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
2、会认12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知道鸭子和公鸡的不同习性,懂得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公鸡跟小鸭子一起玩,小公鸡给小鸭子捉虫子吃,小鸭子给小公鸡捉鱼吃。小公鸡下河后差点被淹死,幸亏小鸭子救了它。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鸡和小鸭的不同习性,以及它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他、河、说”和要求会认的字“块、捉、直”的音。
指导写字。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听”的口字旁不要写得太靠下,右边的横与竖折相接不相交;“身”的第六笔横要稍长一点,最后一笔撇要出头,掌握好角度。
(三)朗读指导
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读几遍就大致能了解内容,可用指导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知道小鸭是扁嘴、会游水,小鸡是尖嘴、不会水,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
“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
“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鸭子哥哥,谢谢你。”
要通过范读的指导,帮助学生读好这些句子。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的目的是巩固生字词,可让学生先读一读每一个字,看看哪两个字能组成词,再连一连。在学生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然后把正确的词语写在田字格中。
第四题,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用普通话;(2)按课文的顺序讲;(3)语句通顺、完整;(4)适当引用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5)声音响亮、清楚。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反思
昨天结束了优质课的评比。此次采用的是全新的评比方法。课堂录像,然后选取评委,一个一个录像观看点评。这样,既保存了资料,同时也让每个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上课的风格。
这次,我选了低年级《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内容,总体来说,这次上课取得了进步。但是有很多遗憾之处。现总结与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
教态是值得肯定的,提问题、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对话、表演,等等,都很自然,笑容可掬。学生也表现出了真感情。
2.
预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也很成功。小公鸡是如何救小鸭子的?小鸭子是如何救小公鸡的?学生学得也很快乐。
3.
采取想象对话。文本上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就没有内容了,我设计了情景式表演,戴上头饰练习对话,这一点也是我上课的临场反应,事先备课没有设计到。如小公鸡帮助了小鸭子,小鸭子会说:?
有的学生回答很精彩,生1说:很好吃,谢谢你。生2说:谢谢你,我们是好朋友。
4.
课堂气氛很活跃,我采取了开头和结尾都动起来的形式。
不足之处:
1.
教学设计备好了,但是自己却不熟悉,到了课堂上更多的是临场反应。
2.
学生情景表演的时候,我应该放音乐,然后配音。效果会更好。
3.
三个教学片断可以在精简一点,有的问题显得反复了。
教学机智:
1.戴头饰情景对话,很好。
2.思想教育,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话,以此来叫教育生做个好孩子。
学生创新:
本科遗憾的是,学生思维还是没有打开,没有我想象中的活跃,这说明我没有引导好。
平时上课过于教教材,导致学生思维呆板。
教学设计:
花了心思备好,完全是为了备课而备课,写好后,自己却不熟悉就匆匆地上课了。到了上课的时候,才觉得时间是多么宝贵。总想再给自己一天的话,一定会上得更好些。其实这也是每次的通病,希望下次一定要谨记。
提前准备好,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希望以后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