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生物下册
4.2
人体的营养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医生从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液体,经化验发现其中含有蛋白质、多肽、维生素、无机盐、酶、盐酸、麦芽糖、淀粉和脂肪等物质。这些液体最可能取自( )
A.胃部
B.小肠
C.食道
D.大肠
2.蛋白质、脂肪、糖类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
A.小肠、胃、口腔
B.食道、
胃、小肠
C.口腔、胃、小肠
D.胃、小肠
、口腔
3.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胆汁不含消化酶,所以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小肠的环形皱囊、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有利于吸收
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某人患严重肠梗阻,组织坏死,
开刀切除小肠近1米,
手术后的消化功能基本保持正常,原因是(
)
A.保留了胃
B.保留了十二指肠
C.保留了肝脏与胰腺
D.患者身体特别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气温过高
B.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就是添加防腐剂
C.利用溶菌酶能够有效地对鱼、虾等水产品进行保存,但对人体可能有害
D.添加防腐剂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但是添加过多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6.下列营养物质中,不需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的是( )
A.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B.水、无机盐、纤维素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无机盐、维生素、脂肪
7.下列叙述中,发生了消化作用的是( )
A.有机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B.氨基酸通过消化道上皮进入血液
C.胰液与胆汁进入十二指肠
D.食物中的蛋白质转变成氨基酸
8.下列有关消化道各段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B.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能进行完全分解并能吸收少量水和酒精
C.小肠内壁有环形的皱襞可增大消化营养物质的面积
D.大肠的功能只是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9.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 )
A.唾液腺、胃腺、肝脏
B.唾液腺、肝脏、胰腺
C.肝脏、肠腺、胰腺
D.胃腺、肠腺、胰腺
10.人在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
B.食物残渣不能排出
C.体温超过37℃,消化酶的活性下降
11.实验证明,维生素B1在140℃时还不至于被分解破坏.人们做馒头时爱加过量的碱,长期吃这种馒头,容易患脚气病.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高温会破坏维生素B1
B.患者吸收不到足够的维生素B1
C.面粉中缺乏维生素B1
D.碱能破坏维生素B1
12.如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为脂肪,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C和D
C.Z为蛋白质,消化产物是氨基酸
D.X、Y、Z都能在D进行消化
13.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人体内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A.B.
C.D.
1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B.结果是2号试管内会出现蓝色
C.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将丙装置保持37度在温水中是为因为此温度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15.下图为“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行实验前可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做出相应的假设
B.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D.本实验结论是唾液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16.图A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图B表示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该酶的最适温度是T2;图C表示一片小树林的空气中,CO2浓度在一天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D表示大豆种子还在泥土下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B.
C.
D.
17.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起消化作用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则a、b、c进入X的过程为吸收
18.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A、B、C、D、E依次表示消化道各段)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B段表示胃,能消化淀粉和蛋白质
B.图中D段表示小肠,里面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C.图中I曲线表示的是淀粉,在消化道的各段中都能被消化
D.图中II曲线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
19.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对图中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B.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可以分泌胆汁
D.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20.如图为小肠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④扩大了消化和吸收面积
B.小肠内表面的④上有许多①扩大了消化和吸收面积
C.小肠绒毛里有丰富的②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D.小肠绒毛之间有丰富的③有利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
二、填空题
21.我们需要不断从食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物质需经过____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____,最终进入____,在此营养物质中储存的能量经过____作用被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22.消化道起始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其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就大大增加了它吸收的内表面积。
23.食物中含有糖类、_____、_____水、无机盐和_____
。其中,_____是主要能源,_____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_____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在人体内的消化顺序为_____。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水、_____和_____。食物经过消化,淀粉最终被分解成_____;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_____;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_____。
24.如图,在甲、乙两支试管内各注入2毫升淀粉液,然后向甲试管内滴入清水2毫升,向乙试管滴入唾液2毫升,振荡后将两支试管放入______左右的温水里保温,约过10分钟,取出冷却,分别滴入几滴碘液,结果甲试管______,乙试管______,原因是______。
