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培优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图为“西部地区主要生态资源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17年间,西部地区主要生态资源总量中增幅最大的是( )
A.造林面积 B.耕地面积 C.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D.自然保护区面积
2.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如( )
①南水北调工程 ②水土保持工程 ③生态移民工程 ④西电东送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无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只满足本区域消费;“有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以输出为主,满足其他区域的消费。预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模拟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预计到2020年( )
A.风电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将仅小于华中地区
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
D.华中地区电力消费将比华北地区多
4.据图可知,预计2020年,我国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是( )
A.华北、华东、华中 B.西北、东北、南方
C.东北、华北、南方 D.华北、华东、南方
5.电力的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B.增加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剧环境污染
C.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规划中的西气东输三期工程将我国西北部和国外天然气经江西省输送到福建省。它对改善我国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气源地的是( )
A.中亚 B.俄罗斯 C.西亚 D.乌克兰
7.天然气与其他燃气相比其优点是( )
①绿色环保②价格昂贵③安全可靠④改善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实施西气东输三期工程的意义有( )
①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缓解华南地区能源紧张局面
③增加就业机会④改善华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年12月3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正式投产运营,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可以直接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该管道与我国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及辽河储气库等互联互通。受疫情影响,管道建设曾一度停工。2020年2月,管道建设正式复工,采用绝对隔离的全封闭管理。下图示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与经过蒙古相比,东线管道线路绕道我国东北有利于( )
A.降低管道工程建设难度 B.缩短管道工程建设周期
C.改善东北能源消费结构 D.保护线路沿途生态环境
10.东线中段与我国多个管道系统和储气库互联互通,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天然气的进口量 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C.靠近能源消费市场 D.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11.东线中段管道建设过程中采用全封闭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工程质量 B.确保工程进度
C.减少风沙干扰 D.降低冻害影响
下图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图,M、L线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M、L线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煤炭、水资源 B.水电、水电
C.天然气、水电 D.天然气、天然气
13.M、L资源调配对甲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
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③大幅缓解就业压力 ④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24日开通调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 B.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
C.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 D.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
15.该工程在地形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 )
①节约建设成本 ②减少运水成本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保证输水水质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6.“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的生态影响是( )
A.水土流失加剧 B.促进地下水发育
C.提高农业产量 D.缓解土壤盐碱化
如图为我国两大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两大工程所调配的能源分别是( )
A.Ⅰ一风能、Ⅱ一水能 B.Ⅰ一水电、Ⅱ一天然气
C.Ⅰ一水能、Ⅱ一风能 D.Ⅰ一天然气、Ⅱ一水电
18.Ⅱ工程所调配能源主要来自( )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黄河上游 D.珠江上游
19.两大工程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包括( )
①缓解能源短缺 ②缓解洪涝灾情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减轻大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如图为澳大利重“东水西调”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大分水岭西侧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
①受地形阻挡,位于背风坡 ②农牧业发达,需水量大
③人口密集,工业发达 ④地处热带沙漠地区,蒸发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东水西调”工程运营后,对大分水岭东西侧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避免山岭东侧地区发生洪水 B.解决雪河下游缺水问题
C.提高达令河河运能力 D.减轻墨累河流城生态压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3)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溪1号"线是跨越波罗的海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2019年,俄罗斯加快了对与"北溪1号"线平行的"北溪2号"线的建设。
(1)说明"北溪2号"线建设的资源条件。
(2)指出"北溪2号"线建设对输出国的积极作用。
(3)推测"北溪"管道从海底通过的原因。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群,土地面积约3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总量达1.3亿人(仅低于长三角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的荆江河段是指从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阳县城陵矶段,总长度约为360千米,荆江河段的长江河床高出两侧陆地很多,形成了“头顶一江水”的地上河。
(1)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比较,说出中线调水工程建设运营的利弊。
(2)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
(3)简析长江荆江河段“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C2.B3.C4.D5.B6.A7.D8.B9.C10.D11.B12.C13.B14.D15.A16.B
17.D18.A19.D20.A21.D
22.(1)“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3)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23.(1)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分布集中、储量大、质量好;开发能力强,开采成本低。
(2)促进燃气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完善资源开发和应用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答出两点)
(3)受行政区域阻隔,俄、德两国间没有陆上国土联系;避开他国,减少过境费用;减少国际纠纷,保障能源安全;避开高纬度冻土区。(答出三点)
24.(1)利:水质良好;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弊:新挖输水渠道,地形较复杂,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可调水量较少。
(2)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大: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重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3)长江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易沉积,河床拍升:人类为防河道决堤,加周抬高河堤,最终形成“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