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产业转移 培优练习(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产业转移 培优练习(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25 17:4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产业转移培优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影响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家电制造业的主要因素是( )
A.矿产与技术 B.政策与市场 C.能源与交通 D.土地与劳动力
东南亚是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在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我国环保政策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压力下,国内不少纺织企业纷纷转战东南亚。然而,国内纺织产业集聚东南亚,仍然不可避免遭遇到新的难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不少纺织企业纷纷转战东南亚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成本上升 B.原材料短缺
C.市场竞争激烈 D.环保压力大
5.我国纺织企业在东南亚可能遇到的主要难题是( )
A.货物外运难 B.政策力度不足
C.科技水平较低 D.生产效率低
6.针对我国不少纺织企业纷纷转战东南亚的现状,国内的纺织企业应( )
①提高纺织品的价格 ②完善环保配套设施
③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④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英国某大学提出产业升级的四种模式,即下图中①②③④。众多研究表明,产业升级一般遵循从④升级到③再到②最后到①这一规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新的产业加入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是( )
A.产业升级放缓 B.产品附加值降低
C.优化了产业结构 D.调整了工业布局
8.下列改进和创新措施符合由④到③产业升级方向的是( )
A.普通汽车更新为电动车 B.严格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C.引入机器人替代操作工人 D.专注研发,生产环节外包
下图示意甲、乙、丙三国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当某国产品由出口转为进口时,意味着发生了产业转移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可推测( )
A.甲国矿产丰富 B.乙国高新技术发达
C.丙国经济衰落 D.经济全球化加强
10.该电子产品生命周期中( )
A.阶段I丙国污染程度最低 B.阶段Ⅱ乙国人口大量迁出
C.阶段Ⅲ乙国就业机会增多 D.阶段Ⅲ甲国城市化快速发展
11.在该电子产品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
A.未来可能迁回丙国 B.由甲国向乙国转移
C.甲国始终是迁出国 D.由丙国向甲国转移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对于东南沿海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 )
①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 ②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 ③占有中西部广阔的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3.中西部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 )
A.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转移 B.为了多承接产业转移,可降低准入门槛
C.多引进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 D.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下图是某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飞机工业 B.钢铁工业 C.石化工业 D.服装工业
15.目前,该产业正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 )
①劳动力价格低②金融危机波及大③内部交易成本低④科技力量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目前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吸引苏南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的因素是( )
①市场 ②土地价格 ③政策 ④劳动力工资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从2005年开始,中国已由原来的农药供给不足、依赖进口,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农药产业的原材料大多属于危险化学品,近年来,随着环保安全要求的逐步提升,东部地区的传统化工产业加速开展产能整合与调整。我国新增农药项目落地呈现出转向土地、资源、政策优势更突出地区的趋势。当前,中国农药产业正处于产业升级与布局优化过程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不属于农药产业转移主流方向的是( )
A.山东→甘肃 B.山东→河南 C.江苏→重庆 D.江苏→内蒙古
19.关于农药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较高 B.土地价格较高 C.环保安全要求较低 D.政策较优惠
20.农药产业转移给承接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③增加当地就业机会④提高当地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经贸合作区域,可以带动更多的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建厂,是一种企业以“抱团”的方式集体“走出去”的全新模式。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与中国黑龙江接壤的边疆城市)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是由国内一系列企业投资建设的涉及鞋类、服装、家具、皮革、木业、建材等为主的经贸合作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除优惠政策外,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地区吸引中国企业入驻的优势最可能是( )
A.原料和市场 B.劳动力和原料
C.劳动力和投资环境 D.投资环境和市场
22.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资本输出的背景下,有人担心国内会出现“产业空洞”的问题,国内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吸收先进要素,反哺国内 B.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回流
C.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D.进口产品,降低生产成本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柚木生产和出口国,仰光是该国最大港口和林木加工基地。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盘山公路运输。左图为缅甸及周边地区略图,左图中L河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种群和群落。右图为左图中仰光和①地的气候资料图。
(1)请比较仰光和①地气温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请说出L河流域在11月-次年4月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在乙地以北和以南河段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
(3)近年来,仰光逐渐成为国际林木加工产业的重要承接地,请简析其优势条件。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2)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及湘南地区略图。
材料二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个地级市,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覆盖34个县(市、区),这是继安徽皖江、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后,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甲、乙、丙表示西电东送工程的三条线路,其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连接甲、乙两线路电力输入区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_______(填“南水北调”或“北水南调”)。
(2)试从能源消费、生态环境等方面,简述乙线工程对长江三角洲的积极意义。
(3)请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问题①:简述大量企业的转入对湘南地区的影响。
问题②:简述产业转出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2.A3.B4.A5.D6.C7.C8.A9.D10.D11.A12.D13.A14.D15.A
16.B17.D18.C19.D20.A21.B22.C
23.(1)相同点:全年高温;气温最高值都出现在4月份。原因:①两地纬度都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较大;②4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两地的太阳高度都变大;③4月份雨季没有到来,降水较少,天气以晴天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2)①气象灾害:旱灾。②开发利用方向:乙地以北河段---开发利用水能;乙地以南河段----发展航运或灌溉。
(3)①林木资源集散地,原料丰富;②沿海港口城市,铁路联接内地,交通便利;③产业基础较好,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④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⑤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24.(1)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2)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25.(1)甲,南水北调
(2)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3)问题①:加快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增加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②:利于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与交流;减轻工业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