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题 《大海》 课型或模块 歌唱课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学习歌曲,能有感情地演唱《大海》这首歌,感受大海的美,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提高审美感知。
2.通过学习,感受三拍子的韵律美,能用柔美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3.通过模仿、创编,加上力度记号,提高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能准确有感情的演唱《大海》这首歌曲;
通过学习歌曲养成审美感知,鉴赏能力及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学会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附点四分节奏。
教学内容分析 《大海》是一首当代创作儿歌,F大调, 3/4拍子,歌曲由6个乐句组成的二段体结构。歌词中既表现了大海能容下白帆、鱼虾、太阳、月亮的宽大实际形态,又蕴含着孩子对大海感到神秘和热爱的童趣情态。而这一切都包含在三拍子充满摇曳感的旋律中。歌曲的节奏很有规律,A段描绘了一副平静、宽广和博大的大海画面;B段与A段对比,起伏的旋律似大海的波涛,浪与波交融起伏跌回后又回到宁静的画面,以宣泄对大海的赞美之情。整首歌曲的旋律给人以宽广有着海的气势,音调柔美描绘了诗画一般的已经,让人遐想。
教学策略
情景导入法、媒体展示法、模仿法、听赏法、讲述法、对比法、设问法、体验法。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钢琴、大海挂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一、创设情境,播放小提琴乐曲。
1、提问学生,听完乐曲心情是怎样的?想到了什么?
2、让学生模仿海浪声。
二、再次播放小提琴乐曲,引导学生回答两个问题。
1、乐曲是几拍子?
2、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三、讲授3/4拍子的强弱节奏,哼唱旋律拍出拍子。引导学生做声势律动。 一、聆听歌曲,随音乐律动
1、学生回答问题;
2、模仿海浪声音,感知涨潮和退潮时声音的不同,以及音的强弱特点。
二、为乐曲前奏配上海浪声,并安静聆听感受乐曲。
1、生回答问题
2、小提琴特长生现场视谱演奏老师给的乐谱。(视情况而定)
三、创编3/4拍子的声势律动 课件、
《大海》小提琴乐谱、
谱架 1、聆听:身体随着音乐情绪摇动。
2、模仿:突出
海浪涨潮和退潮时时声音的“强弱”特点。
3、提问:通过手拍拍子感知拍子的强弱特点。
1、通过两次播放乐曲以及现场小提琴特长生的演奏,让学生更好的聆听和感受音乐,通过海浪声的模仿,增加学习乐曲的乐趣,初步审美感知。
2、通过3/4拍子的生势律动的创编,初步启发学生的创编能力。
展开阶段
一、范唱歌曲《大海》。
1、提问学生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
2、出示整首乐谱。
二、引导学生按照歌曲节奏朗读歌词,与学生一起解决歌曲难点。并出示四分附点节奏型,解决节奏难点。
三、引导学生根据音的高低走向划旋律线条,并用“u”指引学生哼唱,强调歌唱状态与位置。
四、弹奏钢琴,指导学生小声填词哼唱歌曲。
五、通过与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启发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演唱歌曲。
聆听感受歌曲
1、回答老师问题
2、通过了解歌词意义,感受大海意境。
二、按节奏分乐句朗诵歌词。正确的朗读歌曲难点。(最后一个乐句:太阳 月亮也▏睡在 里 边▏睡? 在 里▏
边 ——‖)
注:掌握四分附点节奏型。
三、随教师划旋律线条,哼唱歌曲旋律。
四、跟着伴奏套上歌词小声哼唱歌曲,找出难唱得乐句。
五、带有感情的,完整的,在老师知道下准确的演唱歌曲。 课件、
《大海》乐谱挂图、
钢琴 1、哼唱旋律:腰板停止,注意气息的均匀。
2、提问
1、通过朗读歌词,更加准确的掌握节奏特点,解决最后一个乐句,难点提前解决。
2、通过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感知音的高低走向,加深对歌曲旋律的掌握,提高审美感知。
3、通过小声哼唱,让学生在学习歌曲过程当中更能准确的演唱歌曲。学生自主找出歌曲难点进行解决,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拓展阶段
一、加上“渐强”“渐弱”“f”“p”记号。激发学生更好地去演唱歌曲,从而让学生领悟歌曲意境。
二、与学生合作,示范演唱歌曲第二段前4个乐句。
一、选择加入“f”记号,加强对歌曲的理解,有表情地、带着优美的情绪更好的演唱歌曲。对渐强“”渐弱“”复习以及加强。
二、与教师合作,在教师演唱的部分认真聆听并加上动作。
课件、
《大海》乐谱挂图 1、对比
2、表演 让学生充分感受大海的美以及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通过知识技能的加强,从而达到情感价值体验,并达到审美感知。最终对歌曲的理解初步达到艺术体现的要求。
结束阶段
一、鼓励学生大胆独唱歌曲,以及激励特长学生上台表演。(视情况而定)
二、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观察创编动作好的学生,并引导学生做小老师。
三、出示海洋被污染的图片,激发学生要珍惜海洋,爱护大自然。
一、有情感,准确的演唱歌曲,注意力度记号。在歌曲第二遍,安静聆听同学之间的演唱进行对比。
二、创编歌词,大胆演唱。
三、回到问题,了解我们要珍惜以及爱护大海的环境。 课件
小提琴
乐谱
图片 1、提问
2、对比
3、采访式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抽查学生学的情况,以及让学生学会合作关系。
通过观赏当今被污染的海洋,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强孩子对大海的热爱情感。
课后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课程的价值提到这样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审美体验价值。如今,随着“核心素养”的推广,正与课程标准相呼应的同时进行补充,个人认为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当中,结合二年级的学生特性,我创设了情境导入,律动感受音乐特点,模仿海浪声,让学生一开始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接着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划旋律线条告知音的高低,加深对歌曲旋律的掌握,提高审美感知,并让学生更能准确的掌握旋律,拓展环节通过情感抒发,启发学生加入渐强,渐弱,f,p的力度记号,对于演唱歌曲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要求学生不仅唱会歌,而且要会唱歌,唱好歌。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美与享受的过程,而在我的音乐课上,让孩子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二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寓教于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然而这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教师在解决难点乐句的时候示范太少,让学生对于正确演唱造成难点,二年级学生模仿为主,应该多示范;另外,关于学生音乐想象开发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每一节音乐课中,应该多从这些方面努力,让孩子爱音乐,懂音乐,享受音乐。
点评:
听了陈老师《大海》这节歌唱课,让我有一种美得享受。陈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聆听、演唱、创编以及综合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并把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她在教学中还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参与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领悟美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此外,陈老师基本功扎实,教学构思新颖。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唱和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让学生爱上音乐,享受学音乐的快乐,并出色地学好音乐知识。(点评人签名: )
设计时间2017 年3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