25.下面是某校七年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有关知识后,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对自己的一些生理活动进行的梳理和归纳。请你认真阅读后,结合图甲(消化系统模式图)和图乙(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回答下列问题。
(1)小凯说,我早晨吃了一个馒头,馒头的化学性消化是从(___)____开始的。
(2)小洁说,我早晨吃了个鸡蛋,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是从图甲中的(___)____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
(3)杨洋说,早晨我吃了油条和豆浆,油条中含有的脂肪,经过图乙结构中的(___)____分泌的____乳化后能更好地进行化学性消化。
(4)涛涛说,不管你吃的是馒头、鸡蛋,还是油条和豆浆,最终经消化后,都要到图甲结构中的(___)____才能被吸收,因为该结构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5)小芳说,图乙中,结构b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其原因是其内含有c分泌的消化液,有e分泌的_____,还有肠壁内的肠甲乙腺分泌的肠液。
三、实验探究题
26.馒头是中国特色传统面食之一。当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越嚼越甜。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咀嚼馒头变甜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同学们推测咀嚼馒头变得有甜味是因为出现糖分的缘故,据此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个假设,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请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步骤1的试管中滴入2~3滴碘液后显蓝色,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补全步骤2中的内容:1组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设置1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步骤4中,滴加碘液后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组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此次探究活动,同学们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7.运动时消耗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为了测定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表中是他的实验记录。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m
20
水(毫升)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1
1.3
(1)食物中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测量。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食物_______放出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实验中,m的数值应该为_____________。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的热能,计算可知1克黄豆所含的能量是_________焦。
(3)以上实验只做一次可靠吗?_____________。事实上,实验所测出的食物的热价与它的实际热价相差很大,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1条)。
28.水饺是我国传统美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小刚的妈妈为他做了一盘羊肉胡萝卜水饺。请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你认为该盘羊肉胡萝卜水饺含有的营养物质中,______________
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修复更新都离不开它。
(2)吃完后,各种营养物质在小刚体内发生了下图中的变化,图中
a、b、c
分别表示生理过程。a
过程中,口腔和胃内的消化液中分别含有消化
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酶。c
过程释放出的“?”为
______________,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此过程为_____作用,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的进
行着,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3)妈妈告诉小刚,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的营养。
(4)小刚感到腹腔的右上部疼痛,这最可能是
______________异常引起的疼痛。
A.肝脏
B.胃
C.心脏
D.阑尾
(5)小刚还喜欢吃菠萝,但食用菠萝后,口腔黏膜常易破损,小刚猜想新鲜菠萝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会分解黏膜中的蛋白质成分,从而使黏膜破损。为探究此想法,小刚以猪小肠黏膜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剖开猪小肠,露出内层黏膜并剪成长度相等的甲、乙两段,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
②甲培养皿中滴加
15mL
清水,乙培养皿中滴加_____。
③在37℃恒温下静置
10
分钟后,观察黏膜的变化情况。
方案中,剪成长度相等的甲、乙两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控制_______
。本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为____,则可证明新鲜菠萝汁破坏黏膜。
四、综合题
29.图1是“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_,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_____内分别被消化(填代号)。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_____层食物。(填代号)
(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4)图2中,[
]_____分泌的_____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
]_____和[
]_____,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
]_____,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_____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D
6.C
7.D
8.C
9.B
10.C
11.D
12.D
13.A
14.B
15.C
16.B
17.C
18.B
19.B
20.D
21.消化
血液
组织细胞
呼吸
22.口腔
胃
肝脏
小肠
皱襞
小肠绒毛
23.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糖类
水
蛋白质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维生素
无机盐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24.37
℃
变蓝
不变蓝
甲试管的淀粉没有分解,遇碘变蓝;乙试管的淀粉已分解,加碘不变蓝
25.1
口腔
3
胃
C
肝脏
胆汁
5
小肠
胰液
26.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使无甜味的淀粉发生变化。
证明淀粉的存在
2mL清水
对照
1、3
1组的清水中不含有淀粉酶,3组煮沸的唾液中的淀粉酶失活,1、3组试管的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成蓝色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使无甜味的淀粉转变为有甜味的小分子糖类物质
27.燃烧
20
8.82
不可靠
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食物燃烧不充分,有些热量没有被释放出来;加热过程中试管也吸收一部分热量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28.蛋白质
淀粉
蛋白质
能量
呼吸
全面均衡
A
15mL新鲜菠萝汁
无关变量
甲培养皿
甲培养皿中黏膜正常,乙培养皿中黏膜出现破损
29.淀粉(或糖类)
②⑦
D
蛋白质
④肝脏
胆汁
①环形皱襞
②小肠绒毛
③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