之路”,另一条则是经过四川、云南境内的“西南丝绸之路”……在古代先民的辛勤培育下,亚洲棉逐渐适应中国环境,棉花产量和品质逐渐提高。南宋时期,棉布虽未撼动桑麻织品在衣被市场的重要地位,但棉花种植已深入到长江流域。元朝统一后,随着南方棉纺织技术向北方迅速推广,棉花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江南地区的税收政策也受到影响,有时收木棉布、绢丝、绵等物,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在江南的松江地区十分发达,还走上商品化的道路,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摘编自宋鑫秀《元代植棉研究》
材料二 棉花种植区域的扩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已成为家庭副业,家家户户从事纺纱,正德《松江府志》记有:“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在制造织布的器具上,江南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作坊,布机以青浦黄渡徐氏最为有名,在专业化生产的引领下,江南地区出售纺织工具的店铺也随之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除了满足当地人穿着外,大部分的棉布纷纷运往各地。
——摘编自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棉花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6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本身是18世纪的现象,该运动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学者认为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自三个基本前提:
(1)整个宇宙可以被充分认识,它是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的;
(2)通过严格使用“科学方法”可以解决每一个研究领城的基本问題;
(3)人类可以被“教化”以至获得无止境的改善。
——摘编自伯思斯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前一个世纪因受启蒙运动宣扬的世界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时的文化往往超越国界呈现出一致性色彩。到了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各国民族主义的勃兴使我们很难找到前一世纪所具有的那种一致性、即使在同一思潮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外显都不同且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重心,如英国的经济理论、法国的文学艺术,德国的思辨哲学等,从而使得西方文化色彩斑斓、相得益彰。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6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表现。(6分)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变法时期的近代科学教育与晚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堂、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他们热心变法,思想开放,积极奔走,创办了各种科学学会和民间新式学堂。针对传统书院单纯的经史内容教育,学生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科学方法的训练的弊病,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同时,维新派认为“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自五至二十三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始准他妙法制造”。……随着“科学”一词的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明晰并深化,它开始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有意识地概括科学的内涵。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背景。(8分)
⑵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特点。(6分)
高二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题答案2021.5
1.A 2.B 3.B 4.A 5.D 6. D 7. A 8.B 9.C 10.A
11.A 12.A 13.D 14.A 15.B 16.D 17.D 18.C 19.D 20.C
21.D 22.D 23.C 24.C 25.A 26.A 27.B 28.B 29.A 30.B
【14分】
(1)原因: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推动;古代先民的勤奋与智慧;棉花种植技术的提高;棉纺织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国家统一;政府政策的影响。(8分,任答4点)
(2)特点:棉纺织业成为家庭副业;棉纺织业生产走向市场化;棉纺织业器具制作出现专业化;江南地区成为全国棉织品的主要供应基地。(6分,任答3点)
【12分】
(1)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科学革命的开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早期启蒙思想的传播;传统封建思想和制度的阻碍。(任意三点6分)
(2)表现:民族主义兴起;文化的民族性更加突出;西方文化呈现多元化。(6分)
【14分】
(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运动的开展;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教国之路;西方科学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4点8分。如果回答“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可酌情给分)
(2)途径多样;将科学教育与救亡图存相联系;科学的方法指导科学教育;重视专利的法律保障和物质激励;注重理性精神和科学内涵的教育;不断发展。(任意答出3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