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 I’m in Class One,Grade Three.
- Lesson 8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four,five。
(2) 能听懂、会说:I’m in Class Four,Grade Three.What about you ?并能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真确运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情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
3、情感目标:
(1)培养同学们对英语数字的兴趣。
(2)培养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又加上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努力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尽量以鼓励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特别是给差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能听懂、会说:I’m in Class Four,Grade Three.What about you ?并能根据情景进行语言交流。
(2) 能听、说、认读单词four,five。
2、难点: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Review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in last lesson.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单词与句型,为下面学习内容作铺垫。】
Step 2:Presentation
1、Leading in.
T: In last lesson,we learnt numbers from one to three and how to express class.Today we’ll go on learning two new numbers and how to express grade,OK? (板书Unit2 I’m in Class One,Grade Three. Lesson 8)
2、Listen to the dialogue,and find out the new words and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设计意图:先整体呈现课文内容,通过听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找到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Learn the new words and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通过讨论仍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再进行教学。教师只起一个主导作用】
4、 Practice the numbers and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所学单词及句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Listen to the dialogue agai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设计意图:第二次听录音,让学生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6、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roles.
【设计意图:通过与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巩固学习内容。】
7、Act the dialogue.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对话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Step 3:Practice
1、Let’s do.
2、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3、Do some exercises.
【设计意图:通过做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
Step 4:Summary
Ask some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lesson.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Step 5: Homework
1、听录音,并给爸爸妈妈读对话。
2、大声地把1---5的英文数字说给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Unit 2 I’m in Class Four,Grade Three.
Lesson 8
four What’s your name ?
five My name is Liu Yu.
I’m in Class Four,Grade Three.
七、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节课教学环节流畅自然,通过Warming up - Presentation- Practice- Homework这几个主要步骤来完成教学的,这几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流畅。
2、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年级、班级等情况,激发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继续探索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