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2课 歌曲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2课 歌曲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25 21:56: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了解鄂伦春族。
2、学习音乐知识:力度的变化,能听辨出音乐中出现的f、p、
<、>等力度变化,感受这些音乐要素在这首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感受鄂伦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特点。
4、能随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做骑马的律动。
5、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用歌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难点:
1、歌曲中“一呀
一杆
枪”“日夜
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2、音乐力度的变化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出示鄂伦春族的图片,简单介绍鄂伦春人的生活习惯、服饰。
师:我们观察一下鄂伦春族有什么特点?(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皮服,脚穿皮靴)“鄂伦春”是什么意思?是他们民族的自称,它有两种含义:①山岭上的人们,②驯鹿的人们。
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从前以打猎为生,性格彪悍,他们通过捕捉猎物来养活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帽子都是用动物的皮毛做的。而现在的鄂伦春人成了护林使者,他们保护着森林、保护野生动物。
(三)、聆听歌曲、分析歌曲。
1、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情绪怎样?
2、速度怎样?
3、歌曲在力度上出现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找出乐句的强弱对比。
(四)、学唱旋律
1、复习p、f、<、>力度记号
2、节奏训练;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渐强)
踢哒
踢哒
踢哒
踢哒
踢哒
踢哒
踢哒
踢哒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渐弱)
踢哒
踢哒
踢哒
踢哒



3、用la模唱旋律,让学生熟悉旋律。
4、视唱旋律,逐句巩固,注意区别p、f、<、>,再完整演唱。
(五)、学习歌曲
1、节奏读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读歌词。
(2)注意第四句歌词的节奏,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
2、填入歌词演唱
(1)老师范唱
师:同学们,你们看,在我们的谱子上,有两个音乐记号p、f,老师来唱一唱这两句,你们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听听句与句的对比)
(2)师提示开头与结尾的渐强与渐弱,播放两组马蹄的声音,让学生听听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引导)
(3)用弹舌模仿马蹄声巩固渐强、渐弱部分
(4)学唱《勇敢的鄂伦春》
歌曲共四个乐句,每学唱一句,老师就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第一句:“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兴安岭在哪?那里的景色怎样?那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演唱这么高大雄伟的兴安岭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学会了用自豪的语气来演唱。
第二句:“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什么是鄂伦春?这个少数民族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的性格用歌词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们对鄂伦春族的勇敢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三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这一句做了怎样的力度处理?这样的好处是什么?从歌词中,我们知道鄂伦春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是什么?他们用枪干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们学会了控制声音力度的变化,让自己的歌声更生动。
第四句:“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为什么要保护山林?鄂伦春人民是怎么保护山林的?你能简单表现一下骑着马儿翻山越岭的动作吗?——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们了解了保护山林、防偷猎珍惜动物,防纵火、防砍伐树木等知识,将环境保护教育巧妙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中。
(5)歌曲处理,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完成教学重难点。
第一乐句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注意后半乐句的力度处理。(f强)
第二乐句怎样体现鄂伦春人民的勇敢?(勇敢的鄂伦春处力度要强)
第三乐句如果你是一个鄂伦春族的小朋友,骑着马、挎着枪,在巡逻,在打猎,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会怎样表现呢?(力度变弱突出他们的勇敢和机智)
第四乐句鄂伦春小朋友每天保护山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力度强f,最后一个乐句突出自豪感)
(六)对比演唱
学会歌曲后,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谈谈感受
1、自始至终用一种力度演唱
2、按乐谱上规定的力度演唱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力度的变化使音乐更生动,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力度在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七)舞蹈创编
欣赏鄂伦春族舞蹈,带领学生进行舞蹈创编。
(八)拓展:评价学生对“f”“p”力度记号的认知及运用能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看谁敲得最好听
(九)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你学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收获?
五、结束全课,师生告别。
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音乐体验、鼓励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等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鄂伦春族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作为教学导入,又通过播放少数民族歌舞片段,以此给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音乐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气氛。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在欣赏音乐时,启发学生音乐想象,大胆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既注重调动学生群体参与,又发挥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来,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音乐感受和体验。如以小组为单位按乐句打节奏,小组讨论并选择伴奏乐器、设计伴奏音型并汇报表演。总之,在教学设计时,本着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注重让学生在音乐中参与、在音乐中创新、在音乐中合作,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这节课,我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愉快地学习,尽情地表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